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本思想与温氏集团企业文化建设

2021-06-29 05:48张利庠
饲料博览 2021年4期
关键词:民本温氏农户

张利庠,姜 棽

国学是相对于西学的概念,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概念产生于19 世纪,当时西学东渐改良之风逐盛,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中国传统文化。进入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一贯继承、弘扬、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了进一步弘扬文化自信、道路自信,促进中国畜牧饲料行业高质量发展,将国学智慧应用于中国畜牧饲料企业的管理之中(见图1),按照安人(企业文化)、修己(企业家修养)、定邦(利益相关者生态圈)、谋功(竞争策略)的逻辑思路,本文首先聚焦国学中最精髓的民本思想,结合广东温氏食品集团的案例,论述民本思想如何助力畜牧企业文化建设。

图1 国学智慧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框架

1 民本思想是国学中的精髓,也是畜牧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是企业经营之魂。做企业最关键的就是做人,对内激活员工,对外服务客户,对环境打造超级生态圈,这一切都需要以民本思想为基础的文化内核。《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肇始于夏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定型于汉代,此后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程度地演变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进入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将民本思想提升到崭新的高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本思想是中国畜牧企业文化建设的精神支柱。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员工是企业的根本,员工发展的速度超过企业的发展速度,企业才能实现腾飞。《尚书·五子之歌》记载:大禹的孙子太康无道,被有穷、后羿抓起来废了。太康的五个弟弟写了《五子之歌》吸取教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意思是说,人民是国家的根基,根基牢固了国家才能安宁;天下百姓都比我强,一人失误多次,民怨难道要爆发了才发现?应当防患于未然。面对老百姓,恐惧得像用腐朽绳索驾驭六匹马,做君王的怎么能不敬畏?畜牧企业是经营生命的事业,当然更需要以动物为本、以员工和消费者为本。一切为了动物,一切为了员工和消费者。畜牧企业就是通过动物饲养和食品加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爱民、顺民、安民、利民是国学中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

孔子“仁者爱人”是民本思想的基础。孟子则对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作了经典阐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国之根本,君主只有得到民之拥护,方能保证政治的稳固。孟子特别强

调民意即天意,主张以民意作为评判国事之根据。

西汉政治思想家贾谊的民本思想更接地气、更加彰显人性,他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明确指出:“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民本思想强调要尊重和敬畏员工和人民。唐太宗李世民专门写了《民可畏论》,强调了国家的安危、存亡、兴衰、功业,均取决于人民。既然员工和人民是根本,就要了解员工、知民得心、体察民意。《管子·牧民》中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在了解民心和民意的基础上,就要体恤爱护员工和人民群众。孔子主张“节用而爱民,使民以时。”宋代朱熹说:“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民本思想的手段是忧民、爱民。《孟子·梁惠王下》中最早提出“忧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国学中经史子集的文辞诗歌集中有很多忧民、爱民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民本思想的目的还是要为员工、为人民谋取根本利益,只有富民才能强国。《论语·颜渊》中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管子·治国》中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国学中的民本思想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凡是民本思想兴盛之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繁荣之日。民本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使得广大人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安居乐业,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汉代“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清代“康雍乾盛世”等繁荣时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畜牧饲料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广大畜牧企业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担当,像温氏集团这样优秀的畜牧企业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民本思想的指导下,以员工为本、以人民追求安全美味的食品为己任,广泛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绩,成为畜牧饲料行业学习的标杆。

2 温氏集团“齐创共享、做好自己”的文化建设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1983 年由创始人温北英先生集资8 000 元靠养鸡起家,逐步以养殖业为主向多元化业务方向发展,现已形成以农牧设备、食品加工、实业投资、港口物流为配套,形成十大产业体系进行全产业链经营,是我国最具典型和标杆意义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如今温氏集团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养鸡公司,养鸡数量达11 亿羽;也是全球前三的养猪公司,养猪数量超1 000万头,正在向“千亿企业、百年温氏”的战略目标奋进!

