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心活血方联合抗凝疗法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临床研究*

2021-06-17 08:49张占锋
河南中医 2021年6期
关键词:纤颤瓣膜心房

张占锋

鄢陵县人民医院,河南鄢陵 461200

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多发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诱发脑血管事件,造成患者残疾或死亡[1]。约15%~25%的卒中患者是由心房纤颤而导致的,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危险性增加,约23.5%的卒中患者年龄为80岁以上,因此临床中多给予患者抗凝治疗,以降低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性[2]。其中,华法林钠片是最常见的抗凝药物,为维生素K拮抗剂,临床中常用于预防卒中等血栓栓塞事件,对于心房纤颤患者具有较佳的抗凝效果,但该药奏效时间慢,容易受到药物和食物等因素的影响,患者依从性较差[3]。因房颤属于中医学“胸痹”“怔忡”“惊悸”等范畴,为“阳微阴弦”而致的气虚血瘀,患者常表现出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4]。因此本研究给予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益心活血方治疗,方中含丹参、黄芪、当归、地龙等,可活血通脉、补益心气[5],以期能为后期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提供指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102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25~64(44.18±8.34)岁;阵发性房颤42例,持续性房颤9例;病程3~9(6.95±2.37)个月。对照组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19~68(44.06±7.51)岁;阵发性房颤39例,持续性房颤11例;病程2~11(7.26±2.4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6]经常规12导联心电图证实存在房颤,超声心动图显示无正常P波,而存在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min-1。房颤发作持续时间<7 d为阵发性房颤,≥7 d为持续性房颤。

1.3 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非瓣膜性心房纤颤诊断标准;②年龄≥18周岁,且病情稳定;③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2分,且房颤出血风险评分<3分的患者;④无抗凝禁忌证的患者;⑤治疗依从性好,且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病例排除标准①出血风险高、血小板减少、出血性疾病的患者;②近1年内有泌尿系统或消化道出血史的患者;③近3个月内有外伤、心肺复苏、手术、穿刺史的患者;④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⑤合并恶性肿瘤、严重脏器疾病、深静脉血栓病史的患者;⑥严重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患者。

1.5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疗法:患者口服华法林钠片(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31022123),初始计量为2.0 mg·d-1,3 d后依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调整剂量,0.5 mg·次-1为最小的调整单位,以2.1 mg·d-1~2.5 mg·d-1为目标范围。每周测定1次INR,若连续两周均处于目标范围内,则每月随访1次。

观察组另给予益气活血方治疗,方药组成:黄芪20 g,丹参、瓜蒌皮、当归各15 g,生蒲黄、地龙各12 g,川芎、枳壳、檀香、三七各10 g。气虚者加人参;阴虚者加天花粉、生地黄、麦冬;痰浊内阻者加半夏、石菖蒲、茯苓、薤白;高血压者加石决明、钩藤、夏枯草;阳虚阴寒者加桂枝、淫羊藿、制附子;血脂高者加生山楂。加水煎服,制成1剂,分早晚各1次服用,共治疗8周。

1.6 观察指标凝血功能: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INR、D-二聚体。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标准进行各项中医证候评分,总分为0~3分,0分为无,1分为偶发或大幅度减轻,2分为频发或稍微减轻,3分为有或程度最高,症状程度随分数增高而加重。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栓塞事件、出血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7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心率转复时间<48 h,维持窦性心律3个月内复发<3次;有效:心率转复时间为48~72 h,维持窦性心律3个月内复发3~6次;无效:心率转复时间≥72 h,维持窦性心律3个月内复发≥6次。

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

1.8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治疗前后PT、APTT、TT、INR、D-二聚体比较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两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具体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治疗前后PT、APTT、TT、INR、D-二聚体比较 ()

