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强化音乐教师教学技能的力作

2021-08-26 02:37张祎康瑞军
音乐生活 2021年1期
关键词:微格编者课例

张祎 康瑞军

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要求“贯彻职前职后,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师范专业,全面引领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强化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和教學技能训练与考核”[1],为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的价值导向、建设方向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一系列远景目标,其中特别提出,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化教育事业描绘了清晰的目标和蓝图,也为高等学校的教师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目标。

站在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节点,高等艺术院校或师范大学的音乐教师教育,必将迎来新一轮的黄金发展期。方向清晰了,目标明确了,如何建设,特别是如何高质量地加强音乐教师教育,培养出一批批卓越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我们在培养方案、课程、课堂、教材、实践、评价等诸多环节下足功夫,落实落细。近期,浙江音乐学院崔学荣教授领衔编著的《音乐微格教学》,就是一本具体探析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技能的新作,值得同仁关注。

《音乐微格教学》,全书逾60万字,分为绪论及上中下三个主体部分。上编从微型课堂出发,讨论了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教学基本技能,包括教学艺术与人格魅力;导入与结束技能;有效提问与讲解技能;强化与反馈技能;变化与创新技能;音乐教学演示技能。中编从专题设计出发,探讨了音乐教学设计技能,具体包括歌唱、欣赏、器乐、创作、律动等方面。下编从教师立场出发,探讨了“五课”教学技能,即备课、上课、说课、听课和评课的基本技能。

纵览全书,笔者认为该著作具有“新、实、广”三个突出的特点,现分而述之,与读者共享。

一、理念新、案例新、技术新

该书在绪论部分,从培养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角度,谈到“21世纪创新型教师不仅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还要具有教育智慧,教育智慧是教育品质和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2]并明确提出音乐教育因其学科内容所具备的创造性、情感性、形象性等特点而天然具有启迪、表现教育智慧的性质。在此,作者提出了“智慧创生”的概念,认为智慧创生是“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对教育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的综合应对能力和创新素养的集中体现”,力图使智慧创生理念全面贯穿在音乐教师教学技能训练全程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满智慧和创造性,学生在学习音乐、实践音乐的过程中,才可能激发创造力、沉淀艺术智慧。秉承这一教育智慧创生的理念,将音乐教师技能培养和微格实训置于智性、创造的宗旨下思考和开展,使本书各个技能训练环节得以彼此关联,隐含贯穿着内在的主线。

本书的主题“微格教学(Mirco-teaching)”,是20世纪60年代自美国斯坦福大学产生后迅速应用到世界各地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将一整堂课程化整为零,通过分解、微观、可反复回放与评价的方式,不断观察讨论,以期改进教学效果。1980年代开始,这一教学方法传入我国,逐渐成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音乐教育学家马达教授对这个概念做了一个较为本土化的、方法论取向的解释:“把教学这个复杂过程,按照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以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划分为多个“微小”部分,以求得“格物致知”,并采用多媒体手段,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可控性和可操作性。”[3]是对这一概念较为生动深入的阐释。崔学荣教授在本书中,对这一概念的认识更多着眼于其策略性、实用性和实现教育智慧创生的目标性。全书正是在这一新理念的统摄下谋划、构架的,使具体的技能训练环节和案例,具有更为深厚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情怀。

近年来,各类音乐教材充分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将课堂教学中需要聆赏的音视频素材,以二维码插入正文,实现实时观看、实时交互的立体化效果。与传统纸质教材相比,音视频二维码的使用,极大地方便了职前职后的中小学音乐教师,能够帮助他们及时观摩研习课例,更生动直观地了解课例文字描述的教学情境和方法。崔著《音乐微格教学》一书,也随课例文字附带了大量音视频二维码,凭借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教材数据库后台的稳定高效运行,全书共有255个二维码视频课例均可快速访问,真正体现了立体化、便捷化的设计目的。

二、体例详实、内容充实

从体例结构看,该书共三编十五章,分别讨论音乐课堂教学技能、音乐教学设计技能和音乐教学实施与评价技能。十五章之间,根据内容不同,设置两到五节不等。包括两节的章有第一章“教学艺术与人格魅力”,第二章“导入与结束技能”,第三章“有效提问与讲解技能”、第十五章“听课与评课技能”;包括五节的有第十四章“说课技能”。章节的安排设置,反映了该书编者对课堂教学技能各个环节所涉内容的复杂、重要程度的价值考量,体现了编者求真务实的编写态度。同时,编者在每一章节之处,清楚地交待了本章“学习目标”和“内容要点”,并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要点,力图达到开宗明义、化繁为简的效果。研习者在阅览各章思维导图之际,就可以对本章内容做到一目了然,既便于课前预习浏览,也方便课后、平时反复查阅、温习。根据所讲内容之需,编者也会在节内采用思维导图形式来简要说明相关问题。例如,第十四章第一节“说课技能概述”,对教师“五课功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形象描绘[4]:

