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配方颗粒治疗痰热阻肺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21-07-30 04:52尹加亮童佳兵
西部中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西医阻塞性中药

尹加亮,童佳兵

1 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六安 237008;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急性加重期[1]。该病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全球40 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已高达9%~10%。西医治疗该病大多采用扩张支气管药物、糖皮质激素、抗氧化剂等。中医学认为该病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且与气虚、痰浊、瘀血密切相关。笔者给予痰热阻肺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药配方颗粒加西医基础治疗或中药饮片加西医基础治疗,并对其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8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1.00±4.42)岁;平均病程(41.20±4.80)月。对照组中男19例,女21 例;平均年龄(62.55±5.02)岁;平均病程(40.20±4.35)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3 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急性加重期)[2]。

1.3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3],证型属痰热阻肺型。

1.4 纳入标准纳入:1)符合COPD 中西医诊断标准者;2)属急性加重期者;3)40 岁≤年龄≤75 岁者;4)入选前1 个月内未进行其他治疗干预者;5)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5 排除标准排除:1)病情程度属于COPD 稳定期、极重度期者;2)妊娠及哺乳期妇女;3)神志不清、痴呆、各种精神病患者;4)心功能Ⅳ级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5)合并肺部其他疾病者;6)合并肿瘤,严重肝肾疾病者;7)各种原因长期卧床者;8)入选前1 个月内口服糖皮质激素者;9)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6 治疗方法给予两组患者西医对症治疗,包括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等。中药处方均为清气化痰丸合贝母瓜蒌散加减,药物组成:(全)瓜蒌15 g,(清)半夏9 g,浙贝母9 g,栀子9 g,桑白皮12 g,黄芩9 g,杏仁9 g,白头翁12 g,鱼腥草19 g,麦冬12 g,陈皮9 g。1)观察组给予中药颗粒+西医基础治疗。2)对照组给予中药饮片+西医基础治疗。

1.7 观察指标

1.7.1 中医临床症状积分 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3]和《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中“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对所有入选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评定[4]。主症包括:咳嗽、咯痰、乏力、自汗、盗汗、喘促气短、胸闷、胸痛、心悸、畏寒肢冷、腰酸耳鸣及尿频。分值为0~3 分,分值越高代表病情越严重。

1.7.2 生存质量评分 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问卷对生存质量方面的8个问题进行评分,总分为0~40分。

1.7.3 呼吸困难评分 采用改良英国MRC 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来评价,根据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进行相应的评分。

1.7.4 CRP及ESR 治疗第1天和治疗第15天分别采集患者的晨起空腹肘静脉血,测定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水平。

1.7.5 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采用疗效评价体系积分变化进行评价。临床控制:积分减少率≥95%;显效:70%≤积分减少率<95%;有效:30%≤积分减少率<70%;无效:积分减少率<30%。

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减少率=(治疗前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中医临床症状积分×100%。

1.7.6 安全性指标 对所有参与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生命体征、常规(尿、血、大便)检查、心电图、肝肾功能等进行检查,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随时记录,严重时终止观察。

1.8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RP 和ESR两组患者治疗前血CRP 和ES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CRP和ES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CRP 和ESR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CRP、ESR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CRP、ESR水平比较()

注:*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生存质量评分及呼吸困难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生存质量评分及呼吸困难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生存质量评分及呼吸困难评分比较() 分

表2 两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生存质量评分及呼吸困难评分比较() 分

注:*表示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2.3 安全性指标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尿、血、便常规检查,心电图,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亦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2.4 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控制5 例,显效17例,有效14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90.00%(36/40);对照组临床控制7 例,显效13 例,有效18 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38/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药配方颗粒是传统中药饮片的剂型改革和重大创新,因其具有简单、快捷、调剂方便、质量稳定可控、服用方便等特点[5],在临床上受到医生和患者广泛欢迎。但由于配方颗粒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中药单煎与合煎对复方的化学成分、药效和临床疗效的影响上。本研究在提高中药配方颗粒质量一致性、可控性和朔源性,实现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全过程控制的基础上,通过试点研究,合理评价中药配方颗粒,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所用清气化痰丸合贝母瓜蒌散加减方中,(全)瓜蒌具有清肺化痰、利气宽胸、滑肠通便之功;鱼腥草有清热解毒、清痈排脓、利尿通淋之效;两者配伍具有清热化痰,导热下行的作用。其中桑白皮、黄芩、白头翁、栀子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半夏、浙贝母、陈皮、杏仁可增强清肺热化痰止咳;麦冬可防止肺热伤津,有润肺止咳功效。全方相互配伍为用,共同增强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目前,COPD 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一致认为与气道和肺脏的反复长期的慢性炎性反应有密切关系[6-8]。CRP 是发生急性感染的最早、最灵敏的炎症反应指标,也是第一个被认为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9]。ESR 也是一种炎性反应指标[10-12],各种炎症如细菌性急性炎症时,血中急性反应相物质迅速增多,包括α1 抗胰蛋白酶、α2 巨蛋白、C 反应蛋白等,以上成分或多或少均能促进红细胞的缗线状聚集。本研究将CRP 联合ESR 作为COPD 的炎性反应指标有着显著的早期临床诊断意义。

综上所述,口服清气化痰丸合贝母瓜蒌散方的饮片或颗粒剂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在改善痰热阻肺型COPD 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生存质量、呼吸困难程度及生化指标等方面均有明显作用,临床疗效显著,但两种中药剂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为中药颗粒剂代替中药饮片剂在临床上的运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猜你喜欢
西医阻塞性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