表1 两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治疗前后PT、APTT、TT、INR、D-二聚体比较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PT(t/s) APTT(t/s) TT(t/s) INR D-二聚体(ρ/mg·L-1)对照组 51 治疗前 11.35±0.51 33.82±3.10 14.31±1.33 1.02±0.170.33±0.13 51 治疗后 13.69±1.62*55.12±15.77*72.54±29.32*1.05±0.04 0.23±0.16观察组 51 治疗前 11.21±0.45 34.91±2.87 14.02±1.27 1.05±0.10 0.30±0.09 51 治疗后 12.02±0.60*#44.07±7.09*#43.77±10.09*#1.08±0.03 0.32±0.29

表2 两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心悸 胸闷胸痛 口唇发绀 气短乏力 惊惕易醒 舌淡暗、脉结代对照组 51治疗前 3.05±0.10 1.57±1.07 1.70±0.71 2.73±0.44 1.72±0.87 1.87±0.90 51治疗后 1.71±1.05*1.22±0.26*1.54±0.87*1.26±0.88*1.13±0.71*1.29±0.67*观察组 51治疗前 3.01±0.09 1.67±0.81 1.68±0.87 2.63±0.34 1.67±0.92 1.84±0.88 51治疗后 1.32±1.06*#0.51±0.33*#1.20±0.89*#0.75±1.03*#0.84±0.69*#1.03±0.72*#

2.3 两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缺血性脑卒中(3.92%)、心肌梗死(1.96%)、一般出血(7.84%)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例(%)

2.4 两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具体结果见表4。

2.5 两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消化不良、头痛、皮疹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4 两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5 两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多数房颤的发病早期都表现为阵发,随着病情的进展,其发作次数逐渐增多,发作时间逐渐延长,最终发展为慢性房颤[7]。有研究指出,房颤症状的轻重与心室率的快慢存在相关性,若心室率≥150次·min-1,则患者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和心绞痛,严重者会危及生命[8]。当房颤发生时,心房的有效收缩消失,心排血量可减少25%,易致体循环栓塞[9]。因此临床中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方法主要是转复心室率,并维持窦性心律,预防血栓栓塞等,以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运动耐量,改善心功能,进而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心功能[10]。有学者认为,其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血亏虚,加上瘀血阻脉,多因过劳久病、耗伤气血、心气不足、心无所主而致血行不畅、脉络瘀阻,因此临床治疗应以益气化瘀、宁心定悸为主[11]。本研究在常规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心活血方,并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以期能为后期临床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提供指导。

本研究通过使用华法林钠片,对维生素K与环氧化物酶的还原过程产生影响,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激活,进而阻断了凝血过程,发挥了抗凝作用[12]。但华法林钠片起效过程中容易受到药物和食物的影响,且治疗窗窄,使用中个体差异较大,起效缓慢,且需要配合频繁的INR检测,因此治疗依从性差,临床疗效易受影响[13]。益气活血方中黄芪可补气疗虚、行血;丹参、当归、川芎、三七、蒲黄、地龙可养血活血、祛瘀通络。当归联合黄芪使用,能够补气养血,促进气血相生。枳壳、瓜蒌皮、檀香能行气化痰通痹[14]。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表明,丹参、当归、川芎、三七、瓜蒌皮、蒲黄均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效果,且可保护垂体后叶素而引起的心肌缺血,降低心肌耗氧量[15]。丹参还能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凝血功能,降低血浆黏度,促进红细胞电泳率,改善机体微循环[16]。蒲黄、三七、当归、丹参能够降血脂,强心,促进心肌收缩,增加心输血量,保护心肌缺血,进而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小板黏附率。因此,益气活血方可标本兼治,气血皆顾,全方共奏活血通脉、补益心气、宽胸凝心之功效[17]。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益心活血方联合抗凝疗法有效改善了凝血功能,降低了栓塞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益心活血方为中药制剂,药性温和,可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力,活血化瘀,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佳。

综上所述,益心活血方联合抗凝疗法可有效改善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凝血功能和临床症状,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一般出血的发生率,具有较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但今后临床中应对益心活血方联合抗凝疗法治疗非瓣膜性心房纤颤的具体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纤颤瓣膜心房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和肽素在快速心房纤颤中的临床研究
左心房
“烂”在心里
花开在心房
心房纤维性颤动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
CHA2DS2-VASc评分在非瓣膜性房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