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调查分析

2021-09-01 04:20王炳浩闫美玉汪子文付丹妮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护生本科生关心

王炳浩,闫美玉,杨 珂,汪子文,付丹妮

(郑州西亚斯学院,河南 新郑 451150)

新的医学模式强烈呼吁人文关怀精神的回归,《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也提倡,护士要充分使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临床护理服务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理念,可见人文关怀的高度和格局始终在提升[1]。美国护士学会曾指出,人文关怀应运用到治愈患者的过程中,Watson等也明确指出护理人员在提供优质的专业护理服务中应融入人文关怀。自此之后,医疗服务行业逐渐将人文关怀运用到各项临床服务中,这种改变趋势更加要求护生注重提升自己的人文关怀素质[2]。护理本科生作为未来护理战线的主力军,将来的医疗服务质量被其人文关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3]。因此医护人员人文关怀品质的普及提升将有益于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从而增强患者对医护工作的肯定和满意程度,进一步缓解现在严峻的医患矛盾,因此增强医护工作者的人文关怀品质至关重要。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对郑州西亚斯学院本科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大一141人,大二105人,大三34人,大四20人;男生32人,女生268人。调查对象的纳入标准:(1)郑州西亚斯学院就读及在外实习护生;(2)本科护理专业学生;(3)自愿并主动配合本次调查的护生。

1.2 研究工具及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通过查阅、研究和分析各种相关文献资料,认真采纳指导教师的意见,根据研究对象的现状,选用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课题组设计的题目,主要是以下两部分:(1)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级,政治面貌,是否为班干部,是否接受过人文关怀方面的教育培训,父亲、母亲、教师及同学的关心程度等。(2)护生人文关怀品质量表。本量表包含4个维度29个条目,分别为人文关怀理念(7个条目)、人文关怀能力(7个条目)、人文关怀知识(7个条目)、人文关怀感知(8个条目)。调查问卷使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同意到不同意分别赋值1~5分,量表理论得分为29~145分,其中人文关怀感知分数为8~40分,人文关怀知识、人文关怀能力和人文关怀理念3个维度的理论分数均为7~35分,得分越高,说明人文关怀品质越高。

1.2.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进行调查、研究。选取并发放民办高校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调查分析问卷,对郑州西亚斯学院300名护理本科生采用匿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材料汇总及数据整合,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1.3 质量控制

以权威成熟的量表作为本次研究选用的调查工具,在问卷的发放和回收过程中,采取的方式为不记名作答,使用统一指导语,在录入问卷过程中,每道题的有效录入值都被设定,以此防止错误录入和漏录。有效收回的问卷排查由发卷者进行,排除无效问卷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定量资料两组间的比较,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的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护生人文关怀得分的影响因素,这些数据的分析均采用SPSS 25.0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民办高校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品质现状(见表1)

表1 民办高校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品质总分与各维度得分(±s,分)

表1 民办高校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品质总分与各维度得分(±s,分)

维度 条目 满分 得分 得分率(%)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知识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感知总分7 7 7 8 2 9 35 35 35 40 145 28.95±4.49 29.91±4.39 28.67±4.91 32.70±5.43 120.23±16.96 82.71 85.46 81.91 81.75 83.40

通过观察表1数据可知,人文关怀品质量表总分为(120.23±16.96)分,平均得分率为83.40%。

2.2 不同一般资料民办高校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品质得分(见表2)

表2 民办高校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品质单因素分析(±s,分)

表2 民办高校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品质单因素分析(±s,分)

一般资料 类别n 得分F/t P年级2019级2018级2017级2016级5.4600.00性别家庭住址独生子女男女农村3.7200.06城市或城镇2.0700.15是否党员141 105 34 20 32 268 174 126 36 264 15 285 50 250 214 86 10 4 63 117 106 3 32 120 145 16 27 162 62 33 7 11 121 122 39 110.00±21.11 115.91±15.05 118.96±15.36 123.65±17.11 115.38±23.34 120.81±15.99 121.12±15.45 119.00±18.83 120.31±19.17 120.22±16.67 120.00±15.14 120.24±17.07 119.58±16.55 120.36±17.07 122.56±15.27 144.43±19.47 32.79±10.37 14.25±7.12 16.99±2.14 14.90±1.38 14.26±1.38 87.67±48.27 111.94±17.60 115.98±14.86 126.25±15.05 114.63±13.14 114.37±14.99 118.26±17.40 121.74±15.62 134.58±12.05 109.71±22.49 115.15±15.74 115.74±17.53 122.10±14.56 131.64±14.40 1.8970.17政治面貌是否为班干部团员及群众0.394是否接受过人文关怀方面的教育培训父亲的关心程度是否是否很少0.000 3.840 0.53 0.98 0.00较少一般较多很多很少一般较多很多很少较少一般较多很多很少较少一般较多很多10.4210.00母亲的关心程度17.2580.00教师的关心程度8.6160.00同学的关心程度8.6270.00

