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1-07-29 21:34沈建国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学方式知识点教学模式

沈建国

所谓“高效课堂教学”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而目前在中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效率较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不高,导致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辛苦。

地理作为初中教学的一门“副科”,其受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其他学科。同时地理所涉及的知识点相对复杂且难度较大,所以很多学生对地理学习不感兴趣,这些导致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要想有效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就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本文就如何构建地理高效课堂提出一些策略,希望为初中地理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一、目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

(一)教学模式陈旧,学生积极性不高

相对于语文、数学、英语来说,地理作为“副科”,安排课时较少,同时由于地理知识点比较多且难理解,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性不高。由于地理课时紧张,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点的讲解,盲目追赶教学进度,不够深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且在教学方式上,很多教师只是通过简单的“填鸭式”灌输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较弱。还有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较为死板,只是照本宣科地对课本进行讲解,教学内容缺乏新意,这也导致学生无法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陈旧的教学模式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降低,甚至失去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二)教师教学压力大

部分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短缺,地理教师比较紧缺,所以会出现一人“身兼多职”的现象。有些地理教师每周需要教很多课,这导致他们的教学压力较大;同时由于学校还安排其他多项工作,导致教师缺乏时间充分备课;再加上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不了解,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制订科学的教学进度,最终导致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降低,造成地理教学效果不佳。

(三)缺少对学生自学能力以及学习思维的培养

目前的教学仍多以应试为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在新课标下,教育的目的已经从单纯地对知识的传授变为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在应试教育下,教师很难重视这个问题,所以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经常以灌输的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也是有限的。这种缺乏对学生自主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效果必然不好。

二、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相关策略

(一)提升教师素养,转变教育理念

想要转变地理教师的教育理念,首先需要了解地理的教育意义是什么。只有了解了教育的目的,才能有的放矢,利用好教材。因此,初中地理教师首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在此基础之上对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进行细化安排。以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这一课为例,在传统的教学中,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地势以及通过地图分辨各种地形”,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其理解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新的教育理念中,会在教学中增加“地形、地势对人们生活和生产产生的影响以及地形、地势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并联系实际进行讲解。比如,在讲解我国整体西高东低的地势时,可以以我国著名河流从西向东流动为例进行讲解;在讲解丘陵地势时,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梯田让学生了解地形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所造成的影响。

其次,地理教师应该摒弃应试教育下“分数大于一切”“理论积累大于实践能力”等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我们身为教师,也应当积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知识储备等。

(二)转变教学方式,不照本宣科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课本进行机械讲授,那么课堂将是无趣且无聊的,而且无法覆盖相关的全部知识点,所以学生学到的也是不全面的知识。教师应当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安排教学进度,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另外,教师还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不仅仅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要适当地对知识进行扩展。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知识有连贯性的学习,也拓展了知识面。教师还应注重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因为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有紧密联系。比如在教学“区域人文地理”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各地特色风俗、地理景观的视频及图片,让学生对各地的人文地理有直觀的了解;还可以让学生思考本地有什么文化风俗,并在课堂上给大家讲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三)善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多,而多媒体已经成为目前辅助教学的主要手段。利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地理教学的趣味性,还能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而且很多研究表明,视觉教学是最为高效的传递信息的方式,同时多种方式相结合可以使信息传递变得更加有效和快速。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广泛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欢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还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在讲解关于长江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播放与长江的起源、历史、形成等相关的图片、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江的磅礴气势,对长江产生好奇心,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接下来讲解有关长江的地理知识。又如在讲授“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课时,由于大部分初中生对自然特征与农业的联系并不了解,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自然与农业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中理解自然特征与农业的联系,最后利用所学习的地理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四)增强学习趣味,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时,才能产生主动学习探索的动力,才能对地理学习保持巨大的热情。因此,教师应当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在讲解我国行政区的时候,首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把我国各个行政区的轮廓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如黑龙江像美丽的天鹅等,让学生通过联想记忆,记住我国各个行政区的轮廓。然后让学生在脑海中将各个轮廓拼在一起,形成我国完整的行政区域图,加深学生的记忆。最后通过竞赛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地图拼图竞赛,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加强对我国行政区的了解。这样的课堂设计,不仅将枯燥的行政区学习变得有趣,而且加强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也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如在学习“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这一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学生熟悉的公交车、教学楼、自行车、食物等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上的物品与自然资源有哪些联系”,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既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切实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应该对教学方式、教学观念进行改革创新,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最终从多方面提升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教学方式知识点教学模式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