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骨转移患者以大剂量调强适形放疗联合89SrCl2静脉注射治疗的疼痛及不良反应分析

2021-05-21 06:26王辉刘建民李宾仁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肺癌化疗剂量

王辉 刘建民 李宾仁

1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放疗科,河南 471000;2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肛肠外科,河南471000

肺癌在国内乃至全球的患病率均较高,其也是造成癌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肺癌发病比较隐匿,患病初期多无明显症状,因此极易耽误治疗,从而增加转移概率,据统计约有30%以上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骨转移现象,骨转移可带给患者强烈的骨痛,从而影响其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治疗肺癌骨转移方法较多,如手术、放疗、化疗、核素治疗及应用激素和止痛药物等。89SrCl2(氯化锶)为临床常用核素药物,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消灭肿瘤细胞,但为进一步提升肺癌骨转移的治疗效果,临床通常将其与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应用,但对于调强适形放疗剂量目前临床还无明确标准[2]。为此,本文特观察分析了大剂量调强适形放疗联合89SrCl2 静脉注射治疗对肺癌骨转移患者疼痛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4 年10 月至2018 年9 月本院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82 例,按其自愿选取的治疗方式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1 例,其中参照组男性29 例,女性12 例;年龄范围42~76 岁,年龄(58.36±6.54)岁;化疗方法:24 例行 DT、17 例行 TP;肺癌类型:17 例腺癌、13 例鳞癌、6 例大细胞癌、5 例小细胞癌;骨转移位置:18 例脊柱、13 例肋骨、5例胸骨、3例肱骨、2例骨盆。研究组男性30例,女性11 例;年龄范围43~76 岁,年龄(59.04±6.50)岁;化疗方法:22 例行 DT、19 例行 TP;肺癌类型:15 例腺癌、13 例鳞癌、7 例大细胞癌、6 例小细胞癌;骨转移位置:18 例脊柱、14 例肋骨、5例胸骨、2例肱骨、2例骨盆。入选标准:均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为肺癌且达到肺癌骨转移的确诊标准[3];均对本研究知情,自愿参与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剔除标准:无法耐受调强适形放疗者;治疗依从性不佳及无法配合随访者;不属于因肺癌而致的骨转移者;合并脏器功能异常和其他恶性肿瘤者;预估生存期不足3 个月者;无法接受DT和TP 化疗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4~6 个疗程的化疗后进行调强适形放疗,参照组给予常规分割剂量调强适形放疗联合89SrCl2静脉注射(厂家:上海原子科兴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20041312)治疗。放疗前先实施常规扫描,以磁共振检查结果为对照,对患者肿瘤体积、临床靶区、计划靶区进行逐层勾画,随后给予每次2 Gy的分割剂量进行治疗,每周5 次,共治疗 5 周,总剂量为 50 Gy,在治疗结束 2~4 周后给予89SrCl2 静脉注射,每次用量1.48~2.22 MBq/kg。研究组给予大剂量调强适形放疗联合89SrCl2静脉注射治疗,即将放疗剂量调整为每次3 Gy 的大剂量进行治疗,每周5 次,共治疗2周,总剂量为30 Gy,其余方法同参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近期疗效参照《核医学诊断和治疗规范》中的相关标准进行判定,即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疼痛基本消除,睡眠和活动能力基本恢复;有效:疼痛、睡眠和活动能力均有所改善;无效:疼痛、睡眠和活动能力均未见改善,或更为严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疼痛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烈疼痛,得分越高说明痛感越强烈[4]。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 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以()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对比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68%,参照组总有效率为85.37%,组间对比研究组稍高于参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9,P>0.05),如表1。

表1 两组肺癌骨转移患者总体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AS 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且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明显早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如表2。

表2 两组肺癌骨转移患者疼痛情况对比()

表2 两组肺癌骨转移患者疼痛情况对比()

注:研究组患者给予大剂量调强适形放疗联合89SrCl2 静脉注射治疗,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分割剂量调强适形放疗联合89SrCl2静脉注射治疗;VAS为视觉模拟评分法

n组别研究组参照组t值P值VAS评分(分)治疗前7.65±1.58 7.61±1.60 0.114>0.05疼痛开始缓解时间(d)14.42±1.25 17.55±1.62 9.795<0.05 41 41治疗后1.70±0.94 2.67±1.12 4.248<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消化道不适、血小板降低、白细胞降低、皮肤损伤和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如表3。

3 讨 论

当前,肺癌的患病率及致死率在国内乃至全球均居高位,此疾病初期无典型症状,具有较高的恶性化程度,通常确诊时已为晚期,错失了最佳的手术时间[5]。而骨转移是肺癌患者中晚期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肿瘤细胞可由血液扩散而致血管丰富的骨骼,从而导致溶骨性损伤,甚至引发骨折、高钙血症及压迫等严重并发症,进而造成患者剧烈疼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存期[6]。因此,如何改善肺癌骨转移患者疼痛情况,提升其生存质量是临床医学者们高度关注的课题。

表3 两组肺癌骨转移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目前,临床对肺癌骨转移主要通过镇痛、放疗、化疗、靶向及应用核素药物等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方式来抑制肿瘤生长,缓解患者疼痛和改善预后[6]。89SrCl2 是一种生化化学性质类似于钙的新型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骨痛和生活质量有较好的疗效,其通过静脉注射后可快速作用于全身骨细胞组织内,且半衰期可达50.6 d,对骨骼转移灶内的摄取量可高于正常骨骼的2~25 倍,癌和骨髓放射比可大于10,因此,可于病灶内释放大量辐射剂量,从而通过强烈的电离作用破坏瘤体,降低骨皮质张力和溶骨作用,从而抑制瘤体释放致痛物质,恢复受损骨质,进而达到缓解骨痛的目的[7]。调强适形放疗是临床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化疗后的常用放疗方法,将其应用于肺炎骨转移治疗中既能有效阻止正常骨细胞分泌化学性疼痛介质,又能阻止其分泌止痛性化学介质,从而起到止痛的效果,可显著改善肺癌患者因骨转移而致的疼痛感,但是,对其应用于肺癌骨转移的照射剂量目前还无权威的标准[8]。基于此,本文在研究中,重点观察了大剂量调强适形放疗联合89SrCl2 静脉注射对肺癌骨转移患者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分割剂量的参照组,疼痛缓解时间明显早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并且两组间总体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结果与郭连洪等[8]学者研究结果相符,由此可见,大剂量调强适形放疗联合89SrCl2静脉注射治疗肺癌骨转移可在确保疗效和安全性的同时快速减轻患者痛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治疗中以大剂量调强适形放疗联合89SrCl2静脉注射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疼痛,减轻其痛苦,并且不会影响总体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大量推广应用的价值。

利益冲突:作者已申明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肺癌化疗剂量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更正·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生菜管道水培的影响
90Sr-90Y敷贴治疗的EBT3胶片剂量验证方法
跟踪导练(二)(3)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