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开展美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7-14 18:53
科技视界 2021年18期
关键词:美育大学生工作

杜 娟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0 引言

教育部新出台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教育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9〕2号)中明确指出,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当前,一些高校缺乏对“互联网+美育”的正确认识,同时也尚未掌握利用互联网技术支持美育工作的技能,使美育工作的开展面临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正视互联网对高校美育工作的影响,积极地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解决高校开展美育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使高校美育工作有较大的突破。

1 互联网对高校美育的影响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应该清晰的认识互联网对高校美育的影响。一方面,在网络时代,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意识、创新意识、独立意识。网络下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可以丰富学习者学习的途径;互联网的互动性可以改变传统美育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局面;互联网的信息化可以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追求个性美;对于发展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工作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传统媒体信息具有权威性,然而基于互联网而产生的新媒体发布的信息良莠不齐,学生的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弱,很容易被粗俗、丑恶的信息所影响,由于其具有及时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对高校营造良好的美育环境造成极大的阻碍。此外,自媒体等媒体形式的出现,以较低的门槛给了每个人自主发表看法的机会,但是由于部分高校缺少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和美感的教育和引导,容易使学生产生狭隘的个人主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读图时代、读屏时代、标题时代的到来,使学生的审美取向出现问题,只注重实用性而忽视其人文价值。这些消极因素告诫高校要重视互联网对高校美育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不断探索新的对策以破除高校美育的障碍。

2 互联网时代高校开展美育工作的问题

2.1 高校美育工作缺乏引导性

针对互联网对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消极影响,高校应当建立科学的引导机制,帮助学生澄清错误观念,培养健全人格。然而,高校中的部分教师尚未意识到互联网对大学生真切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相关能力的深刻影响,缺乏网络法律和道德相关知识的教导,没有做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对于学生低俗的、狭隘的的行为没有给予恰当的引导,使美育的工作毫无成效。另外,还有一部分的高校教师甚至对美育的内涵印象模糊,再加上美育的效果暂时无法衡量以及美育与大学生就业并不挂钩,因此,对美育工作缺乏责任感,这与促使学生具备崇高理想、优良品德和美好的心灵的教育目标相差甚远。

2.2 高校美育工作缺乏规范性

高校美育工作缺乏规范性主要体现在:第一,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当前,少数高校教师对在开展美育工作时,容易把美育和艺术教育弄混淆,容易把美育简单地看作是课程。实际上,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把美育看作艺术教育即把艺术教育狭隘化了。第二,缺乏专门的教材,没有教材意味着美育教育的内容是非系统化的,是随机渗透到其他学科中的,这种随机性难以保证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第三,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目前有不少的高校开展美育工作的教师都是非专业的,其中很多教师都是从应试教育时代成长起来的,本身就缺乏美育的熏陶。教师个人的美育素养对高校美育的层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四,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围,环境对大学生美感的影响是深刻的、潜移默化的,这里的环境包括场地、硬件设备等物质空间的环境,还包括校园文化、学习风气、师生关系等构成的精神环境,这2种环境相辅相成,对学生审美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但是环境对美育工作的效果不是短时间就能见效,因此,部分高校对环境的投入较少。第五,缺乏优质的美育资源库,部分高校在美育资源上呈现数量少、质量不高的现象,还有其他高校虽然有优质的美育资源,但是这些美育资源是不向社会公开,仅在小范围内使用,不利于资源的更新换代。

2.3 高校美育工作缺乏创新性

传统的美育教育通常是教师单方面的利用课件演示和讲授,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然而在互联网时代,这种教学方式依然没有发生大的变动,这是由于教师借助网络开发美育资源和进行教学的能力不足。除此之外,有的高校教师误以为利用微信平台发布美育的相关内容就是实现了“互联网+美育”的功能。但是这样的美育仍然没有改变教育工作缺乏个性化、完整性的缺点。还有人认为利用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开展美育活动是创新,不过这同样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没有考虑大学生的需求,对于大学生健康审美价值观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影响甚微。因此,高校的美育工作要想卓有成效,就离不开创新。

2.4 高校美育教学缺乏融合性

高校在开展美育工作时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首先,在内容上,美育工作没有做到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融合,没有体现本地的特色;其次,美育工作没有与本校文化建设相结合,这使得美育工作开展困难重重;再次,美育工作忽视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科学有效的融合,美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高尚品德、健全人格、美好心灵的人,它与德育是不可分割的。最后,部分非艺术类高校在开展美育工作时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单一的理论教导,学生的美的感受并不深刻。第二,在形式上,美育的教学仅是局限在本门课程内,而没有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与资源对其他学科进行渗透教育。

