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职院校大学生非自杀性自我伤害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9-01 04:20陈春蓉钟晓妮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重庆市检出率

陈春蓉,钟晓妮,邓 宇

(1.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4120;2.重庆医科大学,重庆 400016;3.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 401331)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加快发展,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大量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进入职业院校,造成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年龄和背景相差悬殊,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加之学制短、学习任务繁重、就业压力大,相较于本科层次大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进而产生自我伤害甚至是自杀行为。非自杀性自我伤害(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简称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是指个体在无自杀动机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系列反复、故意、直接地对自身组织造成轻到中度损伤的且不被社会接纳、认可的行为[1-2]。大量研究表明,NSSI行为已经成为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3],国内对于本科层次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研究较多,但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研究较少,对于重庆区域内高职院校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研究基本上还是空白。本研究基于现代职业教育的新时代特征,对重庆市高职院校2019级大学生的NSSI行为进行调查,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NSSI行为现状和影响因素,为防止高职院校学生NSSI行为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的随访研究提供线索。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于2019年10月在重庆市3所高职院校(2所医药类、1所师范类)2019级在校新生中,通过多中心整群随机抽样方式抽取了35个班级共1 83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1.2.1 样本含量估算 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发现中国大学生自我伤害检出率为10%~35%[4],取最低检出率10%,按照α=0.05的水平,取允许误差d为检出率的15%,即d=10%×15%=1.5%,按照统计学公式估算:考虑存在无效回答情况,预计调查1 800名学生。

1.2.2 调查内容 自制《重庆市高职院校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调查问卷》,主要有两部分内容:(1)学生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留守儿童、是否单亲家庭等条目共15项。(2)学生NSSI行为情况。根据邹凯等[5]编制的《自我伤害行为问卷》,结合本次调查的对象,选取15种常见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包括烧烫皮肤、击打自己、咬自己、在皮肤或指甲下插入物体等15项,学生回忆过去1年内是否有以上自伤行为进行填写,只要有一项自伤行为就判定为有NSSI行为。整个问卷条目Cronbach's α 系数为 0.821。

1.2.3 调查方法 在问卷星App[6]里设置好《重庆市高职院校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调查问卷》,产生调查问卷二维码。遴选工作责任心强的各校辅导员为调查员,对其进行统一培训,调查员告知被调查者调查问卷的内容和目的获得其知情同意后,每班学生在教室同一时间统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登录问卷星App填写问卷。随后从问卷星导出数据,用Excel2007进行数据整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 9.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个因素对NSSI行为的影响,变量入选水平0.1,剔除水平0.05。

2 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 832人,剔除无效问卷104份,有效问卷1 728份,问卷有效率94.32%。

2.1 人口学特征

1 728 例调查对象中,男生289例(16.72%),女生1 439例(83.28%);年龄(18.41±1.37)岁;663例(38.37%)来自城镇,1 065例(61.63%)来自农村;高中毕业应届生1 011例(58.51%),非高中毕业应届生(中职生、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等)717例(41.49%)。

2.2 单因素分析结果

1 728 例调查对象中,有NSSI行为者320例,检出率为18.52%。有无NSSI行为者年龄、家庭所在地、性别、学习背景、每月生活费、是否独生子女、父亲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宗教信仰的学生比无宗教信仰的学生NSSI行为检出率高(χ2=23.181,P<0.001);有留守经历的学生比无留守经历的学生NSSI行为检出率高(χ2=5.548,P=0.019);单亲家庭的学生比非单亲家庭的学生NSSI行为检出率高(χ2=4.189,P=0.041);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学生NSSI行为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54,P=0.033),见表1。

表1 单因素分析结果

2.3 多因素分析结果

为进一步分析多因素对NSSI的影响,将有无NSSI行为作为因变量(有:y=1;无:y=0),将性别(男=1、女=2)、家庭所在地(农村=1、城镇=2)、是否独生子女(1=是、2=否)、有无宗教信仰(1=有、2=无)、有无留守经历(指14岁之前没有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或者父母双方或一方每次外出工作时间连续超过半年)(1=有、2=无)、是否单亲家庭(是=1、否=2)、父母文化程度(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及中专、4=大学及以上)、每月生活费(1=≤500元、2=500~1 000元、3=1 001~1 500元、4=>1 500元)等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结果显示,有宗教信仰、有留守经历及母亲文化程度越高的学生更容易发生NSSI行为。

表2 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高职院校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不容忽视

本研究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各高职院校扩招的新形势下,对重庆市3所高职院校2019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进行了现状调查。调查显示,重庆市高职院校2019级学生NSSI行为检出率为18.52%(320/1 728)。国外学者报道大学生NSSI行为的检出率为5%~37%[7],如美国学者报告 61 767名大学生自伤行为年检出率为7.3%[8];国内对大学生NSSI行为检出率为10%~35%[4],如潘珍等[9]针对2007—2015年国内大学生自伤行为检出率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大学生NSSI行为检出率为16.60%。余慧等[10]报道,安徽省2019年某高职院校445例学生NSSI的检出率为18.7%,与本研究结论一致。提示高职院校大学生NSSI行为需引起重视。

3.2 需重点关怀有留守经历的高职院校大学生

本研究表明,有留守经历的学生NSSI检出率高,表明良好的家庭关系、家人亲密的陪伴可以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其稳定的支持,使青少年有安全感,从而减少NSSI行为的发生,故在学生日常管理中要重点关怀有留守经历的学生。

3.3 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发生与母亲文化程度有关

本研究表明,总体来看,母亲文化程度越高的学生NSSI检出率越高,这与陈澜等[11]认为的“父母文化程度越高的青少年更不容易发生NSSI结论”相反,但也有研究[12]表明,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往往选择更严厉的教养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增加NSSI的发生。因此母亲文化程度能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NSSI行为的发生。

3.4 宗教信仰与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中有宗教信仰的学生NSSI行为发生率高于无宗教信仰的学生(P<0.001),与国外研究[13]结论一致。但由于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所占比例较低,且未区分宗教的不同种类及应对方式,故对宗教信仰与大学生NSSI行为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重庆市检出率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