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成才,德行当先

2021-07-29 21:34梅玲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5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德育班级

梅玲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有效地开展德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班主任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责任人,更应该在班级管理、常规教学中强化德育工作。本文阐述了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方式与方法。

德行是一个人重要的思想和行为特征,以思想促行为,以行为养习惯,最终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提倡德育是育人的根本。人的知识技能固然重要,但必须以良好的德行为前提,良好的德行是育人成才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认识逐渐成型的关键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处于树立之初,因此科学而有效的德育教学工作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德育教学的重要性

德育是一个学校开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学生的学习、生活等都离不开德育教学。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教学理念同样引领新时代的教育思想,而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中,对于人才有更多的需求和更严格的要求,当今的人才培养更加注重“成人成才”的教育,因此德育教学尤为重要。

首先,德育教学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认识还不成熟,对陌生事物无法直观地分辨好坏,容易受到不良行为和思想的影响。如果在这个重要的时期班主任能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那么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德育教学正是要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宣传培育独立人格思想理念的教学。在良好的德育环境中,学生可以时刻接触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会区分善恶,主动抵制不良事物,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其次,德育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对于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又善于模仿而不加以分辨对错,容易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而德育教学通过对学生行为上的指引及明确的要求,激发学生自我约束的意识,不断纠正不好的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德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德育教学要从思想着手,通过行为指引,由内而外地影响学生的品质。现代社会充满诱惑的复杂环境容易歪曲学生的心理,让他们产生攀比、自卑、焦虑甚至抑郁的情绪,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而重视与推动德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摆正心态,明确正确的人生价值,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体,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尤其是小学班主任,对于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育人成才,德行当先”,因此,班主任應当将德育工作与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有效融合,结合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充分渗透德育思想,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

(一)营造德育氛围,提升学生的德育思想水平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强调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同样,德育教学首先要考虑的是环境因素,良好的德育氛围能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让他们沐浴在优良的德育理论中,从而正确地引领学生的思想。班主任应当承担起营造德育氛围的重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道德思想水平。

当然,班级氛围不仅包括简单的教室内外的环境创设,还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处模式等,因此良好的德育环境应当包括德育文化墙、班级德育先进人物选举、德育小故事分享以及班级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等。班主任在营造德育氛围时,可以在班级板报,教室、走廊等文化墙张贴相关的德育标语,或者创作朗朗上口的德育歌谣,张贴或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随时学习并轻松地记住德育理念。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班级文化角设置德育小故事分享专栏以及德育先进人物事迹专栏,将贴近学生生活的德育优秀人物展示给学生,通过近距离的德育教育和行为示范,让学生理解德育体现在生活中的各种小事中,加深其对德育的认知。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友好相处,并给予学生关注,拉近学生与班主任的距离,以愉快轻松的德育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幸福感和班级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德育水平。

(二)加强德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

传统的德育教学大多数以说教为主,德育理论充足但缺乏实践的支撑,而实践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论、吸收理论的唯一方法。在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中,德育教学应当改变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方式,将理论与实践充分地结合,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德育思想。

班主任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引路人,要想让学生的德育思想“知行合一”,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又有趣的德育实践活动,以高频次、趣味化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小学生活泼好动,相对于常规的课堂教学,他们更加喜欢自主实践且有趣的学习活动。班主任可以利用学生的特点,抓住可利用的契机,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如在植树节开展“地球的绿化战士”主题活动,以趣味性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在植树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通过切身体会,让学生懂得感恩自然;还可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国庆节,开展以劳动、爱国为主题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意义,增进爱国情怀。将德育与重要的节日相结合,定期开展有效的德育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德育实践能力,还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深化学生的德育思想,让他们切身体会到良好的德行所带来的成果,从而提升德育水平。

(三)结合家庭德育,提升学生的综合德育品质

德育教育不是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任务,而是全社会共同的任务。学生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社会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学校与家庭的协作,有效结合家庭德育,助力自己开展德育工作。

学校是德育教学的主要场所,家庭是德育教学重要的实践基地,德育理念的灌输最终将落实到家庭生活中,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当结合家庭的德育情况,综合开展学生的德育教学。班主任可以利用微信平台、校园信箱等建立家校沟通渠道,同时建立家校定期沟通机制,促使家校保持顺畅沟通,以确保学校及时地向家长传达德育理念,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德育学习状况,而家长也可以将学生在家庭或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由学校安排专业人员给予指导和帮助。此外,班主任还需要联合其他任课教师,全面地了解和关注各个学生的德育情况,疏导他们的思想,引导他们的行为,以网络化的方式覆盖所有学生。学校及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只有家校通力合作,才能够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才能够更好地浇灌学生内心深处的德育种子,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结语

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更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德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环境为依托,以实践为手段,以家校结合为桥梁,在德育理念的指导下有效的开展。德育教学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应当通过多种途径,深入探究德育手段,将德育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道德品质,为现代化社会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德育班级
班级“无课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