通过表2单因素分析可知,是否接受过人文关怀方面的教育培训,不同年级、父亲的关心程度、母亲的关心程度、教师的关心程度及同学的关心程度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民办高校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品质得分的影响因素(见表3)

表3 民办高校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品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把民办高校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品质得分选为应变量,以年级、是否接受过人文关怀方面的教育培训、父亲的关心程度、母亲的关心程度、教师的关心程度及同学的关心程度6项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年级、母亲的关心程度两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由此可知,影响民办高校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品质得分的重要因素是年级及母亲的关心程度。

3 讨论

3.1 民办高校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品质整体较高

由表1可知,人文关怀品质总分是(120.23±16.96)分 ,平均得分率为83.40%,总体情况较好。4个维度中,人文关怀知识维度得分率最高,以下依次为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能力,人文关怀感知维度得分率最低。分析原因,民办高校近年来为护生开设人文关怀课程,通过课堂形式传授给护生人文关怀知识,可让护生对人文关怀知识掌握得更好。而人文关怀理念最早起源和发展于国外,国内对人文关怀理念的认识较晚且是近些年才重视起来,再加上人文关怀理念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内在的吸收理解,护生在人文关怀理念的形成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成长背景、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所以我们建议民办高校在教学中深化人文关怀理念,通过在基础护理学的实践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人文关怀理念[4]、高校开设人文关怀理念大讲堂、教师以身作则的人文关怀方式[5]启发护生等方式让护生感知人文关怀理念的重要性,在默化潜移中更好地学会、理解人文关怀理念,从而达到更好地提升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理念的目的。由结果可知,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尚可,但低于国内外相关报道得分[6-7],这些现状与我国护生较少接触人文关怀理念有关。同时,人文关怀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护生具备完善的人文关怀知识,更需要有针对性的实践机会,如组织护生探访养老院等社会服务机构,增强人文关怀感知度及敏感度[8-9]。

3.2 民办高校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品质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由本次调查数据可知,年级、是否接受过人文关怀方面的教育培训、父亲的关心程度、母亲的关心程度、教师的关心程度及同学的关心程度是影响本科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主要因素(P<0.05)。将这6个因素带入回归方程,结果发现,只有年级和母亲的关心程度进入了回归方程,可知影响本科护生人文关怀品质的是这两个要素。

3.2.1 高年级护生人文关怀品质优于低年级护生 由表2可知,不同年级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不同年级接受护士人文关怀方面的培训或者学习经历有关,与王海丽等[10]研究结果一致。大一护生对临床不够了解且未进行系统的人文关怀培训,因此人文关怀能力较低。2016级和2017级的护生学习人文关怀课程时间最长,有学校营造的良好人文关怀氛围和每一位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对人文关怀的渗透和讲解,最早接触护理工作并在生活中有更多关怀亲人和朋友的体验,因此提高了人文知识水平和感知能力。相比其他年级的护生,他们在日常生活及实习期间有更多机会接触患者,在接触护理工作时,逐步积累关心他人的意识,养成主动关心患者的行为习惯,并将人文关怀知识和能力运用到护理工作中。我们建议高校可以在教学中进一步深化人文关怀理念,提高人文关怀课程比例,丰富人文关怀课程教学手段[11]。

3.2.2 母亲关怀程度越高,护生人文关怀品质越好 由表2数据可知,母亲关心程度对护生人文关怀品质有影响(P<0.05)。母亲关心度很少的护生人文关怀品质得分小于母亲关心很多和关心较多及一般的护生。可见,护生得到原始的、最重要的关爱来自家庭,主要源自母亲。Watson[12]指出,感受到较多关怀和爱的护生,更能充分理解社会关怀的本质,更能关心帮助患者、关爱服务他人。Judith S等[13]指出,通过关怀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母亲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会对孩子自身的人文关怀能力产生引导作用,获得母亲关爱较多的护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模仿母亲的行为,懂得怎样关爱他人,提高了人文关怀品质。有研究表明,母亲可以通过情感温暖的教育方式增强护生的满足感,通过氛围影响这样的隐性教育提高护生对于人文关怀的感知[14]能力,从而很好地提升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在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时,父母采用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对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母亲可以采取家庭独特的教育方式,让父亲更多地参与进来,共同培养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与此同时也可以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在不同程度上强化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认识,通过家校联合的方式,共同研究改进对护生的教育方法。

猜你喜欢
护生本科生关心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开心与关心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
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