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封闭式管理对大学生心理影响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研究

2021-09-01 04:20张宝平毛晓霞陈天明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6期
关键词:对象肺炎新冠

张宝平,孙 平,毛晓霞,陈天明*

(1.盐城工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2.盐城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盐城 224001)

新冠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是一种新型急性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来势凶猛,具有一定死亡率,且缺乏特异性的防治[1-2]。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全国死亡人数超过2002—2003年爆发的SARS疫情。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影响和危害,除躯体上的病症外,也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高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地方,一旦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将会造成严重后果,为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园蔓延,疫情期间江苏各高校均实施封闭式管理,禁止大学生出入校园,这一措施限制了学生的活动和人际交往范围,干扰了学生正常的生活秩序。本研究对江苏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对有心理卫生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希望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纳入标准:(1)在2020年5月4日至5月28日江苏盐城某高校的大学生心理普查中SCL-90任一因子分值或总均分≥2分且继续上学者;(2)自愿参加且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及研究生。排除标准:(1)有脑器质性疾病或严重躯体疾病者;(2)正在接受心理治疗;(3)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最终确定符合条件的131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学科专业和年级。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3],此量表由Zung于1971年编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且容易操作。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一次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再次接受SAS量表测试,进行统计分析。

1.2.2 实施步骤 2020年5月4日至5月28日在江苏盐城某高校大学生心理普查中SCL-90任一因子阳性的共131例,随机分配到观察组66名和对照组65名,两组均接受为期12周的干预,每周5次。方法:(1)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定期发放健康手册,及时解答疑问,定期开展宣教工作。(2)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内容包括:①了解大学生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心理健康状况等,找出大学生心理层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寻找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②建立团体,营造团体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焦虑的本质和影响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所有成员放松心情,能够快速融入团体活动中,每次45~60分钟。③角色扮演,每个成员都会有一个身份、角色,进行交流互动。包括即兴表演、让学生模拟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或学校领导讲话,通过角色体验获得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④指导学生做游戏,例如摔倒实验。⑤建立支持系统,每周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知识宣讲,向患者系统介绍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利用漫画、标语和手册等形式对其进行宣教,使其改变认知、重新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⑥关注学生生理心理需求,鼓励学生间主动沟通,互相帮助,理解他人,学会正确的情绪宣泄途径,告知其压抑不良情绪会损害健康,提倡采用正确的途径和方式宣泄情绪,避免有害发泄。形成有效的支持网络,及时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开通24小时热线电话,鼓励学生随时拨打,提供可获得帮助的途径。⑦行为暗示,干预者以身作则对新冠肺炎疫情采取科学的应对态度和措施,与学生保持正常的谈话距离,不过分疏远学生。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焦虑症状改善情况、心理状态优良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其中<50分为优(无焦虑症状)、50~69分为良(轻中度焦虑)、>69分为差(重度焦虑)。

1.4 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对调查对象干预前后进行两次调查,第一次发放问卷136份,回收有效问卷131份,有效回收率为96.32%;第二次发放问卷131份,回收有效问卷13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0%。

2.1 一般资料情况

对照组年龄在18~24岁,平均年龄(20.1±2.2)岁;观察组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0.1±2.1)岁。男生59人(45.04%),女生72人(54.96%);一年级 35人(26.72%),二年级 30人(22.90%),三年级29人(22.14%),四年级30人(22.90%),研究生7人(5.34%),其他一般资料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一般资料研究对象SAS量表评分(±s,分)

一般资料 分组n 百分比(%)SAS量表评分性别年龄(岁)男女年级学科专业18~20~≥22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研一管理类理工类文艺类其他专业59 72 44 45 42 35 30 29 30 7 33 34 33 31 45.04 54.96 33.59 34.35 32.06 26.72 22.90 22.14 22.90 5.34 25.19 25.95 25.19 23.66 49.84±8.77 52.98±6.68 50.29±9.10 52.65±6.03 50.72±10.76 49.45±8.13 49.47±6.66 48.88±4.80 58.36±8.13 53.56±5.24 51.90±10.10 51.67±9.70 51.05±6.06 51.76±7.92

2.2 焦虑自评量表得分

2.2.1 干预前研究对象SAS得分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焦虑水平超出正常范围(即总粗分大于50分)共111人,占84.73%。同时,研究对象的SAS平均总粗分高于正常人群常模[4](P<0.05),说明研究对象的焦虑水平高于我国常模,详见表2。

表2 干预前研究对象SAS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s,分)

表2 干预前研究对象SAS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s,分)

总粗分t P干预前常模[4]51.68±8.29 29.79±10.072.9070.04

2.2.2 干预前后研究对象SAS得分 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干预后两组焦虑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大学生焦虑评分比较(±s,分)

表3 干预前后两组大学生焦虑评分比较(±s,分)

组别n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65 66 12.59 10.58 0.006 0.008 t P--51.86±7.13 51.33±8.38 3.85 0.700 42.06±5.15 44.88±6.98 2.64 0.009--t--P

2.2.3 两组大学生心理状态优良率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理状态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大学生心理状态优良率比较[n(%)]

3 讨论

3.1 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焦虑现象普遍存在

2020年5月4日至5月28日在江苏盐城某高校选取SCL-90因子阳性的大学生,根据SAS评分标准,本次调查对象SAS平均得分(51.68±8.29)分,说明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焦虑现象普遍存在。

3.2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大学生焦虑水平显著提高

高校封闭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良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本研究以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为干预对象,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干预前的研究对象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国内常模[3](P<0.05)。说明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研究对象心理状态受到明显影响。邓蓓等[4]采用SAS焦虑量表对湖北武汉51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大学生的焦虑水平高于全国常模(P<0.05);杨媛媛等[5]通过问卷星的调查方法选取18~28岁陕西省高校在校生1 677名进行调查,研究显示,6.4%的大学生存在强迫—焦虑性情绪障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突然,疾病传染性强、患者病情较重,且缺乏特异性的预防诊治措施,人们普遍缺乏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导致整个社会人群处于较高的心理应激状态,社会恐慌的情绪对大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学校封闭式管理等疫情防控措施使户外活动和社交活动受限,学生无法有效缓解压力,且没有正常的娱乐活动空间,这使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被打乱。

3.3 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3.3.1 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本研究显示,干预对象基本上愿意接受心理干预,干预对象渴望得到心理支持和关怀,愿意了解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知识和信息,这说明对干预对象进行心理干预是可行的。同时,干预在体育馆进行,这为实施群体心理护理干预提供了场所。此外,由于学校停课使干预对象有充足的时间接受强化心理护理干预。

3.3.2 干预后研究对象焦虑水平显著下降及原因分析 表3、表4反映了干预的有效性,干预后观察组焦虑状态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有缓解的趋势(P<0.05),观察组大学生心理状态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对有焦虑状态的大学生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是积极有效且必要的。雷天语[6]采用方便抽样法对广西医科院校有心理卫生问题的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研究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可有效提升有心理卫生问题大学生的心理灵活性。这可能与笔者深入学生群体,与多名学生进行多次沟通,及时修改、调整心理护理的辅导方案,从引导、启发、分享、鼓励的角度开展工作,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动力、兴趣,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其自我效能感有关。团体辅导结束后,大学生能用积极的方式对待问题,部分学生在团体辅导中能够找到榜样以及模仿的对象,了解他人认知和想法,从而获得应对的间接经验或者替代性经验。而且同学间的友谊日渐增强,扩大了学生交际范围,增强自信,积累成功经验。

猜你喜欢
对象肺炎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新冠疫苗怎么打?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聚焦新冠肺炎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