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活源头之活水促作文教学“生活化”

2021-05-25 08:29李莉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习作生活化作文

李莉

作文教学历来是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育必须通过生活才生效”,作文教学也不例外。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作文内容“假泛空”盛行。“课标”明确指出,习作中学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学生习作中的“假泛空”现象依旧盛行。究其原因在于他们缺乏从生活中取材的意识,平时没有积累生活化素材的习惯,写作全靠“胡编乱造”。

2.作文指导“模式化”严重。当下的作文教学大都是教师提出写作要求,给出写作提纲,再来几篇范文“引路”,甚至给出“好的”开头和结尾,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恰当的写作手法指导是必要的,通过作文提纲教会学生结构设计和自然过渡本也无可厚非,但“模式化”的教学忽视了作文形式与内容的内在关系,忽视了对学生作文“生活化”的指导,导致很多学生的个性发挥不出来。

3.作文评价趋于“形式化”。作文评价在作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作文教学中,作文评价往往是被忽视的。大部分教师将作文批改作为结束作文课的最后一步,为了节省时间,评价主体往往只有教师一人,学生并不参与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趋于形式化,对作文的评价往往停留在表面,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自然也就不能实现作文评价启迪写作智慧、提高写作能力的目标。

二、小学作文教学需要“生活化”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自然被锁定为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提高写作能力。“生活化作文教学”早在明治维新时期就被日本学者所提倡。日本学者野村芳兵卫指出:“写文章前必须要观察自然、事件、现象,凝视自己的内心。”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明确提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作文必须要围绕着真实受用的生活展开”。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回归生活本源,以现实生活需要为作文能力培养目标,从学生最熟悉、最喜闻乐见的生活入手引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三、生活化作文教学策略

(一)回归生活本源,丰富“素材资源”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强调了生活对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生活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资源,是激发作文灵性的源泉,是积累作文素材的“百宝箱”。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融入学校生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尽情感受自然生活,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第一手的作文素材。

1.从校园生活中积累素材。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作文教学提供了素材:体育课上的一场足球比赛、美术课上的一次手工制作、道德与法治课上的一次“预防走失”情景模拟……它们都是作文素材的重要来源。这些课程多以体验式教学为主,能够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观察课堂、体验课堂的兴趣。教师只需要在活动过程中适时点拨,让他们“认真听,仔细看,用心想,及时记”,在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同时,将其整合内化为习作素材,并应用于习作中。

小学生的校园生活也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活动”:大到学校组织的开学典礼、运动会、科技节;小到各个班级、各个学科老师组织的小竞赛——“朗诵小达人”“我是小画家”“运动小健将”;此外还有配合各种节日开展的特色活动,如庆元旦、“学雷锋”、迎“六一”等等。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环境的布置、活动的流程、参加人员的表现、现场的意外事件……为习作积累素材。

2.从校外生活中积累素材。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关注校外生活,积极寻找校外生活中的作文素材。如学会做番茄炒蛋、去华谊兄弟世界游玩、爸爸妈妈陪过生日,甚至是第一次掉牙、第一次游泳、第一坐飞机……这些都是绝佳的作文素材。只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及时记录,那么作文的素材将是取之不尽的。

此外,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日升日落等等也是学生作文的素材。只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探究,就会发现生活中时时有素材,处处有素材。

(二)立足生活体验,指导“真情表达”

以往的作文教学指导,往往理论技巧讲解得多,学生体验、练习的时间少。缺乏生活体验,缺乏真情实感,学生的作文自然就没有生活的深度,成为“假泛空”的天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让体验成为作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让体验贯穿作文指导的全过程。

部编版四(上)第八单元的作文训练目标是: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在与老师、同学相处的点点滴滴中感受着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师生交往、生生交往过程中的一个个故事会使学生产生很多不同的感受,这些故事、感受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在执教本次作文训练时,笔者模仿管建刚老师作文训练系统中的一招——布置作业,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我走进教室连着宣布了一、二、三、四项作业,包括抄写长篇课文、背诵默写小古文、写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等。在孩子们目瞪口呆后,再告诉他们刚才的作业,都是假的。真正的作业只有一项:每听完一项作业,你的内心反应是什么?请静静回味刚才内心的想法,写出几次感受的变化。平时无话可说、提笔头痛的孩子们静静回味之后,纷纷拿起笔写下了长长的“感受”。为什么原本“困难重重”的一次写作能够顺利完成,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细致观察了,尽情体验了,深刻思索了。于是,一篇篇精彩的文章传递出了学生难以忘怀的体验。

(三)借助生活舞台,构建“多元评价”

作文评价是学生作文成绩的体现,是教师作文教学成果的总结,也是联结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

作文评价不应只是教师的任务,让学生参与作文的修改,以同龄人的眼光看待同龄人的作文,学生才更能够把握作文的“生活性”。首先,学生写作和作家写作是一样的,有了读者和听众,他们才会在习作中有表达的欲望,才会获得写作的成就感,他们的习作才会更有生命活力。其次,在帮助同伴修改作文的同时,自己也学会了修改的方法,知道了如何完善自己的习作。再次,教师在学生的影响下,也可以从学生世界里发现了他们的关注点,有利于改进作文教学。借助生活的舞台,借助学生间亲密的伙伴关系,通过扎实有效的师生评改、生生互评,才能切实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启发我们要善于將生活源头的活水,引入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走出课本,到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灵感。通过对校内外生活的观察、积累,储备丰富的素材;在此基础上,注重学生的主体体验,进行作文指导;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作文的修改,从而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提高写作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习作生活化作文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