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思政在线教学的实践与效果评价

2021-09-01 04:19潘秋予周政华刘宇丹潘池梅何昆蓉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卫生事业讲堂管理学

潘秋予,周政华,刘宇丹,潘池梅,何昆蓉

(1.川北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四川 南充 637100;2.川北医学院学生工作部,四川 南充 637100)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大数据、云平台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传统课堂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2020年春季学期无法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借助网络实施在线教学成为主流方式。卫生事业管理学是一门将管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卫生领域的学科,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有重要意义。川北医学院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教学为契机,构建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以此为载体落实课程思政。现通过介绍该校落实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措施的经验做法,以期为教学改革提供启发和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川北医学院2020年3—7月开设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的预防医学专业2016级3个行政班全体本科生列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网络教学资源设计 以超星学习通平台(后称“平台”)为载体,与大连民族大学的经验类似[1],构建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资源,为在线教学提供基础和便利。网络在线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课程资源、教学互动、教学实践3方面,详见图1。

图1 卫生事业管理学网络课程资源设计

(1)网络课程资源。在形式上,卫生事业管理学在平台发布的网络课程资源包括:章节导读、电子教材、电子课件、延伸阅读、网络教学视频、章节测验、课后作业与题库建设资源,建立了任务式导向资源,学生能轻松识别自己应学习和掌握的相关知识点。在内容上,从课程本身内容出发,结合实事,凝练出课程思政元素,见表1。

表1 课程思政章节凝练

(2)教学互动。课程设计3个互动,分别是师—生答疑、生—生讨论、师—生讨论。与该校的儿童少年卫生课程采用的方法一致[2],在平台开放教师和学生发布讨论的权限,学生可根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发布讨论,同时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发布讨论,师生均可参与讨论。教师在讨论区域发布“观看纪录片《钟南山》后,对我们在卫生管理方面有什么启发”“讨论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医疗保险制度优缺点”“疫情背景下疫苗研发要经历什么程序(药品管理)”“卫生资源分配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系”,这些问题既紧贴生活实际,又能综合运用卫生事业管理学中的有关知识,同时可激发学生对公共卫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落实课程思政。

(3)教学实践。借鉴社会医学小讲堂的成功案例[3],辅以“三明治”教学法的思路[4],构建卫生事业管理学小讲堂。打破班级界限,将学生在平台上随机分组,并随机分配教师提前准备好的小讲堂主题,小组在课前查阅资料、寻求帮助、自制PPT,在课堂上讲解相关内容和回答师生提问,课后完成总结。小讲堂章节安排和时间安排见表1。如在“卫生事业管理理论与方法”为主题的小讲堂上,学生分享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科学管理优势,但也指出人是社会人,并非机器,辅以教师引导,从而树立“人本、民主”的正确价值观;在“药品政策和管理”为主题的小讲堂上,学生分享了药品管理的相关知识,从中引导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守初心、记使命,时刻以患者为中心;在主题为“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小讲堂上,学生就新医改的某一个领域进行基本介绍,包括发展沿革、取得成效、存在问题等;还有小组以《我不是药神》中反映出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引发讨论,教师正面引导学生树立“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观念。

1.2.2 调查问卷 参考相关研究成果自制调查问卷。(1)学习情况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在授课前后的学习总体情况、学习主动性、学习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他方面的能力5个维度。(2)课程思政问卷,包括接受预防医学专业的情况、对学习预防医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对自己“做人”能力打分、对自己“做事”能力打分、对自己的“正能量”打分、对自己关心社会实际情况打分、对自己关心身边人和事物的情况打分、对自己的爱国情怀打分8个问题。两份问卷均采用0~10分打分形式自评、匿名填写。问卷Cronbach's α分别为0.809和0.909,表明内部一致性较好。

1.2.3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学生自我能力评估、课程思政问卷和师生访谈评价教学效果。在教学前后分别发放问卷,调查学生能力自评情况。自制课程思政问卷,同样是在教学前后分别发放一次,用以调研课程思政效果。

1.3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0.0对数据做正态性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用(±s)描述,统计推断采用两组独立样本比较Z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统计推断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学习情况自评结果

通过自身前后对比,除学习总体情况外,教学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他方面的能力均优于教学前(P<0.05)。见表2。

表2 学习情况自评结果(±s,分)

表2 学习情况自评结果(±s,分)

调查内容 教学前 教学后P学习总体情况学习主动性学习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他方面的能力43.25±4.31 37.48±7.45 37.93±6.35 36.65±7.17 38.98±6.50 43.96±4.88 40.35±6.34 40.90±5.80 39.49±6.83 42.85±5.67 0.34 0.01<0.001 0.01<0.001

2.2 课程思政自评结果

教学前后对比发现,通过种种措施,学生接受预防医学专业的情况、对学习预防医学专业的满意程度、对自己“做人”能力、对自己“做事”能力、对自己的“正能量”、对自己关心社会实际情况、对自己关心身边人和事物的情况和对自己的爱国情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课程思政自评结果(分)

3 讨论

3.1 改革效果

3.1.1 学习态度有所改变 随着云平台、大数据的普及和使用,人们对在线学习的关注度越来越高。2020年春季在疫情背景下,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无法如常在教室学习,转而远程在线教学,由此对教学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契机和更高的挑战。目前,该校的经验做法是建立任务导向的网络学习资源,学生在平台上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点后能得到相应分数,这会影响自己本门课的最终成绩。这对于改变期末考试“一考定音”的状况有帮助,学生不能被动等待教师划重点或期末集中复习,而需要在平时自己努力。尤其是将期末考试的比例降到30%后,学生明显对平时的过程学习有了更多的关注。同时多方位地评价学生的过程学习,改善学生对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的情况,使学生学习态度有所改变,引用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

3.1.2 教学互动环节引导正能量 教学互动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的方式,充分挖掘学生主观能动性,互动式教学在卫生事业管理学中能活跃气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本次设计的教学互动主要包括师—生答疑、生—生讨论、师—生讨论,讨论的问题集中在教师发布的4个主题和学生发布的课后习题中的疑难点。在具体互动环节中,学生表现出了对知识掌握较好、学习兴趣较高,同时立志于承担起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赋予的神圣使命。

3.1.3 教学实践环节强化课程思政 在教学实践部分,采用小讲堂教学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转变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起团队意识和强化专业意识,特别是涉及如贴近生活的《我不是药神》、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医疗保险制度优缺点等内容时,在激发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关注实时、关心生活、为自己专业自豪的情绪。

3.2 存在的问题

3.2.1 局限思维 教学互动环节学生的讨论仅限于“任务”内的工作,几乎没有涉及“任务”之外的工作,可能因为这部分与学生紧密相关而更获得关注,这是将来需要改善的地方。

3.2.2 “搭便车”现象 在教学实践部分采用的小讲堂教学方式,由于分组后组内学生分工任务不同,存在一些学生“浑水摸鱼”“搭便车”的情况,将来可以通过分组时减少每个小组人数来改善。同时,教学素材和案例库的建设是最困难的部分,这可能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教师本身的成长。

在预防医学本科学生的卫生事业管理学在线教学过程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积极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采用丰富的讨论和实践教学等教学改革措施,对学生日常学习有一定帮助,但依然存在不足。在今后教学过程中,需继续提升师资水平,扩充素材和完善案例库,更为科学地划分小组,改善“任务”点之外的学习状态。

猜你喜欢
卫生事业讲堂管理学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立足“和合讲堂” 开展“和融党建”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新闻小讲堂
法律讲堂之——交通安全我最棒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新形势下卫生事业单位财管工作的探讨研究
卫生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思考
浅谈管理学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