作为年销售额超过700亿的上市公司,温氏集团造就了千万富翁员工的同时也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成功让曾经以农耕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实现理想增收,进而回报社会,平抑物价、保产保供、产业扶贫、社会捐赠,实现更大范围的“惠及民众”!这些成就,究其原因背后离不开温氏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的以民本思想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

温氏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以“齐创共享”为核心,这一理念自企业诞生之日起就由创始人温北英先生烙在温氏集团的基因里(见图2)。其后又经历温鹏程、温志芬两代企业家渗透到温氏集团经营管理的每一个角落,并在长期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真正做到了与员工、与合作伙伴、与客户之间的齐创共享。“齐创共享”的文化基因是温氏管理模式、生产模式、分配机制的立身之本,对这一文化理念的秉承和坚持正是温氏的成功之道。温氏的成功,可以说是一个“齐创共享”的传奇。

图2 温氏集团的企业文化

2.1 齐创:以民本思想为基础的员工为本

温氏集团“齐创共享”的理念对内表现在以员工为本,通过全员持股分红计划使得企业员工既是企业的所有者也是企业的经营者。从创立之初,温氏集团在股权上就本着开放、共享的心态进行设计。1983 年,温北英先生不是自己“单干”,而是在民本思想的指引下“大家一起干”!温北英先生组织七户人家集资8 000 元,以“七股八户”为股权结构形式创办簕竹养鸡场(温氏股份的前身)并由此起家。值得注意的是,这七户原始创始股东并不全是精英和能人,而是职业众多、代表性极强的普罗大众!他与拖拉机手温木桓、公社干部温泽星、食品站干部梁洪初、建筑工出身的温湛及儿子温鹏程、徒弟严百草共七人,代表性广泛,其实就是大家合起伙来一起干、一起担、一起享!这种有困难一起扛、遇到问题一起面对、赚到钱了一起共享的机制就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础的共同富裕的理想追求。1985年,为扩大生产规模,温氏集团规定公司员工可以以每股2 000 元的价格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购买公司股权并享受年底经营利润。20 世纪90 年代,国家鼓励全员股份制,温氏集团以民本思想为基础的“齐创共享”文化达到顶峰!大家出钱出力,实行全员持股,人人是员工,人人是股东,充分相信员工,完全依靠员工!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每年员工股值都在翻倍增长。全员持股分红计划使得公司的股权分散,在公司上市后,董事长温鹏程持股比例仅为4.15%,温氏集团三兄弟和温北英之女温小琼合计持股11.71%,且不存在单一持有公司5%以上股权的股东,这种分散的股权结构在国内外的农业企业中都极为罕见。温氏集团采用集体决策制度,通过集体研究、共同决策才能减少失误,决策水平才能提高,并充分调动个人主动性。正是秉持“齐创共享”的理念,在1997 年和2005 年的两次禽流感危机中温氏集团员工坚定信念,不抛售股权,始终不离不弃,更是主动要求减薪和缓发工资,共同支持企业走出低谷。

强大的人力资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目标实现的关键是人,能否强有力地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是主要一环。温氏正是通过员工持股,提升人力资本价值,以人为本,最大程度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为自己打工”,留住人才,真正让员工们实现“齐创共享”。

正在以民本思想为基础的“全员持股”造就了温氏文化的精髓——温氏精神。温氏精神的总纲领就是“精诚合作、各尽所能”;信念准则就是“同呼吸、共命运”;奋斗目标就是“齐创美满生活”!温氏集团以实际行动响应了总书记的号召,为员工、为客户、为社会、为国家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2 共享:以民本思想为基础的“精诚合作、以农户为本”

温氏“齐创共享”的理念对外表现在其以合作农户为本,实现共赢。“公司+农户”模式是温氏成功的重要利器法宝,该模式肇始于20 世纪80 年代,大部分企业仅从事肉鸡生产全过程中的一两个环节,而温氏建立起封闭式委托养殖生态圈,由二级半公司实现全程管理,实现种苗、饲料、防疫、销售、结算,各环节无缝隙连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充分考虑合作农户的利益收入,依靠完善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共赢。

