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教学实践

2021-09-01 04:19宋军华刘忠立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免疫学病原思政

宋军华,刘忠立

(山东省青岛卫生学校,山东 青岛 266071)

课程思政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下,以课程为载体,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元素,将学生专业知识教育与人文和思政素质培养相结合,把思政教育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助力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1-3]。课程思政是学校在新时代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医学院校担负着培养医学人才的重任,护理专业学生未来将走向临床一线,肩负起救护患者的责任,医学院校更应高度重视对护生思政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在教学中将医学和思政教育有效衔接,寻找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4-6]。

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医学生需要从专业储备和敬业奉献的职业素养方面做好应对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的双重准备。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护理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该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适合对护生进行德育渗透。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结合护理专业特色,在“沉默杀手”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教学中,改革理论和实验教学模式,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对护生进行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教师通过组织、设计、指导、启发,激发护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护生在课堂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护生通过积极主动参与实验、案例分析、模型制作、健康宣教等,增强了学习兴趣。实践表明,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有助于培养德技双馨的护生,对于提升护生核心素养具有促进作用[5]。

1 “沉默杀手”HBV的思政元素挖掘

1.1 视频导入,案例分析

教师展示课程的导入视频:一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护士给“大三阳”患者注射时刺伤手指,因为不知道如何及时处理导致感染了HBV。根据这一临床案例,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才能防治HBV感染?该案例吸引了护生的注意,激起了其学习兴趣,引发讨论。护生毕业后步入医院会接触众多HBV感染者,日常预防和接触HBV后紧急预防是护生关注的医学热点问题。国内目前约有一亿人是乙肝病毒携带者。HBV还可以继发“肝炎—肝硬化—肝癌”,导致人们“谈乙肝色变”。如何控制HBV传染是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从这一医学热点问题出发,培养护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具体见表1。

表1 课程导入方法与课程思政

1.2 HBV理论课程的学习

1.2.1 HBV的生物学特性、实验室检查(见表2) HBV的生物学特性与HBV的结构具有密切关系,HBV结构中Dane颗粒的结构及内含的HBsAg、HBeAg、HBcAg等抗原成分是病毒具有感染性的前提条件。理解了病毒颗粒结构不仅有助于理解HBV的生物学特性,也有助于理解实验室检查中的“乙肝五项”所代表的含义及乙肝疫苗研制的原理等知识,因此学习HBV病毒颗粒结构为掌握后续知识奠定了基础。为让护生掌握Dane颗粒结构及明确颗粒中的HBsAg、HBeAg、HBcAg等抗原成分,教师开展了HBV模型制作活动,激发护生探索HBV的奥秘,提高护生运用知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让护生分小组利用橡皮泥、铁丝、卡纸、串珠、磁力片等物品制备能体现出乙肝病毒结构的立体模型,并上台讲述自己的病毒颗粒模型设计。HBV模型设计提升了护生的创造力,增加了护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护生的动手能力,全面提升了护生的职业素养,使微观的病毒变得宏观形象,降低了知识难度。HBV结构中的抗原有助于护生理解实验室检查项目“乙肝两对半”检测。在理论学习“乙肝两对半”的基础上,教师提供医院真实案例化验单检查结果,例如“大三阳”“小三阳”、HBsAb(+)、HBsAg(+)等,请护生利用所学知识帮助患者分析化验单,解决患者实际问题。医学知识记忆并非需要枯燥背诵,在实践中活学活用更能加深记忆,分析化验单既可以检验护生知识掌握情况,又可以帮助护生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表2 HBV的生物学特性、实验室检查教学方法与课程思政

1.2.2 HBV的致病机制(见表3)HBV病毒与宿主免疫系统的斗争作用和免疫病理反应是HBV的主要致病机制。在机体健康保卫战中,如果病毒致病力强,机体免疫能力低下,患者可能会罹患慢性肝炎,长期携带HBV;如果机体免疫能力正常,感染者可能会将入侵的病毒全部清除掉,恢复健康。值得关注的是,机体对HBV的免疫效应具有双重性,既可以杀灭入侵的HBV病毒,将病毒局限化,又可以在遇到大量病毒入侵时,由于强烈的免疫应答反应引起肝细胞大量死亡,导致重症肝炎。重症肝炎时主要矛盾转变为免疫应答导致的超敏反应损伤,免疫效应并非一成不变的保护性作用,这一变化的现象要求护生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医学问题。

