穴位针刺疗法联合艾灸推拿对肩周炎患者关节功能改善 及三角肌肌信号影响

2021-05-13 03:37方宇林
关键词:三角肌肩周炎艾灸

艾 丽,方宇林

(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武汉市第六医院中西结合科室,武汉 430015)

肩周炎又被称之为肩关节周围炎,指的是肩膀周围的关节囊、肌腱、滑囊、肌肉等软组织有慢性损伤,是一种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肩膀疼痛、关节粘连的症候群[1],多发于年龄在40 岁以上的人群,且女性患者居多,体力劳动者居多,左侧发病居多[2]。在中医上,肩周炎又称为“锁肩风”、 “五十肩”、 “漏肩风”、 “冻结肩”等。对于肩周炎患者,西医治疗一般以止痛消炎为主,但疗效不能持久,副作用大,因此临床上多用于艾灸推拿进行治疗,但大量实践表明,推拿治疗的好转率较高,但痊愈率一直比较低[3]。穴位针刺疗法是我国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且无毒副作用等临床特点[4]。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接收治疗的180例肩周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治疗方法,旨在研究穴位针刺法联合艾灸推拿对肩周炎患者关节功能改善及三角肌肌信号的影响,取得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1 月1 日~2020 年3月31 日接收治疗的肩周炎患者180 例。纳入标准:①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肩周炎诊断标准[5],②患者依从性高,可积极配合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检查,③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④年龄在70 岁以下;排除标准:①有明显韧带断裂、骨折、颈椎病的患者予以排除,②排除合并有肾、肝、肺、心等系统疾病患者,③在治疗前一周接收过其他治疗的患者予以排除,④资料不全的患者予以排除。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n=87)女性49 例,男性38 例;年龄39~69 岁,平均(53.56±6.46)岁;病程0.5~2.4 年,平均(1.49±0.32)年;对照组(n=93)女性53 例,男性40 例;年龄38~69 岁,平均(53.95±6.85)岁;病程0.6~2.5 年,平均(1.65±0.36)年;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艾灸推拿治疗。使用循经取穴隔姜灸法用于舒筋活血,通络散寒,穴位选择:肩前压痛点、肩井、肩贞。治疗方法:每次治疗前准备0.2~0.3cm 的鲜姜片,然后用针在姜片中间刺数孔,放在患者应灸的腧穴处,然后在姜片上把艾柱点燃施灸,艾柱燃完之后,再重新换一个艾柱,需将规定柱数全部灸完,以患者皮肤发红但不起泡为度,每个穴位需灸3~5 柱。每天1 次治疗,10 天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给予穴位针刺疗法联合艾灸推拿进行治疗。首先取患侧天宗、阿是、曲池、肩贞、肩露、肩髑等穴使用长50mm、直径0.3mm 的针灸针行常规消毒后,针入上述穴位,行 捻转泻法,以患者针刺部位有酸胀感为度,留针半小时。然后使用艾灸推拿法治疗,艾灸推拿方法与对照组一致。每天1 次治疗,10 天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关节功能、VAS 评分、三角肌表面iEMG 以及患者肩关节,内转、外展、前屈、后伸弧度变化情况。

VAS 评分[6]: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低。

肩关节功能评分[7]:通过内转、外展、前屈以及后伸四项指标对患者肩部活动功能进行评分,即采用卷尺和旋转测量角度盘一一测量治疗前后肩关节内转、外展、前屈以及后伸的弧度,然后将该四项指标测定结果按评分标准换算。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肩关节功能越好。

三角肌表面iEMG 的检测:首先通过75%的医用酒精清洁皮肤,接着使用一次性心电电极两个,将之粘贴于患者三角肌肌腹顺着肌纤维方向的最高点。在检测时患者需挺胸、拔背,双臂自然放松置于双腿上,坐于表面肌电仪(生产厂家:美国MoitonLabs 公司)前。护士将患者的表面肌电信号测定后,经过MATLAB 软件得出积分肌电值(iEMG)。

1.4 疗效评定[8]显效:患者肩关节活动恢复程度达90%~100%,肩部疼痛的感觉消失。有效:患者肩部疼痛的感觉有明显改善,肩关节活动恢复程度达50%~90%。无效:患者肩部疼痛无显著改善,肩关节活动恢复程度低于50%甚至恶化。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我院研究取得数据均采用excel,录入计算机系统,选择SPSS 18.0 系统进行数据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平均数±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 时,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