3 互联网时代高校美育工作的提升对策

3.1 改进美育教学模式,增进高校美育工作引导性

在互联网时代,强化高校美育工作的引导性是基础。凭借互联网,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建立更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首先,以往的美育教学的备课是教师自身的工作,如今,可以利用基于互联网形成的翻转课堂模式,老师将准备好的美育资料和材料上传至学习平台,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以往的美育课程是单向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学生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如今,学生在课前有一定的经验准备,也有一些困惑,课堂就应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出自己的困惑,使学生和教师产生思想上的碰撞,以此,让教师了解学生在美育中存在的不足;再次,高校利用互联网建立线上交流的平台,拓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最常用的是微信、微博等,高校还可以建立课程论坛,方便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交流。除了线上的交流互动以外,一些高校还组织了“高雅艺术进校园”、审美主题讲座等活动,为学生更全面地接受美的教育拓宽途径。另外,我们对于当前大学生审美观出现的问题也应该进行及时的引导,首先应该基于大量的调查找出学生审美偏差的缘由,这是由复杂的网络环境和学生信息素养缺乏综合导致的。高校对此,一方面要加大对校园内网络平台环境的净化,另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信息素养的课程、讲座、社团等加强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让学生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明辨正确的审美。

3.2 科学融合美育要素,强化高校美育工作规范性

综合考虑影响美育的各个要素,能强化美育工作的规范性。第一,根据2019年教育部新出台的《意见》中高校美育的根本目标、根本任务,对美育目标和内容有明确的规定,高校以《意见》为参考,系统地开展美育工作。第二,高校开发的美育平台不仅是起着启迪学生的作用,同时也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对于提升教师美育素养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高校教师也可以通过网上授课的学习方式进行自我提升,或者是部分高校优秀美育教师可以向其他高校分享自己的教学视频,以供其他教师做参考。第三,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打破校园的围墙,虽然有利于各校的交流,但同时,也为各高校开展美育工作创设了复杂的环境。要营造好良好的校园氛围,既要重视对自然环境的美化,因为美育包含了自然美、社会美等多个内容,优美的自然环境能让学生切身地感受自然美;也要重视营造健康的精神氛围,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使美育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气质、性格、情操和信念。另外,高校要积极建设校园网,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第四,深度挖掘美育资源,充分地挖掘本地的美育资源,并将其进行有效地整合是高校的重点工作。美育教学资源并不是局限于艺术教育一个板块,还包括自然美、社会美、文化美等,同时包含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等多个美育渠道。利用互联网可以充分挖掘各个地区独特的美育资源,改变单一的美育形式。例如,将当地的美术馆、科技馆、民俗馆的网络地址链接在校园网站上,让大学生进行美育的同时,担任历史文化的传承者。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创设美育情境,让学生在接受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后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创造力。

3.3 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强化高校美育工作创新性

高校的创新性体现在3个方面:其一,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有新的教学观念,对师生关系有新的理解。当代学生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和审美价值,统一步调的课程教学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美育观的形成。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正确地审美观并不意味着是单一的标准化的审美,因此,高校教师可以把传统的师生关系转变为平等的对话关系,对学生个性化的审美观进行正向的引导,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二,教师要用“互联网思维”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教学形式变得生动、多样。大部分的高校都充分利用了QQ、微信、微博等媒介,对高校美育课程提供支持,尽管这些媒介对于支持教师与学生互动上起到明显的效果,但是其碎片化的知识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深度的知识,因此,在之后的美育工作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微课、慕课等新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的美育不再停留在表层。其三,互联网下的教师技能大赛、教师微课比赛,鼓励美育教师创新教学内容,做出学生喜爱的教学作品。

3.4 建立网上学习交流平台,强化高校美育工作融合性

我国进入互联网信息化的新时代,高校通过构建互联网学习和交流平台,首先,整合利用大数据收集和整理当地美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审美认知;还可以利用网络的便捷性,邀请知名的艺术工作者和优秀的人物榜样在平台上进行直播或在线教学,使学生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其次,注意将校园文化融入其中,开展符合校园文化特色的美育工作,能使美育积极影响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再次,德育是各育的思想基础,对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动力的作用,平台的内容既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又需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美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与道德教育相融合。最后,平台的建设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科学融合,高校学习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美育板块,例如,大学生美育常识知识竞赛,大学生文艺汇演展示板块,大学生传统手工艺作品征集板块等。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主动寻求知识,在理论学习中反思实践的不足。

4 结语

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美育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互联网对学生的审美价值、审美能力都有着强烈的冲击,但是部分高校的美育对互联网的认识不足,没有及时地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以应对这种挑战,致使教育工作面临危机。只有正视互联网对于高校美育的影响,立足于当前高校美育工作的现实困境,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优势,着力解决高校美育工作中产生的问题,才能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才能提高大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猜你喜欢
美育大学生工作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不工作,爽飞了?
大学生之歌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选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