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泻心汤联合龙血竭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2021-06-17 08:49李敏刘肖
河南中医 2021年6期
关键词:血竭泻心汤溃疡性

李敏,刘肖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难治性消化道疾病,临床以反复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等特点[1]。由于其发病与免疫、遗传、感染、环境等因素相关,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参与UC炎症反应的主要细胞因子,能促进白细胞活化[2]。UC的临床治愈率较低,并有一定的癌变风险[3]。因此,治疗和防止UC复发是近些年研究的热点。美沙拉嗪肠溶片是治疗UC的常用药物,但其单独使用的临床缓解率仅为50%~75%,且停药后易复发,作为维持治疗长期服用则不良反应较大[4]。研究表明,甘草泻心汤能明显缓解UC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促进肠道屏障功能修复[5-7]。有研究证实[8],血竭灌胃能明显减轻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的病理损害,修复大鼠黏膜溃疡,降低大鼠血清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笔者采用甘草泻心汤联合龙血竭胶囊治疗UC,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8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38.30±10.03)岁;病程(4.24±1.49)年;病变范围:直肠17例,左半结肠19例,广泛结肠8例;严重程度:轻度12例,重度23例,重度9例。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37.60±8.40)岁;病程(4.41±1.51)年;病变范围:直肠19例,左半结肠15例,广泛结肠10例;严重程度:轻度11例,重度22例,重度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后实施。

1.2 诊断标准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9]的诊断标准:①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为主要表现;②肠镜下可见结肠黏膜红斑、充血、糜烂、黏膜脆性增加或黏膜自发性出血及溃疡;③结肠黏膜组织活检见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急性、慢性炎性细胞浸润,隐窝结构改变或见黏膜表面糜烂、浅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④排除感染性肠炎。

1.3 病例纳入标准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活动期患者;18~60岁;积极配合治疗及随访,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病例排除标准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确诊的初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美沙拉嗪、甘草泻心汤药物或血竭有过敏反应的患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且影响观察效果的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1.5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清淡饮食,营养丰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恒诚制药集团淮南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20211),每次1.2 g,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甘草泻心汤,具体药物组成:炙甘草12 g,黄连3 g,黄芩9 g,半夏9 g,干姜9 g,大枣6 g,人参9 g。以上药物均由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提供,每日1剂,以清水煎至600 mL,分早、中、晚各服200 mL。同时给予龙血竭胶囊(云南云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Z53020999),每次1.2 g,每日3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并观察3个月,3个月后药物减量维持治疗如下:两组患者均继续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每次0.8 g,每日2次;观察组甘草泻心汤减为3日1剂,每日1次,龙血竭胶囊每次0.6 g,每日2次,维持治疗并随访6个月。

1.6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及治疗前后改良Mayo评分、IL-8、TNF-α水平变化情况。改良Mayo评分标准参照《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9],具体评分标准:包括排便次数、便血、内镜发现、医师总体评价等4个方面。排便次数:0分:正常;1分:每天比正常增加1~2次;2分:每天比正常增加3~4次;3分:每天比正常增加5次或以上。便血:0分:未见出血;1分:不到一半时间内出现便中混血;2分:大部分时间内为便中混血;3分:一直存在出血。内镜发现:0分:正常或无活动性病变;1分:轻度病变(红斑、血管纹理减少、轻度易脆);2分:中度病变(明显红斑、血管纹理缺乏、易脆、糜烂);3分:重度病变(自发性出血,溃疡形成)。医师总体评价:0分:正常;1分:轻度病情;2分:中度病情;3分:重度病情。

1.7 疗效判定标准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见黏膜大致正常或无活动性炎症。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见黏膜轻度炎症。无效:临床症状、结肠镜复查均无改善。

有效率=(缓解+有效)/n×100%

1.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UC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有效率为95.4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UC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UC患者治疗前后改良Mayo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改良Mayo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UC患者治疗前后改良Mayo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UC患者治疗前后改良Mayo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4 7.61±2.85 3.68±3.29组别 n*观察组 44 7.86±2.93 2.07±2.11*#

