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熨联合针刺干预原发性痛经即刻镇痛及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2021-05-21 06:26王慧温桂香余静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毫针月经周期原发性

王慧 温桂香 余静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急诊科,广州 510095

原发性痛经是指无明显盆腔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痛经,指的是在月经来潮前几天或者行经期间,患者出现下腹部疼痛,疼痛性质一般为痉挛性,伴或不伴有头晕、头痛、恶心、腹泻、肢体乏力、腰部酸痛等一系列症状的妇科疾病[1]。在临床上,原发性痛经主要高发于青年女性,它伴随着月经周期而发作,严重影响她们的正常生活、工作[2]。西医治疗本病多为对症治疗,主要用口服避孕药、非甾体抗炎药物、非麻醉性镇痛剂等,能缓解疼痛,但治标不治本,远期疗效欠佳,且存在药物的不良反应[3]。治疗本病,中医有着独特的优势。本研究采用本院制剂室制作的中药五子包热熨下腹部,联合毫针针刺穴位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本院妇科门急诊就诊的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患者6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在14~34 岁(含14、34),年龄(21.5±3.5)岁;痛经病程范围为 2~17 年(含 2、17),病程(9.6±2.4)年;未婚15 例,已婚9 例,已生育者6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在16~35 岁(含16、35),年龄(20.8±2.8)岁;病程范围为 1~19 年(含1、19),病程(8.6±3.5)年;未婚17 例,已婚8 例,已生育者5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婚育上,经统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统编教材《妇产科学》[1]中诊断标准:在经期或者经期前后,出现下腹疼痛、坠胀感,具有周期性,伴或不伴有腰酸、乏力等不适。经妇科医生查体或者在B 超显示下,子宫及其附件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患者。

1.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2002 年国家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关于气滞血瘀型痛经的诊断标准:主症:在经期或者经期前后,出现小腹疼痛,疼痛性质为胀痛,拒按。次症:①经血量少;②经行不畅;③经前或经期出现乳房胀痛,胸胁不舒;④经血色紫黯,有血块,块下则痛暂缓。舌象: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象:脉弦。病史:平素情志抑郁、易怒,或经前有情志内伤史。以上各项,主症必备,次症至少两项,再结合舌脉、病史,即可辨为气滞血瘀型。

1.3 纳入标准 西医符合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者;中医的辨证属气滞血瘀证者;年龄在14~35 岁(含14、35)的年轻女性;月经周期(28±7)d,基本规律者;纳入前2 周内没有服用过激素类药或者镇痛药者;因痛经至门急诊就诊者;经B 超检查显示子宫、附件没有器质性病变者;接受治疗方案,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合并有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者;晕针及其他不适于毫针针刺治疗者;具有感觉障碍或对热不敏感者;孕期或哺乳妇女;精神病患者。

1.5 中止标准 患者或家属中途主动要求退出者;治疗过程中发生晕针、皮肤烫伤、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者;无法按要求完成全程的治疗、观察者;因更换联系方式或拒接电话导致失访者。

1.6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生活起居、饮食、心理等护理及宣教。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间苯三酚注射液解痉止痛,每次40 mg,肌肉注射,立即执行。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带回家备用,必要时口服0.3 g,两次服用时间间隔12 h。观察组予中药五子包热熨下腹部加毫针针刺合谷穴(双)、三阴交(双)、足三里(双)穴,操作方法如下。中药五子包热熨治疗:中药五子包主要由莱菔子90 g、白芥子90 g、吴茱萸130 g、菟丝子50 g、冬葵子90 g组成,布袋包装,用微波炉中高火加热3~5 min,温度60~70 ℃。使患者处于适当体位,用中药五子包于下腹部来回推熨或回旋运转,待温度在30~40 ℃时敷于下腹部。首次就诊时让患者或家属掌握中药熨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并予中药五子包配合温度计带回家使用,嘱其每天使用2 次(上午、下午),疼痛难忍时随时使用。一般一包五子包可以重复使用3~5 d。毫针针刺:使患者处于适当体位,局部腧穴皮肤常规消毒,用毫针(0.30×40 mm规格)针刺合谷穴(双)、足三里穴(双)、三阴交穴(双)。快速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泻法30 s,频率60~120 次/min,留针 30 min,留针期间每隔 10 min 行针 1 次,每次行针30 s 左右。时间点界定及注意事项说明如下:①两组患者因痛经来院就诊并纳入为第一月经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再连续观察3个月经周期。②对照组第二、第三月经周期,疼痛发作时,门急诊就诊。③观察组首次就诊患者从就诊当天起连续治疗7 d,第二、第三月经周期在月经来潮前3~5 d 就诊,连续治疗7 d。每个治疗期从就诊第1 天开始,必须在7 d 内就诊5 d 以上,低于5 d,该病例不纳入统计。④两组患者均予电话随访跟踪其痛经情况6个月经周期,包括治疗期3个周期、观察期3个周期。

