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试题变化
——兼谈2021年高考现代文命题预测与备考建议

2021-05-28 03:18广东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1年2期

广东

2021年1月23日,河北、广东、湖北、辽宁、江苏、湖南、福建、重庆八省市举行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演练(以下简称“八省市联考”),这是2021年参加全国新高考省份的一次适应性训练。

八省市联考语文试题进一步落实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要求,较2020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以下简称新高考Ⅰ卷)试题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试题进一步体现“一核”“四层”“四翼”的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发挥了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

从整体看,八省市联考卷与新高考Ⅰ卷相比,大部分题型稳定,现代文阅读Ⅰ依然保持新高考Ⅰ卷由两段材料组成的非连续性文本形式,三道选择题和两道主观题的形式和分值都没有变化;古代诗文阅读的组题形式、题型以及分值设置也都保持不变;作文依然采用情境作文的形式,试题由材料、写作指导和要求三部分组成。这种布局体现了高考试题一以贯之的“稳中有变”的命题原则。

八省市联考试题在题型上变化最大的有以下方面:

1.现代文阅读Ⅱ由以往单一文本变为群文阅读。即由原来的一篇文章,变为一篇随笔加一篇作者自评。

2.语言文字运用板块分为两部分:语言文字运用Ⅰ在文段中考查语言表达连贯、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辨析并修改病句,语言文字运用Ⅱ考查补写、用否定句概括段意。

此外,八省市联考卷的总字数为8 888字(不计空格),新高考Ⅰ卷总字数为8 546字(不计空格),阅读量明显增大。这一变化主要表现为现代文阅读Ⅱ的文本字数较新高考Ⅰ卷的现代文阅读Ⅱ增加了200多字。文言文阅读字数也略有增多。

下面,笔者就八省市联考卷的现代文阅读部分进行深入分析,并对2021年的高考命题做出预测,希望能对2021届高三备考提供一些帮助。

现代文阅读Ⅰ:

现代文阅读Ⅰ虽然保持了非连续性文本的设题形式,但选文的内容、风格有很大变化。

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Ⅰ,选的是有关历史地理学的两则材料。材料一摘编自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葛剑雄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这篇文章发表在南大核心期刊《东南学术》2002年第4期,并被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地理》杂志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是一篇典型的学术论文。材料二摘编自华中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刘盛佳的《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这篇文章发表在《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第2期,也是一篇学术论文。

八省市联考卷现代文阅读Ⅰ两则材料围绕的话题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材料一摘编自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江晓原的《科技创新应树立底线思维——以人工智能发展为例》,这篇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2016年7月29日第7版,是一篇科普文章。由纯学术论文到科普论文的转变,使阅读理解难度有所降低。话题由“历史地理学”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内容更贴近时代,更接近学生的认知实际,趣味性也更强了。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倾向。材料二摘编自著名作家韩少功的《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这篇文章刊载于《读书》2017年第6期,也是一篇科普文章,文字浅显易懂,还用了“高级黑”“装圣母”等网络用语,不仅更贴近时代,也更贴近学生的阅读实际,很接地气。

从题型上看,三道客观题与两道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和分值虽然不变,但在题干的表述和考点的设置上却有很大变化。三道客观题的题干由原来的选“正确”“不正确”和“不属于”,变为选“不正确”“不正确”和“最适合”,考查角度发生明显变化。第1小题的难度有所降低,第3小题难度加大,在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基础上更注重考查辨析能力。客观题的选项字数明显增多,信息量加大,需要学生辨析的信息也随之增加。

从三道客观题考查的能力看,第1小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2小题对两则材料进行比较分析,既有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也有对某个问题进行推断,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等能力。第3小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正确使用论据的能力。

两道主观题的分值不变,但考点发生变化。新高考Ⅰ卷第一道主观题从逻辑学的角度,考查给文中概念下定义的能力。而八省联考卷考查的是对文中论证方法的分析,体现了对论述类文本文体特征和写作技法的考查以及读写融合的特点。

新高考Ⅰ卷第二道主观题是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考查对文章写作思路的理解,考查的能力是单一的。八省联考卷第二道主观题则是一道半开放性题目,要求学生对两则材料中对待人工智能截然相反的态度进行判断,并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学生要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文中观点做出自己的判断,并阐明自己的理由。要先亮明观点,然后陈述理由,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这道题更注重对阅读和表达能力的考查,考查的能力是综合的、多维的,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有对话的意味,体现了语文课程“交际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现代文阅读Ⅱ:

