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提升小学德育实效的方法探究

2021-07-29 22:02黄爱平
教育·读写生活 2021年5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内涵德育

黄爱平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及实施现状

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祈福祝愿、爱国爱家、尊老爱幼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小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正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阶段,传统节日对小学生来说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改革开放以后,传统民风、民俗慢慢复苏,节庆活动焕发出新的活力,但我们过传统节日多注重大吃大喝、抢红包送大礼、游玩挤爆景区等,而忽视了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如此氛围中,小学生对传统节日便停留在一些肤浅的感知和认识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西方节日也进入我国,再加上一些商家的推波助澜,圣诞节、万圣节、感恩节等各种节日活动搞得风生水起,深受青少年的喜爱。我们曾经调查学生为什么喜欢西方节日,有些学生认为,西方节日很多的活动新鲜有趣,如在万圣节孩子们可以穿上奇装异服,还可以挨家挨户讨要糖果,这样的活动刺激又有趣……我们课题组通过对学生进行的“传统节日知多少”调查问卷发现,学生還是很喜欢中国传统节日的,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很重要。但大部分学生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由来仅仅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由于上述原因,中国传统节日不被国人重视,把传统节日当成简单的休闲或吃喝玩乐的日子,它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逐渐被淡化。而小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容易产生崇洋媚外的思想,进而否定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是很危险的信号。“民族文化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先尊重自己的文化,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才能获得文化在世界上的生存权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孩子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让孩子深入了解、吸收传统节日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德育实效。

二、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提升小学德育实效的方法

(一)让传统节日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学生的探究学习中得以内化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要发挥课堂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探究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虽然目前关于传统节日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语文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的内容也不多,我们要挖掘并整合课程资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我们的节假日”;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感受中国文化”为主题,其中《传统节日》一课以一首儿歌串联中国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把这两课的资源整合起来,结合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在班级开展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一:改编儿歌,把传统节日编入儿歌,方便学生记住传统节日的日期。活动二:举办“传统节日起源故事大王比赛”,让学生知其源,润物细无声。活动三:发挥高年级学生的优势,让他们帮扶中低年级学生,进行传统节日宣讲、探究等活动。比如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题为“体会传统文化”,整个单元的课文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年纪较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较弱,可让高年级学生组成传统节日宣讲团,给三年级学生讲述传统节日的起源以及相关的习俗、美食、古诗词等;也可进行知识竞赛;还可以教给他们探究问题的方法,如通过采访、网络或图书收集资料,用思维导图、表格等方式做记录,录制视频、做手抄报等。通过这样的帮扶活动,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让传统节日丰富的内涵在学生的体验活动中得以传承

1.发挥学校强大的德育平台作用,举行大型传统节日体验活动

校园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对于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心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面向全校学生举行的大型德育活动,影响更深、作用更大。2018年中秋节前一天,我校举办了第一届传统节日“中秋嘉年华”活动,由高年级师生策划,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在宽阔的操场举行,活动内容有“买卖一条街”,一个班级一个摊位,每个班可以竞猜与中秋有关的谜语、摆卖各种物品等;还有“才艺展示台”,学生有唱有跳,真是商品琳琅满目,节目精彩纷呈。全校师生身着自己喜欢的汉服,仿佛穿越到了古代。这样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开心地过中秋节,他们希望全社会都有这样过节的氛围,这代表着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家人和和美美。爱国爱家的思想也渐渐扎根在学生的心中。

2.家校联动,学科整合,营造节日氛围,在班级中举行传统节日活动

在班级举办活动比较灵活机动,容易组织,可以每学期举行一两次传统节日活动。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举行传统活动前,要在班级营造过节的氛围,这需要各学科教师联合起来,整合节日资源。如美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与节日相关的物品,音乐教师教唱与节日有关的歌曲,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找并诵读与节日有关的诗词等。等到举行节日活动时,孩子们所学的相关知识、技能一一呈现。节日传统习俗来自民间,许多家长可能比老师更清楚怎么过节。教师可以发动家长参与,手把手地教孩子制作节日食品,让孩子们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对传统节日有比较全面的体验和了解。当然班级活动也可以结合传统节日的特点,走出校园,让孩子们到社会中去体验。如举行重阳节活动,让孩子们去养老院慰问老人,也可以让学生为社区或家里的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承。又如清明节,学生也只有走出校园才能更好地进行祭奠活动,除祭拜亲人外,还应当缅怀民族英雄、革命先烈。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民族情感的培养。

3.联合社区举行传统节日活动

社区是个小社会,在社区举行传统节日活动,容易形成节日氛围,更能激发孩子们参与的热情。

4.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家庭,融入当地民间的传统节日活动

家庭是传统节日活动的基础,尤其是春节、中秋节等寓意团圆的节日更适合家人一起过。春节适逢寒假,老师可以在放假前先在班里举行有关春节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春节的起源、习俗等。然后在假期安排一系列体验活动,按时间顺序、传统习俗设计好表格,把春节中需要孩子们参与的事项分列出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春节的各种活动。民俗活动根植于民间,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参与有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活动。学生耳濡目染,亲身参与,比任何的说教都体验深刻。开学后,教师可以举行“快乐过新春”综合汇报课,学生带来很多有家乡年味的图片。孩子们表示,通过春节体验活动,他们都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感受到家乡人民追求幸福和美的生活的热情,更加热爱亲人、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文化。

(三)利用传统节日进行德育渗透,在尊重节日传统的基础上,找好切入点,多发掘与孩子有关的体验活动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中国传统节日起源于农耕社会,许多节日习俗与征服自然、祛病消灾、祭祀祖先等有关。我们要多发掘与孩子有关的传统节日体验活动。如端午节挂菖蒲、制作艾叶包、包粽子、观龙舟等,这些都是老百姓特别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事,可以多让孩子参与体验;也可以借鉴西方节日形式增加体验活动,还可以在尊重节日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活动,如乞巧节可以让孩子们进行才艺大比拼,而不是拘泥于单一的穿针引线……逢节都让孩子们精心打扮,穿上自己喜欢的各种衣服,让孩子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服装,用心体验自己的民族传统节日,让孩子们喜节日,乐过节,让传统节日蕴含的文化内涵得以传承。

中华传统节日是华夏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其丰富文化内涵,在体验活动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内涵德育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传统节日礼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木木相册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