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探究

2021-07-14 18:53王鸿儒
科技视界 2021年18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王鸿儒

(吉林动画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0 引言

随着国家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高校的职能职责也不断丰富完善。既有对于基础型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视,又更加侧重于“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是当前广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及重点之一,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逐渐成为了当今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新时代吉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相关文件精神及建设要求,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师质量,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模式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当前各高校“双师型”队伍培养培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双师型”队伍培养的重要性,同时结合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探究“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路径,以期促进同类型高校“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提升高校教学质量。

1 当前“双师型”教师培训主要存在问题现状

1.1 培训系统性问题

培养培训制度、培训体系不够健全,缺乏顶层设计和系统性的指导。当前培训没能做到涵盖教师成长环节的全过程的培训,整体趋于碎片化和任务式,从目的、内容到形式尚未呈现体系化模式。分层分类培养推进缓慢。

1.2 培训认识性问题

一是教学单位自主组织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对培训工作没有较为强力严格的管理措施,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也缺乏针对性指导与运用,造成教师缺乏参训主动性;重视程度不够,宣传不到位,在推进落实培训学分制管理中,部分教学单位还没有落实到个人。二是教师普遍认识不到位,普遍缺少对于培训的重视,不明确培训对于个人提升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性不强,即使参加也是应付了事,“走过场”“服从上级安排”而已。

1.3 培训内容问题

目前,各高校培训内容的确定,主要是自上而下,或是依托学校重大活动确定的,普遍存在教师被动接受的现象;同时,培训内容偏于理论,与实际应用差距大,对实践的指导还不够,无法应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

1.4 培训成果转化问题

各类培训的培训后期跟进不到位,造成了培训结束后就缺乏延续性的现象,使得较为有限的培训成果未能及时转化,指导教师自身或他人实践的最佳时机。

2 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性

2.1 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互联网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高校教育中也融入了更多移动信息化技术的相关内容。通过结合信息化技术,师资培养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领域,从而更能满足“双师型”教师学习和实践的需求,对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为了更好地运用信息化技术,保障及提高教育质量,高校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为企业精准培养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更为注重人才的“实用”与“实效”。校企合作应形成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同时有效融合理论及实践的全新理念,通过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而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2.2 是校企合作推动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时代背景下,众多高校都与相关教育集团、企业共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师资培训项目基地,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模式,紧密结合学校发展特色,以线上线下、内外结合的培养形式,促进、帮助和支持“双师型”教师成长与发展,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升,在满足教师专业化、个性化发展,以及体现高校人才培养特色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结合“双师型”教师培养目的及要求,利用移动信息化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移动信息化的教学能力。

3 校企合作模式下“双师型”教师的发展路径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如何重新对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双师型”教师进行定义,如何在产教融合的模式下,利用移动信息化教学方法加强教师移动信息化教学能力,完成新时代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从而指导实践,已成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经过总结同类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双师队伍建设经验,“双师型”教师的发展路径如下:

3.1 明确新时代应用型本科大学中“双师型”教师的定位

遵循国家高等教育规律,紧紧围绕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全面贯彻“强师工程”战略实施而组建的教师队伍。应该保证有着较为充足的师资、较为合理的队伍结构,同时有着高尚的师德师风、良好的道德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视野,为实现应用型本科大学快速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3.2 产教融合背景下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的成功模式

3.2.1 搭建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课程资源建设

充分利用教育集团开发的教师发展直播讲堂、学习辅助软件、高校教师发展联盟等网络资源,建立培训课程资源库、学习资源包等供教师学习。多项线上培训均可依托于企业开发的App,方便灵活。

3.2.2 共同建立学产对接实践教学平台,共同开展项目制实践教学

当前背景下,各应用型高校始终坚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坚持学产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精准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专业技术型人才、“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持续强化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学产对接实践教学平台,以高端项目为主导,以双师双能型教师为引领,全面加强文化、艺术、技术、市场的交叉融合。

3.2.3 转型应用,针对性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目前,各高校均对“双师型”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更为重视,保障教授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与行业一线同步。如派遣“双师型”教师赴校缘企业、行业一线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通过对接完成高端横向项目,以实践形式提升“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2.4 区域辐射,发挥“双师型”培养培训基地作用

各高校为了拓展渠道,精准培养人才,促进理论与实践知识在教育中的交叉融合,大力提升教学名师在教学改革、教师素质提升等方面的辐射、引领作用,在近年来均积极组织开展校际培训,通过以点带面,以人带人,以人带课等多元化方式,培养出一批行业领先的双师双能的专业教师,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有效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4 结语

校企合作模式下,各高校结合移动信息化技术,运用其丰富的内容覆盖面、智能优化的使用模式、以及其兼具简单快捷、易上手的使用方式,为使用者自主学习、操作提供了广泛的平台,也使师资培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移动学习模式:新的模式下自主学习方式多元化,学习平台或系统多样化且智能化,学习信息资源数量庞大而且内容更新快。因此,新时代下,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对实现“双师型”教师高效自主学习、提升实践能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