后总有效率为88.17%,明显低于观察组98.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功能及VAS 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及VA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功能内容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内转、外展、前屈以及后伸弧度均有提高,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表4。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三角肌表面iEMG 变化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三角肌表面iEMG 值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三角肌表面iEMG 值均有上升,但观察组三角肌表面iEMG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内转、外展功能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前屈、后伸功能比较(分)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三角肌表面iEMG变化情况(mV)

3 讨论

肩周炎又被称之为肩关节周围炎,是一种无菌性炎症[9]。多发于40 岁以上的人群,主要与中老年人的外伤劳损、体感风凉、骨退行性病变、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间接或直接的关联[10]。据报道,肩周炎早期以疼痛为主,后期患者病变组织会发生粘连现象,疼痛现象减轻,但关节功能障碍更为严重,以后伸、外旋、外展等功能障碍最为显著[11]。在中医上,肩周炎又称为“锁肩风”、 “五十肩”、 “漏肩风”、 “冻结肩”等,对患者的睡眠和功能运动有严重的影响。对于肩周炎患者,西医治疗一般以口服止痛消炎药为主,但疗效不能持久,副作用大。因此临床上多用于艾灸推拿进行治疗,但大量实践表明,推拿治疗的好转率较高,但痊愈率一直比较低,且镇痛效果不明显。有研究表明,使用穴位针刺疗法联合艾灸推拿对肩周炎患者关节功能和三角肌肌信号具有显著的改善效果[12]。

穴位针刺疗法是我国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且无毒副作用等临床特点。肩周炎患者在肩关节周围有三个压痛点,正好和肩前、肩修、肩髑三个穴位相对应,这三个穴位是肩周炎治疗的关键,取穴简单明了[13]。且使用针刺法镇痛效果更优于艾灸推拿,早期肩周炎患者一般临床表现为肩关节疼痛,粘连现象较轻,因此主要使用穴位针刺疗法镇痛,再用艾灸推拿解除粘连;在患病中后期,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粘连,就以艾灸推拿为主,用以解除粘连,穴位针刺疗法镇痛。使用穴位针刺疗法联合艾灸推拿治疗,具有调利骨节,舒筋缓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等疗效,两者结合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一治疗方法[14-1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给予患者穴位针刺疗法联合艾灸推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仅使用艾灸推拿治疗,证实穴位针刺疗法联合艾灸推拿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治愈率高。

VAS 评分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疼痛评分,将患者的主观疼痛进行量化[16]。本次研究表明,使用穴位针刺疗法联合艾灸推拿治疗VAS 评分明显低于仅使用艾灸推拿治疗,主要由于穴位针刺疗法可激发患者经络气机运行,具有散瘀止痛,通畅气血之效,而艾灸推拿直接作用于患者肩部,可将强筋肉,止痛去疲,舒筋通络,两者联用,止痛效果更为显著[17]。

关节功能障碍是肩周炎患者中后期的主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内转、外展、前屈以及后伸功能障碍[18]。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穴位针刺疗法联合艾灸推拿治疗的患者肩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内转、外展、前屈、后伸弧度明显高于仅使用艾灸推拿治疗,提示穴位针刺疗法联合艾灸推拿对肩周炎患者关节功能障碍改善效果显著。主要由于穴位针刺疗法联合艾灸推拿,可解除粘连,促使患者肩部周围软组织放松,从而对患者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改善效果,以促进炎症吸收,提高部分组织血氧,从而患者患者关节功能障碍[19]。

表面肌电信号(iEMG)也被称之为动态肌电图,指的是从患者皮肤表面,经过电极的引导,在神经肌肉系统进行活动时记录下的生物电信号,它和肌肉的功能和活动状态存在程度不一的关联,能对患者神经肌肉的活动进行反映[20]。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穴位针刺疗法联合艾灸推拿的患者三角肌表面iEMG 值明显高于仅使用艾灸推拿的患者,提示穴位针刺疗法联合艾灸推拿对患者三角肌表明肌电值影响更大。

给予肩周炎患者穴位针刺疗法联合艾灸推拿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关节功能障碍,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对患者三角肌表明肌电值有较大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三角肌肩周炎艾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改良肩前下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劈开三角肌入路治疗肩胛颈骨折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经三角肌入路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老年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婆婆迷上了艾灸
夏天怎么做艾灸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