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PI探讨开展有温度的网络教学

2021-09-01 04:20国大亮夏庆梅瞿晓梅刘玉璇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师生心理健康

国大亮,夏庆梅,瞿晓梅,刘玉璇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的学习并不意味着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转移到另一个头脑里去,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表明师生间有温度的和谐情感交流在教学中至关重要,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及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国内高校为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在2020年上半学期均采取“停课不停学”的网络授课模式,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在有效减少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的同时,也减少了师生直接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学生长时间隔离在家,独自进行网络学习,缺少现实人际交流,可能会出现多种心理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学校及家长关注。本文通过天津某高校本科一、二年级大学生人格调查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1]的统计分析报告筛查,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达到了一定比例。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探讨教师如何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增强师生情感交流的针对性,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供有益的参考。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天津某高校本科一、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的方式,在开展网络教学后3个月,通过手机问卷星软件发放大学生人格调查问卷(UPI)180份,收回有效问卷171份,有效实测率为95%。

1.2 调查方法

采用大学生人格调查问卷(UPI)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大学生进行测试,测试前统一调查用语,并强调测试结果的保密性和重要性。UPI除了需要学生填写个人基本情况用作分析参考,还包括60个主要测试项目和4个辅助测试项目,从不同侧面衡量学生在苦恼、压抑、焦虑、矛盾冲突和人际敏感等方面的身心状况。除4个测伪题外,其他题目选“是”计1分,选“否”计0分,各题得分相加即得总分。UPI的筛查标准依据总分、辅助题和关键项3部分共同确定,筛查出一类人员,是指总分达到25分及以上者(具有的阳性项目数达到了25个及以上),认定为可能存在较明显的心理问题的学生,需给予积极的心理帮扶和重点关注;二类人员是指20分≤总分<25分者(20个≤阳性项目数<25个),认定可能存在一般性心理问题,需给予次重点关注及心理关爱,预防心理问题加重;三类人员即总分<20分者(即具有的阳性项目数不足20个),认定是心理健康学生。

1.3 统计学分析

对测试所得相关数据使用SPSS 23.0和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

2.1 总体测试结果

在171名学生中,有31人(占18.1%)心理健康状况很差,属于一类重点关注人员;有18名学生(占10.5%)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属于二类次重点关注人员,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其余的122名学生(占71.3%)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属于三类心理健康人员。

2.2 主要心理症状的出现率

在56个阳性项目筛查中,比较典型的3种阳性项目是悲观、自卑、轻生。调查发现,确认悲观项目的学生有14人,占8.2%;确认感到自卑的学生有42人,占24.6%;回答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有3人,占1.8%。本次调查对排名前10位的阳性项目进行分析(见表1),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与认知症状、情绪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相关的项目上。在认知症状方面,如“对任何事情不反复确认就不放心”占55.0%,“思想不集中”占46.2%,“缺乏自信心”占42.1%,“记忆力减退”占40.4%;在情绪症状方面,如“爱操心”占46.2%,“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占38.6%;在人际关系敏感方面,如“总注意周围的人”占35.1%;在强迫症状方面,如“对脏很在乎”占42.7%等。

表1 本次问卷调查前10位阳性项目

2.3 不同家庭结构学生各类心理问题分布情况

以是否为独生子女进行分组,分析一类、二类重点关注人员及三类心理健康人员中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是否有差异性。结果显示,χ2=0.345,自由度为 2,P=0.841>0.05,因此调查人员中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间一类、二类、三类人员无差异,见表2。

表2 是否为独生子女学生心理情况人数分布

2.4 不同性别学生各类心理问题分布情况

以性别进行分组,分析一类、二类重点关注人员中男生、女生是否有差异性。结果显示,χ2=4.947,自由度为1,P=0.026<0.05,因此一类、二类重点关注人员中男生、女生间有差异,见表3。

表3 不同性别学生心理情况人数分布

2.5 学生对在线学习情况的反馈(见表4~5)

表4 不同性别学生按时完成每天的网络课程学习状况[n(%)]

表5 不同性别学生认为网络学习与课堂学习相比的效率差异情况[n(%)]

3 建议

3.1 网络教学中师生有温度情感交流的重要性

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由于生活阅历较少(本次参加调查的大学生年龄最小者19岁,平均年龄21岁)、心理敏感、抗压能力差、情绪易波动等原因,在疫情防控、群体隔离、减少聚会情况下,更易出现焦虑、抑郁、冷漠等多种心理问题[2]。学生的消极心理因素若不能及时得到疏导,会出现心理偏差,严重者会造成对他人和自己的伤害。调查中确认悲观项目的学生14人,占8.2%;感到自卑项目的学生42人,占24.6%;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3人,占1.8%。本次调查发现:在参加问卷调查的171名学生中,独生子女家庭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隐患的比率没有差异(P>0.05);重点关注人员中男生出现心理健康隐患的比例高于女生(P<0.05)。著名英国教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的爱和尊重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和自由地发展”。因此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开展有温度的师生情感交流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3.2 网络教学中有温度的情感交流可采取多种方式

网络教学对大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制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参加调查的171名大学生中,有45人(占26.3%)无法按时完成每天的网络课程学习,132名大学生(占77.2%)反映网络教学与课堂学习相比,学习效率上有差距。长时间的网络教学加重了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使学生对现实人际交往更冷漠,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诸多隐患[3]。多数学生在长时间的网络学习中,会感到无助、孤单和失落,甚至少数学生会有厌学和抵触心理。根据本次调查看出,网络课程中需要更有针对性的师生情感交流。

4 对策

网络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可采取以下策略:(1)打造气氛热烈、互动活跃的网上课堂。让学生积极参加讨论、提问、竞赛、成果展示等,经常参与学生的各种讨论,通过提问和评论促进学生养成通过积极思考得出结论的习惯。对于讨论中不积极的学生,不断巧妙地给予鼓励,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运用幽默风趣的话语,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多表扬和鼓励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使其感受到温暖,增进师生间的信赖。(2)对学生网络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答疑,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敬业、亲切和关心,引导学生对网络课程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积极陪同帮助自学能力较弱的学生一起有针对性地进行课下的学习和讨论。(3)经常更新和补充网络学习材料及资源,针对不同性别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4],间接增进师生间的默契感和亲切感,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4)建立微信群交流模式。师生间课下进行微信群讨论、微信公众号答疑等,教师用平易近人的态度,向学生敞开心扉,作为学生情感需求的倾听者,关心学生,陪伴并协助学生自我全面成长。(5)熟悉心理知识,掌握心理调节方法,了解学生的不同心理状况及心理问题常见表现,及时给予开导、安慰,有针对性地对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指导,促进师生情感交流。(6)建立班级—院系—校级多层次心理安全网络,在班级中培训几名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学生,及时发现班内同学出现的心理问题;院系要每班安排一名心理健康辅导员,随时开展心理疏导;学校聘请几名专职心理学专家开设心理诊疗室及心理学课程,全过程、全方位地对重点关注学生提供心理帮助。

5 结语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开展网络教学中有温度的师生情感交流是与时俱进、以生为本的具体表现。教师上课前精心设计,注重内容的趣味性、体验性、互动性;网络课堂上运用亲切幽默的话语,使师生情感进一步增强;课下通过多种形式的和谐亲密交流,结合现实事件如疫情防控、最美逆行者、重大事件等,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这种知心的情感交流会帮助学生修正心理偏差。教师要通过积极沟通交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建立起良好的心理体验,让他们感受到有温度的情感交流带来的积极效果。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师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分析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