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被动康复训练联合中药离子导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满意度的影响∗

2021-07-30 04:52陈兰英段艳芹蔡礼飞朱兆红
西部中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步行偏瘫康复训练

陈兰英,段艳芹,杨 辉,蔡礼飞,朱兆红

1 淮北市中医医院,安徽 淮北 235000;2 淮北市人民医院

脑卒中多发于中老年人,该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且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大部分脑卒中患者肢体偏瘫,不能步行,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1]。中药离子导入采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导入人体,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并循环至全身,能够起到行气活血止痛,调节肌张力,改善患者神经系统及运动功能的作用[2]。同时给予因偏瘫不能自主运动患者被动康复训练,可缓解患者肌痉挛,促进其功能恢复,防止瘫痪肢体的畸形及挛缩[3]。本研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持续性被动康复训练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探究其对患者肢体功能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在淮北市中医医院就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中男22 例,女21 例;年龄47~80 岁,平均(62.18±6.27)岁;平均病程(13.34±4.12)天。对照组中男23 例,女20 例;年龄31~77 岁,平均(62.43±6.15)岁;平均病程(13.21±4.05)天。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纳入:1)符合脑卒中[4]诊断标准,且经CT或MRI确诊者;2)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者;3)符合知情同意原则,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4)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者。

1.3 排除标准1)伴有语言、听力、意识障碍患者;2)阿兹海默症患者;3)伴有严重心脏、肾脏疾病者;4)伴有肢体畸形者;5)在发病前患肢存在运动功能障碍者;6)不能进行持续、系统治疗者。

1.4 护理方法

1.4.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入院指导,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药物组成:苍术、秦艽、海风藤、益母草、伸筋草、威灵仙、雷公藤、木瓜各45 g,甘草、川芎各30 g。症状重者,加马钱子10 g或生川乌、生草乌各10 g。将汤方煎煮后,制成药物贴片,贴于患者肩髃、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阳陵泉、悬钟、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连接仪器,选择患者可接受的最大频率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20~30 min,每天1 次,共治疗4周。

1.4.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联合持续性被动康复训练,干预4周。1)良肢位摆放:指导患者各种体位下的良肢如何摆放,保持肢体功能位。2)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关节活动度训练。上肢:患者取仰卧位,康复师及护士帮助患者进行手指屈伸,手指摇转,手腕摇转,上翻、下压手腕,屈肘及肩部上抬。下肢:活动患者足趾,帮助其进行膝关节及髋关节弯曲及旋转。护理人员每日帮助患者被动训练1 次,活动各大小关节,同时随着训练进行,减小力度,鼓励患者自主活动关节。3)站立训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训练,采用电动起立床帮助患者进行站立训练,为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可从20°开始,按照患者适应程度,逐渐增加至90°。4)步行训练:当患者肢体功能得到较大改善,可进行前后及横向迈步训练,让患者学会控制骨盆,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上下楼梯练习。5)日常生活训练:指导患者家属帮助其进行穿脱衣、进餐、洗漱、如厕等训练。6)出院指导:出院后,告知患者应注意休息及局部保暖,保持心情愉悦,调节饮食,按时服药,注意良肢位摆放,并坚持进行主动与被动康复训练,同时要定期行头颅CT检查。

1.5 观察指标

1.5.1 肌痉挛情况 干预前后,采用修订的Ashworth痉挛量表(modidied Ash-worth scale,MAS)[5]评估患者肌张力,将肌张力是否增加及增高程度分为0级、1级、1+级、2级、3级、4级。

1.5.2 步行能力 干预前后,采用Hoffer 步行能力分级表(Hoffer walking ability rating scale)[6]评估患者步行能力。Ⅰ:不能步行;Ⅱ:非功能性;Ⅲ:家庭性步行;Ⅳ:社区性步行。级别越低,行动能力越低。

1.5.3 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干预前后,采用Brunnstrom 分期表(Brunnstrom staging of hemiplegia)[7]对患者的上肢、手及下肢进行评分,主要分为Ⅰ、Ⅱ、Ⅲ、Ⅳ、Ⅴ、Ⅵ期,分期越高,运动能力越接近正常水平。

1.5.4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情况 干预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8]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分成10 个项目,总分100 分,分值越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差,>60分则为生活基本自理。

1.5.5 护理满意度 干预后,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评分表评价护理满意度。分为健康教育、护理技术、护理态度、出院指导等4 个维度,每个维度25分,分数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AS 评级干预后,两组肌张力等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观察组Ashworth 痉挛评定各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Hoffer 步行能力分级干预后,两组步行能力均得到改善,观察组Hoffer 步行能力各期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Hoffer步行能力分级比较

2.3 Brunnstrom 分期干预后,两组Brunnstrom 分期均不同程度上升,且观察组Brunnstrom分期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Brunnstrom分期比较

2.4 护理满意度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分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分

2.5 ADL 评分干预后,两组患者ADL 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干预前后ADL比较评分() 分

表5 两组干预前后ADL比较评分() 分

3 讨论

偏瘫会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因此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在康复训练中尤为重要[9]。脑卒中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患者经络瘀阻,血气不畅,阴阳失调,肢体屈伸不利,采用中药离子导入将中药及穴位刺激结合,能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松解粘连,加快瘫痪部位营养供应,有效帮助患者肢体功能恢复[10]。持续性被动康复训练在患者不能主动锻炼的情况下,通过一系列方式,帮助患者进行被动训练,防止患者关节挛缩,促进血液循环[11]。

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Ashworth 痉挛评定、Hoffer 步行能力、Brunnstrom 分期均优于对照组,说明持续性被动康复训练联合中药离子导入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肌痉挛,恢复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步行情况。

本研究所使用中药离子导入方中苍术、秦艽能够祛风散寒,清湿热;海风藤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改善脑代谢;益母草可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改善微循环;伸筋草抗炎镇痛、抑菌;威灵仙解痉、镇痛;雷公藤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木瓜平肝舒筋、活络、祛风除湿;甘草解毒抗炎;川芎活血止痛。诸药合用发挥活血化瘀作用,改善患者运动神经[12]。同时采用中药离子导入法可有效促进神经兴奋传导,改善患者肌痉挛,并能减轻服药对肝脏及肠道的刺激[13]。

持续性康复训练通过对患者肢体关节的训练,可有效防止患者关节僵硬,保持软组织的弹性及长度,促进患者局部水肿消散,配合良肢正确摆放能改善痉挛状态;站立训练及步行训练能够刺激大脑,向大脑传送正确信息,加强患者下肢负重能力及协调能力,促进患者全身肢体恢复运动功能,加强患者主动参与治疗的意识[14]。两者联用后,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及运动功能,促进患者恢复[15]。

脑卒中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观察组干预后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持续性被动康复训练联合中药离子导入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神经、肌肉及血管功能恢复,改善患者存活脑细胞。因此,在护理实践中,要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训练,以逐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16-18]。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持续性被动康复训练联合中药离子导入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持续性被动康复训练联合中药离子导入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肌痉挛,恢复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步行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步行偏瘫康复训练
魔方小区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步行回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从步行到奔跑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