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与对策

2021-06-15 04:17高文慧魏天依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学化幼儿园教育成因

高文慧 魏天依

摘   要: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已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一种怪像,个中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家长对幼儿学习不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来自于部分民办幼儿园和机构的利益驱动,以及公办幼儿园办园方向的不坚定和师资队伍的不专业。为有效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幼儿园教育应当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从树立正确的幼儿学习观、培养幼儿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建立良好的任务意识、家园形成合力等方面,共同应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09-0016-02

幼儿园教育应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师要在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与他人互动中,获得全面发展。但是纵观幼儿园的教育现状,尤其是中大班的幼兒,他们的脸上缺少了这个年龄应有的天真烂漫,弱小的肩膀上早早地背上了沉重的书包,加减运算、拼音和方块字已成为幼儿课程表中的重头戏,这严重违背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一方面来源于家长的焦虑,唯恐子女输在起跑线上,另一方面在于幼儿园管理者办园理念的不坚定,以及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不达标。具体言之,家长过度担心自家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一些民办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一味迎合家长需求,提前教授一年级知识,以求利益最大化。加之,公办园立场不坚定,不能正确引领家长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为抵制和克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学习观是关键,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自理能力是前提,创建良好的任务意识是保障,家园形成合力是保证。

一、正确理解幼儿的学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就是他们用独特的方式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周围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过程。不难看出,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受到环境刺激,与环境发生作用的一个动态学习过程。而家长所认为的学习就是识字、拼音、背古诗、做数学题,他们关心的只是学习的结果,殊不知这种所谓的“学习”是在成人狭隘的学习观驱使下强加给幼儿的,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如果幼儿的学习脱离了环境、情境和游戏,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无效。

在日益开放发达的新时代,幼儿的学习方式会更加丰富、更加多元,所以要正确认识幼儿的学习,尊重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遵循“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宗旨,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根本,引领幼儿的发展方向,让幼儿在自然、和谐、安全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培养幼儿认真专注、积极主动、不畏挫折、大胆尝试等良好的生活与学习品质。

二、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幼儿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等,这些能力都可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进行培养。

经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幼儿不适应小学生活的原因就在于生活自理能力不强,最典型的表现是幼儿常因不敢在学校如厕而尿湿裤子,这些孩子显然是在生活自理方面尚未做好入学准备。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其学习方式的独特性,生活既是幼儿学习的内容,也是幼儿学习的途径。为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幼儿教师需树立“一日生活皆学习”的理念,牢牢抓住一日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正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说的“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所以教师要在一日生活中敢于放手,切忌包办代替,引导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三、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

幼儿园的主导活动是游戏,而小学教育则是以课堂教学和课业知识为主,组织方式的不同给幼儿进入小学阶段带来了一定的挑战。而这种组织方式的不同会影响幼儿良好任务意识的形成,这也是幼儿进入小学时无法迅速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的典型表现之一。具体表现为:幼儿不记得或说不清楚教师布置的作业、不知道按时完成作业、做作业不专心、时间观念不强等。幼儿的任务意识不强,长此以往会导致他们丧失学习的自信心,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为帮助幼儿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幼儿教师首先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然后把任务意识转化为一些具体的行为表现,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当幼儿主动完成任务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从而强化任务意识;当幼儿不能完成任务时,教师要及时提醒,鼓励并帮助他们树立任务意识,最终把任务意识变成幼儿的自觉行为。

四、发挥家园合作的最大功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为克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幼儿园应紧抓家长工作不放松,通过系列专题讲座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联系,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方法,组织家长学习河北省教育厅分别于2016年和2018年下发的《河北省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三十五条》及《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负面清单》等相关文件,让家长从思想上认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 ,进而在行动上支持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方法。当然,在做好家长工作的同时,幼儿园应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开展的科学工作,最终彻底打消家长的顾虑,家园达成一致,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

幼儿园及家长只有从幼儿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切实地学习科学的幼小衔接的方法,如此才能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真正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 孙小梦】

猜你喜欢
小学化幼儿园教育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