2.3 两组UC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TNF-α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8、TNF-α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UC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TNF-α水平比较(,ng·L-1)

表3 两组UC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8、TNF-α水平比较(,ng·L-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IL-8 TNF-α对照组 44 治疗前77.79±9.77 57.30±7.32 44 治疗后 43.81±6.02*30.01±5.59*观察组 44 治疗前 78.47±9.26 58.78±7.06 44 治疗后 37.04±4.90*#25.33±3.33*#

2.4 两组UC患者复发率比较对照组有效33例,复发13例,复发率为39.39%,观察组有效42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4.86%,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难治的炎症性肠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研究表明,UC的发生与遗传易感因素、肠道免疫功能失调、外界不良环境因素、肠内微生物紊乱、肠道黏膜屏障损伤、细胞因子失衡等多种因素有关[10]。近些年,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升高,但临床治愈率低,需要长期维持和抗复发治疗。统计结果显示,每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花费约在926.49~6583.17美元[11],减少和预防UC的复发是医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目前,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是西医治疗UC主要方法[12]。美沙拉嗪是治疗UC的常用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单独使用疗效有限,部分顽固性患者疗效较差,停药后复发率较高,长期维持用药不良反应多。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疗效不佳,且病变范围较广泛的UC患者,但不能用于维持治疗。免疫抑制剂虽可使40% ~70%的患者维持缓解,但持续用药1年复发率也高达36%[13]。中医药治疗UC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但回顾性总结较多,有关远期疗效及防止复发的报道不多,且缺乏中医药防止UC复发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UC的临床表现以黏液便、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主,多以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出现[14]。有研究发现[15-16],UC患者便血并非凝血功能低下所致,而是高凝状态引起,由于血液存在黏、稠、聚等特点,在活动期形成血栓的风险增加。《素问·脏气法时论》曰:“湿盛则濡泄。”《难经》曰:“湿多成五泄。”《医林改错》曰:“泻肚日久,百方不效,是总提瘀血过多”。中医学认为,脾虚为UC的发病之本,湿邪为致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17]。湿和瘀既是UC致病之因,又是病理产物,湿与瘀交结,蕴于肠间,互相影响,寒热错杂,导致UC经久不愈,在患者劳累、感受外邪、饮食不当、情志变化等情况下而复发,这是UC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因此,健脾益气、化瘀除湿是缓解UC发作,也是防止其复发的关键[18]。

甘草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由炙甘草、半夏、黄芩、黄连、干姜、大枣、人参等组成。方中炙甘草健脾和胃、温补中焦、调和诸药,重用为君药。半夏辛温,消痞散结、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干姜辛热,温中散寒,二者温中而散脾之寒结;黄芩泻实火、除湿热,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二者苦寒能清胃之郁热而开痞;四药合用,共为臣药。佐以人参、大枣和中焦之气、补脾胃之虚。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和胃,清热燥湿之功效。该方清补结合,补中寓清,是治疗脾胃虚弱,湿阻中焦,寒热错杂的经典方剂。研究表明,甘草泻心汤具有抗溃疡、调节黏膜分泌和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被称为黏膜修复剂,能促进UC肠道屏障功能修复,已广泛用于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的治疗[19,7]。血竭具有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之功。研究表明,血竭能改善局部血液瘀滞状态,调节免疫,促进结肠黏膜溃疡愈合,降低血小板活化因子和IL-8在UC模型大鼠血清中的表达[20]。甘草泻心汤联合龙血竭胶囊紧扣UC患者脾气虚弱、湿伏血瘀这一病机特点,既能健脾益气,除肠间之湿,又能行内瘀之血,使内伏湿瘀得除。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改良Mayo评分、血清IL-8与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甘草泻心汤联合龙血竭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8、TNF-α水平和复发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血竭泻心汤溃疡性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血竭三七接骨膏超微粉碎工艺的优化及其粉体学性质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正交试验优化麒麟血竭中血竭素的超声提取工艺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咳嗽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