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2021-08-11 06:04西藏大学李天贽
区域治理 2021年15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分量维度

西藏大学 李天贽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关注个体积极心理的心理学研究内容。它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丰富了目前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日益丰富,并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心理学力量。积极心理学鼓励人们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分析和归因个体的行为及心理,应注重个体积极的心理动机、心理能量,既所谓的“正能量”,并利用这些“正能量”来辅助人们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并获得完满幸福的高质量生活[1]。

由此得知,积极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快乐、健康生活与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心理品质。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积极心理品质的关系,探讨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和社会支持的状况,为提高其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提供理论支撑。并从人口学变量对积极心理和社会支持的影响角度入手,充分分析两者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完善积极心理的相关理论,以优化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为手段从而提高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供依据。

一、文献综述

(一)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

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在知、情、意三个方面于生活中反映的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2]。个体在遗传与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持久的、相对稳固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特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面对生活事件时表现出来的态度、应对方式、心理感受等方面,是个体的潜力更好的得到发挥的根基与保障[3]。积极心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个体的方方面面[3]。

吴九君(2014)的研究将积极心理品质分为6个维度,而每个维度又有若干因子。维度包括:知识与智慧、勇气、正义、仁爱、自制、精神超越[4]。

(二)社会支持的研究

社会支持一般指个体在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亲密关系,是能感知到自身能与他人沟通,在社会关系中被理解、被关心,并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帮助的亲密关系,这种亲密关系是客观存在的或是人们的主观感受[5]。社会交往是社会支持产生的必要过程,例如与他人沟通、获得他人理解、寻求支持与帮助,从而缓解压力,调节情绪[5]。总之,社会支持是指避免个体受到压力事件的不良影响,缓解个体的心理压力,促使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有益的、良性的人际交往[5]。

(三)积极心理品质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

林静和涂巍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问卷法进行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中发现领悟社会支持与积极心理品质显著正相关[6]。而陈钰煌的研究发现积极品质各因子、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相关正显著,其中,社会支持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7]。虽然之前的研究都发现了积极心理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但缺乏人口学变量对两者的影响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从国内某大学随机抽取300人发放问卷进行测试,其中有效问卷263份,有效率为87%。

(二)研究工具

1.积极心理品质量表

本研究使用的是吴九君编制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8]。该量表包含6个分量表以及24个因子,分别为知识和智慧分量表(创造力、热爱学习、好奇心、洞察力、判断力),勇气分量表(热情、勇敢、坚持、真诚),仁爱分量表(友善、爱、社交智慧),正义分量表(公平、领导力、团队精神),自制分量表(审慎、谦虚、宽容、自律),精神超越分量表(信仰、感恩、幽默、希望、审美)。共76个题目,5级评分。该量表对于测量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信效度良好[8]。

2.社会支持量表

肖水源于1994年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为客观支持维度、主观支持维度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共10个题目。此量表对于测量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程度的信效度良好[9]。

(三)数据处理与统计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整理并分析处理。

三、研究结果

由表1可得知,正义维度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及各分量表在不同年级间差异不显著。但在谦虚和审美维度上差异显著。经事后检验发现,在洞察力维度上大三显著高于大四;在热爱学习维度上大四显著高于大二;在勇敢维度上大三显著高于大二;在公平维度上大一、大四显著高于大三;在领导力维度上大三显著高于大四;在谦虚维度上大三显著高于大一;在审美维度上大四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大三,在希望维度上大二显著高于大三,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

表1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性别变量比较

由表2可知,积极心理品质与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因此社会支持越高,积极心理品质也就越好。进一步分析得社会支持总分与除了勇敢和谦虚之外的其他积极心理品质都呈显著正相关。客观支持与真诚、爱、社交智力、领导力、审美、感恩、幽默呈显著正相关。主观支持与除了创造力之外的其他积极心理品质都呈显著正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除了洞察力、判断力、勇敢、公平、宽容、谦虚、审慎之外的其他积极心理品质都呈显著正相关。

表2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各维度与社会支持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四、讨论

由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可知,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均分(3.62±0.41)高于全国常模均值,明取样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较好。其中公平(4.02)、真诚(3.97)、感恩(3.90)这三个维度得分最高;自律(3.23)、洞察力(3.24)、领导力(3.25)得分较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总分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都不显著,与林静、陈钰煌等人的研究结论相同。

性别上,男生的好奇心、团队精神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与女生相比,男生拥有更多地探索精神和好奇心理,面对未知的事物时男生去探索发现的渴望更大,从心理动机到行为的产生更容易,因此这一维度男生得分大于女生。男生比女生更具有团队精神,心理承受能力也更好,男生融入团体的速度要快于女生,男生在团体中更具领导力,而女生在团体中往往处于被动从属地位,这导致女生在团体中的参与感、凝聚力往往低于男生。在生源地上,城镇大学生在洞察力、社交智力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究其原因,可能是城乡差距、知识面和社交环境的不同导致的。

经本研究得知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就越好。从物质的角度来说,这是因为来自家庭、学校、朋友的社会支持越多,个体得到的物质资源就越多,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及培养。从心理的角度出发说,社会支持越多,个体得到的情感支持也越多,这有助于排解不良情绪,促进积极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因此,无论从物质还是心理的角度,社会支持都是影响积极心理的重要因素。这就启示我们增加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从而提高其社会支持的水平,有助于大学生积极心理的培养。

五、结论

大学生的性别、生源地和年级对积极心理品质有一定影响;大学生的社会支持越高,因此积极心理品质也越高。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分量维度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画里有话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一斤生漆的“分量”——“漆农”刘照元的平常生活
一物千斤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品质的塑造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