通过关系图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五课之间事实上形成了以上课为中心,以备课、说课、听课、评课为两端的教学活动链条,真正将教学与学习行为,放在了how(如何做)—why(为什么做)—what(做什么)—assessment(效果评价)四维内进行观察和说明,进一步明晰了几者间的逻辑关系和本质内涵,具有直接具体的指导作用。

在音乐课程思政方面,该著作在诸多教学课例的评析中,也鲜明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和见解。比如,高中音樂鉴赏教学课例《黄河大合唱》中,编者首先记录了案例教师的教学语言运用片段,接着在“课例简析”中指出:“教师对《黄水谣》和《保卫黄河》这两个乐段的讲解声情并茂,具有感染力、富有教育性、启发性的语言,不仅能使学生了解作品背景及深层含义,而且能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更加轻松地理解这些作品的意义,还能树立学生的团结意识,激发学生高亢的爱国热情。”[5]再如,在运用小学歌唱教学《东北好》课例来介绍教师的教学结束技能时,编者评价道:“教师在结束环节有意识地表演了学生们通过《东北好》和《南京好》的歌唱,表现出了对家乡的热情之情,并再次激发学生将自己的歌声和舞姿献给在场的老师,这真正体现了音乐美育在激发学生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以及立德树人方面起到的作用。”[6]作为一本音乐教学技能类教材,在案例描述与评价环节,能够将微观的教学技术表现过程及其效果,与培养中小学生文化自信、家乡文化情感、音乐展示礼仪等综合美育内容有机结合,这是本教材另一个切实之举、创新之举。

三、视野广阔、素材广泛

根据编者在“前言”的介绍,本书是一部面向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教材。因此,编者站在高等学校教书育人的角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多学科的理论成果和最新动态,较充分地贯穿于全书各个章节中。据笔者的研习体会,为了更加透彻、深入地解析具体教学技能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编者运用了教育学、心理学、民族音乐学、传统音乐理论、音乐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观点,体现了较开阔的学科视野,同时,这也是本著作相较于其他同类教材、著作的又一个特点。同时,从篇首到全文,该著作对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美育相关文件等国家教育政策,也有敏锐的关注,各章节中有关教学技能的讲解、说明和课例描述与评价中,始终体现了编者对国家政策导向的认真领会与深入把握。

另一方面,在全书十五章的框架内,作者在各个音乐教学技能环节中呈现了260多个课例,这些课例来自作者聚集的各地教研员、编写团队及研究团队的前期广泛搜集,涉及浙江、北京、山东、广东、福建、湖北、辽宁、重庆等多个省市的中小学一线教师最新课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从中可以看到各地、各学校相关音乐教师,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创造性运用情况,对目前在职的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以及在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具有直接的指导价值。

由此可见,该书在政策和学理层面,显示了较开阔的理论视野和现实关怀;在贯穿全书的课例中,体现了广泛的区域音乐教学实况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正是这两个特点,使本书既适合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职前培养与实训,也方便全国各地新入职的基础音乐教育阶段的青年教师反复观摩、研习与借鉴。这对提高各地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和教育成效,具有切实的价值。

当然,由于全书是在编著者主持策划下的团队作业,因此,该书各章节的文风、课例评析尺度,还存在不太一致的现象。在技术层面,少量视频拍摄质量不够精良,大多视频没有标注确切教学日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者对课例进行相互比较和深入剖析的信息参照。尽管如此,所谓瑕不掩瑜,笔者仍然认为该书是新时代我国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不可多得的一本新作,必将在今后的教学与实践中产生显著价值。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810/t20181010_350998.html,2020年12月1日。

[2]崔学荣:《音乐微格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第2页。

[3]马达主编:《音乐微格教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

[4]崔学荣:《音乐微格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第390页。

[5]崔学荣:《音乐微格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第27页。

[6]崔学荣:《音乐微格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第71页。

张 祎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康瑞军 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微格编者课例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The Research 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Constructive Theory
课例
世界上最轻的金属
基于分布云和Logistic方法的微格录播系统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基于教师专业视域下的高校师范“微格”教学实践探讨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Happiness Is Some Little Things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