对“齐创共享”的坚持和坚定使温氏度过了发展史上出现过的两次重大危机。1997—1998 年发生禽流感,在亏损两个多亿接近倒闭的危机时刻,温氏依然选择秉持信念、坚守初心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最终度过难关并得到长足发展;2004—2005年,禽流感H7N9来袭,养鸡户损失惨重。为了帮扶养鸡户,温氏将当年养猪业务板块的44 亿利润拿出36亿赔给养鸡农户。目前,温氏超5万的合作农户有95%以上是紧密合作,信用度很高。温氏遭遇禽流感的两次重创期间,纷纷有养户拿出自家存款希望与温氏共度难关。在非典、禽流感期间,温氏仍然保证养鸡户每只鸡有一块钱的收益。当行业形势较好、产销两旺时,温氏农户的总获利也大幅增长。言行一致的企业价值观,哪怕企业破产也要说到做到的这种境界是绝大多数企业所无法企及的。做企业,不能过度实用主义只顾短期利益,一切利诱都是为了自己得利终究会被看穿,不得人心。温氏始终坚持不与农户争利,没有将市场风险转嫁给养殖户,始终秉持齐创共享的理念,维持并发展公司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共赢。

2.3 民本思想为基础的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施惠于民

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攻坚号召,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温氏以产业扶贫和造血式扶贫为基本方略,以促进乡村养殖产业发展为核心动力,开创了适合中国农户参与养殖业发展的“温氏模式”,以一体化养殖公司为主导,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温氏模式”与贫困农户建立紧密合作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其纳入共建共享体系之中。通过让合作贫困人口提高养殖水平,拥有养殖产业基础,实现脱贫并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从政策、资金、人员等多方面保障有序推进。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兴旺,温氏产业扶贫以精准和可持续为内核,着眼于让贫困人口提高专业技能,帮助合作农户向新型职业农民蜕变,从而拥有持续发展能力。2020年温氏精准脱贫总体投入资金达到5.53亿元,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87 560人,其中投入农林产业扶贫项目720 个,投入产业发展脱贫项目金额约5.37亿元。

以肩负消费者食品安全为己任,提供安全、丰富、优质的食品保障。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质量兴农之路,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全面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温氏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走品牌强农之路,在提供优质、安全食品的基础上,加强品牌建设,打造“温氏食品”品牌。此外,温氏积极履行市场责任,与多地签订合作协议,稳定市场物价,保障“菜篮子工程”充足供应。带头转型升级,生产优质产品,积极发挥源头优势,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延长产业链,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丰富的肉食品,安全高效。公益事业上,温氏最早于1996 年设立了北英慈善基金会。近年公司用于扶贫助学、敬老助残、抗震救灾、新农村建设、公共设施建设、拥军、生态环保、文化体育、重大疾病救助的资金达5亿多元,彰显企业履行社会职责的惠民风范。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秉承以民本思想为基础的“精诚合作、齐创美满生活”的企业文化理念,温氏时刻兼顾员工、合作农户和消费者的利益,员工持股福利优厚,合作农户效益良好,消费者信任度高。

以人为本,汇聚各方力量形成齐创共享的良好生态圈环境,经营业绩和企业规模持续增长,即使遇到行业危机,公司也能平稳发展,且经过一次次行业重大事件的考验,公司与合作农户关系更加稳定牢固,员工忠诚度与积极性不断提高,公司的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形成良性循环,支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彰显企业的责任担当,真正做到更大范围的施惠于民。

猜你喜欢
民本温氏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两元保险”背后的民本思维——西安交大教授王立剑:风险管理再添一筹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
兜底治疫
温氏股份拟8.1 亿元收购河南新大牧业61.86%股权
走进温氏,学习与5.54万户农民打交道的奥义
温氏:养鸡养出创业板第一股
温氏:养鸡养出创业板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