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探究

2021-08-10 20:24王金霞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1年5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德育作文

王金霞

“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要求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很强,具有丰富的德育素材,有利于德育活动的实施。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需发挥德育的作用。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全面提升他们的思想水平和道德素养。因此,要改革作文教学模式,挖掘作文课堂中的德育元素,发挥作文教学的德育作用。

当前,教师还是非常重视德育教育的,但主要体现在对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素材的挖掘上,将阅读教学作为渗透的重点,没有发挥作文教学的德育作用,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教师要准确理解新课标的内涵,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德育,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一、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1.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改革赋予了语文学科更多任务,德育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既要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写作技巧,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的启迪和引导,促使他们的精神品质和道德素养得到提高。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能力虽然得到了锻炼和培养,但作文缺乏真实性,情感也不够真挚,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不利。因此,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将德育渗透到作文教学中。

2.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

进入新时期,受经济发展、网络技术普及等因素的影响,很多负面思想严重影响和冲击着学生的价值观,导致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一系列不良的思想倾向,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语文学科有着明显的育人优势,为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需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全面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摆脱不良思想的侵蚀。

3.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也不够成熟,性格、价值观念等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干预,拨乱反正,学生可能就会被不健康的思想、风气带坏。因此,教师需将德育教育渗透于作文教学中,在素材积累、作文训练等各个环节进行相应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二、小学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1.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与写作密切相关,只有大量阅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才能顺利开展写作活动。小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难以深刻认知事物,道德观念不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在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会得到熏陶,精神能得到滋养,进而实现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的提升。那么,如何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呢?首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本素材。教材中的文本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语言生动,且内涵丰富。教师可将教材文本引入到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的内涵与主旨,以陶冶情操,涵养精神。例如,学习《桂林山水》等写景类文章既可以促使学生掌握类似题材的写作技巧,又能够使其充分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小英雄雨来》等叙事类文章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记叙文的写作要素与线索,又能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品质。教师需深入分析教材,将其中的写作素材、德育素材等挖掘出来。其次,充分利用课外读物。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还需向课外拓展,给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写作素材,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进而扩大德育教育的范围。具体实践中,教师需结合作文主题,推荐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又内涵丰富的课外文本,以便充分渗透德育教育。例如,指导学生写人物类作文时,可推荐《怀念母亲》《我的母亲》等经典作品。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母亲浓厚的情感,进而联系现实生活,想到自己的母亲,深刻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再如,写思乡类作文时,可提供《孤独的秋》《乌篷船》等经典作品,让学生认识到故乡对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最后,生活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時,社会生活中也存在很多德育素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通过对社会现象、人们行为等的观察,深刻地感知生活,发掘生活真谛。例如,母亲节时,可鼓励学生利用书信的形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国庆节时,结合家乡近年的变化,书写歌颂祖国的文章等。

2.创设写作情境

目前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的现象非常严重,缺少真情实感。对此,教师需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他们的表达欲望,使其将真情实感充分融入到作文中。这样不仅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得到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也能落到实处。首先,关注身边生活。学校生活虽然枯燥,但也有很多值得关注的人和事,教师要引导学生记录学校生活中的人、事,在平凡小事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如可以将学习态度认真的同学、乐于助人的事迹等,引入到写作训练中,鼓励学生表达看法和感受。这样,学生的生活素材能够得到丰富,道德水平也能得到提升。其次,观看影视节目。受年龄和心理、认知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小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可结合写作训练主题,利用多媒体播放与写作主题相关的动画片、电影片段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观看过视频,再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充分挖掘已有的经验,进而顺利实施写作活动。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想法,新旧经验融合,能实现写作能力的提高。例如,播放《建国大业》《建党大业》等电影片段,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代背景,明白新中国的来之不易,进而激发爱国、爱党热情。

3.开展写作活动

从心理学角度讲,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触摸、感受世间万物,进而深化认识。同时,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也会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多元化的写作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其中,征文活动形式丰富,竞争氛围浓厚,能够将学生的好胜心调动起来,比较适用于作文教学。例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组织“我对文明礼仪的认识”的主题征文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这种征文活动的开放性较强,学生能够自由发挥,不仅能锻炼写作能力,还可以受到相应的礼仪教育。再如,为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避免校园内出现乱扔垃圾的不良现象,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写“保护校园环境”的倡议书和制作板报等。这样学生的才华能得到充分展示,环保意识也能得到增强。

4.优化作文评价方法

评价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作文的优势与缺点,提升写作能力。在此环节中,教师需拓展与丰富评价标准,既要从文章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评价,又要充分考虑文章导向,及时发现暴露的思想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

综上所述,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教师要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德育教育,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调整德育渗透策略,提高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效率。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德育作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写日记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