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针率的研究

2021-08-17 08:57王洁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59期
关键词:圈员输液静脉

王洁丽

(湖北省钟祥市人民医院 骨科,湖北 钟祥)

0 引言

静脉留置针因减少血管穿刺,减轻患者痛苦,能满足临床抢救需要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极大地方便了患者[1],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拔针[2],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我科护理人员自发成立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降低了非计划拔针率,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8月在我科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住院患者共2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4月的患者80例设为QCC活动改善前的对照组,5~8月的患者150例设为改善后的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疾病种类及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成立QCC小组

根据自愿的方式成立QCC小组,组员10人,均为女性,年龄21~50 岁,平均32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3人,护士4人,我科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并推选高年资护师1人为圈长,负责活动策划、组织等事项。圈名为“爱心圈”,寓意护士姐妹们用自己温暖的双手呵护患者,滋润患者心田。

1.2.2 确定主题

圈长主持召开圈会,结合目前本科室存在的问题,圈员用头脑风暴法充分发挥圈员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医院政策、迫切性、重要性、可行性、圈能力对问题进行评分,根据分值高低最终将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针率确定为本次活动主题。

1.2.3 制定活动计划

本次QCC活动时间为2020年3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制定活动计划甘特图(Gantt chart),要求圈员严格按计划执行。

1.2.4 现况调查及原因分析

我科使用的外周静脉留置针为BD公司生产,常用型号为20~24G。参照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员会制定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建议“外周静脉留置针应72~96 h更换”,我们认定<96 h内除因停止治疗、出院等原因导致的拔针均为非计划拔针。通过调查2020年3~4月我科使用该品牌留置针的患者发生非计划拔针情况,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记录非计划拔针真实原因。发生非计划拔针26例,拔针率为32.5%,其中男11例,女15例,上肢16例,下肢10例。圈员对改善的重点的进行分析,认为导管堵塞的根本原因是冲封管不规范,导管相关感染的原因是未严格遵循手卫生,缺乏有效固定的原因为固定方式不当。

1.2.5 制定目标

减少留置针非计划拔针率,根据圈员的临床工作能力、二八法则和帕累托图,得出我们需要改善的重点累计百分比为80%,主题选定时设定圈员能力值为70%,目标值=现状值-(现状值×累计百分比×圈员能力),故本次活动的目标值=32.5%-(32.5%×80%×70%)=14.3%,设定目标为至2020年8月31日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针率下降至14.3%。

1.2.6 制定并实施对策

(1)完善相关制度与流程:科室制定《骨科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规范》,规范化留置针使用的冲封管标准:输液前10 mL生理盐水冲管,输液结束后5 mL生理盐水正压封管,输注血液制品、高浓度或强刺激性药物后及时冲管,停止输液期间选用生理盐水10 mL,每6 h冲管1次,明确封管时间及班次,责任人。强调穿刺及输液前的手卫生,统一消毒液的选择及消毒方法。穿刺后选用3M透明敷料以穿刺点为中心无张力粘贴,高举平台法U型固定延长管部分,使其妥善固定。一般情况下不常规更换透明敷料,如透明敷料发生污染或松动时则选择随时更换,更换时避免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摩擦与损伤。制定规范后,要求全科护士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对执行不到位者提出警告,以增强其责任心。

(2)加强护士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培训和操作培训。对全科护士及实习护生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骨科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规范》等,并进行科内考核,要求全体通过。操作培训则包括请高年资护士在操作时进行示范,内容包括七步洗手、穿刺置管、冲封管等全部流程。派遣护士至上级医院参观学习手卫生、留置针使用方法等。护士长每日督查护士洗手时机、洗手情况和导管维护情况,并将理论与操作考核纳入综合目标考核,与个人绩效挂钩[3]。

(3)健康教育:穿刺时对患者讲解留置针使用注意事项,避免活动过多导致透明敷料松动,此后停止输液时再次强调。对于活动较多的患者,选用医用自粘弹力绷带或用新的丝袜自制成小袖套,套住置管处手臂,防止导管脱出导致拔管。

(4)持续改进:按照PDCA循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再次对未能妥善解决的问题进行处理,力求非计划拔针率降到初定计划以下。

1.3 评价方法

①观察活动前后留置针非计划拔针率;②护士综合能力比较;③住院患者填写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活动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QCC活动开展改善前患者非计划拔针率为32.5%,改善后非计划拔针率降为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改善前后留置针非计划拔针率比较(n, %)

护士综合能力比较:圈员在活动前后自我评分,结果绘制雷达图,详见图1。

图1 QCC活动开展前后圈员综合能力比较雷达图

2.3 护理工作满意度

QCC活动开展前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3%,活动后护理工作满意度为 98%(χ2=11.67,P<0.05)。

3 讨论

开展QCC活动有效降低了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针率QCC活动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分析发生原因,开展改善活动,针对性落实各项改进措施,规范相关流程[4],以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有研究表明,通过质量控制和培训,可以提高静脉输液质量[5-6]。开展QCC活动不仅而且提升了护士思想认识及防范意识,减少因护理人员因素导致非计划拔针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P<0.05),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医院的品牌形象。

猜你喜欢
圈员输液静脉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期间患者体重增长不合格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