1.7 疗效性指标 痛经症状评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4]制定,见表1。

1.8 疗效评价标准 所有结果数据的来源途径均是患者自诉,研究者代评。

1.8.1 即时疗效评价标准 均评价治疗期第一月经周期因痛经就诊并纳入的那一天,见表2。

表1 痛经症状评分

表2 即时疗效评价标准

1.8.2 远期临床综合疗效评定 均评价观察期3 个月经周期,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2002 年版)[4],见表3。

1.9 统计学方法 将临床所收集资料进行数据管理,建立数据库,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 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使用秩和检验。计算所得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30 例通过为期6 个月经周期的治疗与观察,中途有1 例患者在治疗期第二月经周期因无法坚持治疗而主动退出,1 例患者因惧怕针刺,在治疗期第一月经周期治疗3 d后主动退出。

3.1 两组患者在第一次因痛经就诊时干预后即时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后即时疗效比较见表4,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痛经缓解程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38,P=0.019)。

3.2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期第一月经周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期第一月经周期的疗效比较见表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痛经复发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6,P=0.029)。

3.3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期第二月经周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期第二月经周期的疗效比较见表6,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痛经复发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2,P=0.026)。

3.4 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期第三月经周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期第三月经周期的疗效比较见表7,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痛经复发率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4,P=0.010)。

表4 两组原发性痛经患者干预后即时疗效比较

表5 两组原发性痛经患者观察期第一月经周期疗效比较

表6 两组原发性痛经患者观察期第二月经周期疗效比较

表7 两组原发性痛经患者观察期第三月经周期疗效比较

3 讨 论

痛经属于妇科疾病,在临床上非常常见,妇女在经期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学习及生活带来影响[5]。常有年轻女性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因小腹疼痛难忍就诊于妇科门急诊,疼痛剧烈时,可出现恶心、呕吐,甚至晕厥。对于急性痛经的患者,多采用就地施治,以最快速度缓解疼痛。治疗急性痛经,西医一般用解痉药、止痛药,虽起效快,但副作用大,容易出现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等,且远期效果较差,产生耐药并复发[6]。因此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很多限制。

表3 远期临床综合疗效评定

中医学注重辨证论治,黄耀添等[7]采用中医体质辨识对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取得显著效果,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医认为,痛经的病因有多种:先天禀赋不足、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气血劳伤等,其病位在胞宫、胞脉、冲任,是由于妇女在经前或行经期间受到外在或内在的致病因素影响导致冲任受阻,气血运行不畅,从而使胞宫胞脉得不到气血的濡养,以致“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治疗原发性痛经,辨证论治是中医独特的优势。

本研究选用中药熨联合毫针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表4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即时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38,P=0.019);表5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期第一月经周期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6,P=0.029);表6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期第二月经周期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2,P=0.026);表7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期第三月经周期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4,P=0.010)。这说明对于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中药熨联合毫针针刺能即刻止痛,且不容易复发。

本研究中中药五子包中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归肝、脾、肾、胃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之功效。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归脾、肺、胃经,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之功效。《纲目》: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白芥子味辛,性温,无毒。归鼻。《本草备要》:宣,利气豁痰,辛温入肺。通行经络,温中开胃,发汗散寒,消肿止痛。痰行则肿消,气行则痛止。菟丝子味甘,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之功效。《本经》列其入上品,为妇科固精安胎守宫之良药。冬葵子味甘,性寒,具利水、滑肠、下乳之功效。而多具辛香味的中药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由此加强了药物的作用[8]。全方共奏调气温阳、散寒止痛之效,适用于寒凝、气滞、血瘀型疾病。

此外,毫针针刺,合谷穴为大肠经原穴,属阳主表,取清走衰,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补脾胃而益气血,血气充足,胞脉得养,冲、任脉气血自调,取之则气血生化有源。三阴交穴,是指肝、脾、肾三条经脉的交会穴。三阴交穴通过与肝、脾、肾三阴经的联系间接与任、督、冲脉进而与十二经脉相关联,而冲脉为血海,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针刺三阴交穴既可直接激发足三阴之经气,影响冲、任、督、带脉,又可调节肝、脾、肾三脏,达到气血流通、经气畅行、气血充盈、胞官得养之效。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气滞血瘀型为实证,故用泻法。本研究通过毫针针刺合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气血运行通畅,则其痛止。

综上所述,中药热熨联合毫针针刺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不仅能产生即刻止痛效果,同时还可以调整各脏腑机能,使痛经不容易复发。中药热熨及毫针针刺,其操作简单,起效快,无毒副作用,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毫针月经周期原发性
眼轮匝肌毫针排刺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
毫针深刺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疗效分析
温针与毫针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疼痛的疗效对比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基于无菌术的毫针持针钳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