表3 HBV的致病机制教学方法与课程思政

1.2.3 HBV的传播途径及防治(见表4)HBV感染后可以引起“肝炎—肝硬化—肝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具有传染性。很多人提到HBV具有畏惧和恐慌心理。在不清楚HBV传播途径的情况下,很多人盲目远离甚至歧视HBV感染者。教师展示HBV携带者大学生因为忍受不了周围人群的歧视而自杀的案例,引导护生探讨HBV的传播途径:主要为血液传播、垂直传播、性传播、密切接触传播,并提出问题:共餐、共宿舍、共同工作可以传播乙肝病毒吗?护生搜索资料后发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过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证明,共餐、共宿舍、共同工作没有传染危险。针对HBV感染者在生活、恋爱、就业等多方面受到歧视的问题,教师及时进行德育:不要歧视HBV感染者,同时要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用所学医学知识预防HBV感染,并积极配合医院进行相关治疗。教师对科学防治HBV的内容进行知识拓展:中国“乙肝疫苗之母”陶其敏在自己身上实验中国第一支乙肝疫苗,为乙肝阻击战做出了巨大贡献,体现了医务人员敬业奉献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担当,培养护生对于医务工作的敬畏之心、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提升护生职业核心素养。国家免费给每位新生儿注射疫苗的措施使HBV发病率显著减低。在给护生讲述乙肝疫苗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向护生介绍国家在乙肝疫苗开发、普及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培养护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为祖国健康事业奉献自己力量的意识。教师请护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课程之初导入的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护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请护生制作纸质版及网络版预防HBV手抄报,并进行社区宣讲,让护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感受自身价值、体会医务职业的荣誉感。

表4 HBV传播途径及防治教学方法与课程思政

1.3 HBV的ELISA检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见表5)

表5 实验课常见问题及与课程思政的联系

通常采用 ELISA方法对 HBV的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含量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即“乙肝两对半”检测。ELISA方法分为双抗夹心法、竞争法等方法。护生实验一般选用灵敏度、特异性较高的双抗夹心法。正确的科学理论能指导实践获得成功,根据“乙肝两对半”检测特点、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护生在严格执行操作步骤后,可诊断样本血清是否存在HBV感染及具体感染情况,实现了教学理实一体化。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专业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不停地认识、检验和发展着理论,例如新型冠状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病毒专业知识来源于病毒的检测和防治等临床实践操作,又服务于临床,临床应用研究也进一步丰富着病毒知识。在ELISA实验中,护生需要遵循生物安全规范,严格按照步骤操作,避免微生物感染。实验的成功需要娴熟的实验技能、细心认真的实验前期准备。实验的成功并非加样越多越好,要把握好度,否则易污染临近样本,要体现严谨的科学精神。结果的判定不能带主观色彩,需要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分析、独立思考,要敢于否定和提出质疑,尊重事实,不能看到自己的实验结果与大部分人不同而放弃自己的结果,抄袭他人结果。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掌握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技能之外,进一步提升护理职业核心素养。

2 结语

HBV的学习与人民健康、国家安定息息相关。HBV内容抽象,护生不易掌握。本次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护生在案例分析基础上进行模型制作、小组讨论等逐步理解HBV致病、检查、传播、防治等内容,不仅使护生掌握了专业知识,同时也培养了护生的爱国情怀、敬业奉献意识、诚信友善的品质,激发了护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了护生的职业核心素养(见图1)。教师教学中不仅要进行知识传播、能力提升,同时要进行价值引领。本文以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沉默杀手”HBV为例,在教学中,找准思政切入点,为中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思政提供了思路。

图1 乙型肝炎病毒课程思政

猜你喜欢
免疫学病原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