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Ⅱ,选的是于坚的一篇散文——《建水记(之四)》,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游记散文。《建水记》是于坚在2018年出版的散文作品,汇集37篇文章及134张照片。这篇散文叙写了建水古城的建筑、自然风光及风土民情,展示了建水人的诗意生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八省市联考卷现代文阅读Ⅱ命题形式的变化是空前的,一改传统的单篇阅读,变成了由两个文本组成的群文阅读,不但形式发生改变,考查的能力要求也更高了。文本一是著名文学家、翻译家、学者金克木的一篇随笔。这篇随笔回忆了小学五六年级时的教员教国文课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溢着对这位教师的敬佩和感激。文本二是金克木自己对“化尘残影”随笔集的自评,主要内容是对自己这些小品文算不算中国传统小说的看法。这样的选文方式,可以多角度多层面展示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便于学生理解文本并在阅读后产生心灵的共鸣。

从文本内容来说,八省市联考卷文本一的选文是有关语文学科的,更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但文本二的难度明显加大,很多学生都不甚了解“小品文”“小说”“散文”“随笔”“小小说”“世说”“笔记小说”等概念。

从题目设置来看,两道单选题和两道主观题的形式没变,但命题指向和考查思路与新高考Ⅰ卷截然不同。第6小题不再像新高考Ⅰ卷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变为“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第7小题由新高考Ⅰ卷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变为选择“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选项涵盖了文本内容及文本相关内容,考查范围更广,体现了加大学生课外阅读考查的要求。同时,问题设置的形式由两道选“不正确的一项”,变为一道选“不正确的一项”,一道选“正确的一项”,对能力的考查更为科学合理。

两道主观题分值没变,一道4分题,一道6分题。第8小题要求学生根据文本二,分析“作者心目中传统小说的特点”。对部分学生来说,因为这段自评中涉及的文学体裁的概念太多,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学生如果能够认真梳理,找出作者心目中传统小说的“特点”并不难。学生善于在阅读中抓关键词,就很容易找出“气派不大”“传闻居多”“体裁包罗万象”这几个词语,然后再加以分析。

第9小题变化非常大,也最能体现高考的新导向。新高考Ⅰ卷只是要求分析文章是怎样按“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的,属于对文本本身的分析。而八省联考卷则由读到写,考查微写作,体现了读写的融合,并且设置了情境,“列出评论要点”实际上是为情境写作拟写提纲,这与《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情境写作相吻合。这一变化告诉我们:现代文阅读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会更注重读写结合,由阅读向写作延伸,体现语文学习“综合性”的特点,重在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结合高三学生的学情,对2021年高考现代文命题做出预测并对后期备考提出一些建议。

1.情境的选择

2021年高考现代文阅读Ⅰ情境的选择必然会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认知和思维的实际。这可能会增加更多语文元素,甚至可能会采用一些具有时代感的网络词语等。总之,试题设置的情境应具有时代感、前沿科技性并贴近生活。

现代文阅读Ⅱ的情境同样要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思维的实际。选文应既有对人生经历的叙述,又包含人生感悟。

据此,在后期的备考复习中,应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文章命制题目或选用此类题目,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训练。试题的设置也应该考虑贴合学生的思维实际,有亲近感,便于学生发散思维。

2.素材的选择与加工

2021年高考现代文阅读Ⅰ阅读素材的选择,会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所选文本应该会避免纯学术论文,话题会更新颖,更贴近时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现代文阅读Ⅱ可能会采用这次联考卷的多则材料的形式,让学生对内容有关联的非连续性文本进行阅读。所选素材的文体首选随笔,而且两则文本材料内容相互关联,适合比较阅读和融合理解。且小说文本考查了多年,近一两年出现的可能性会降低。

据此,在后期备考中,模拟试题的命制和选择都要参考以上总结的特点。两道现代文阅读试题都采用非连续性文本的群文形式。

3.题干设置及设问

2021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题型和分值很大程度上将保持不变,与新高考Ⅰ卷和八省市联考试题一致。题干的设置或许会更倾向于这次八省联考试题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