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家门口的优质公办初中

2021-09-10 07:22王建平

王建平

摘    要:宁波市鄞州区高度重视初中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从学生、学校、教师三个层面,推出一系列教育教学、教育治理等方面的改革,通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驱动每一所学校的健康成长、促进每一位教师的素养提升等举措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公办初中。

关键词:优质公办初中;家门口的好学校;教育均衡发展

宁波市鄞州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初中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早在2017年,鄞州区便在浙江省范围内首次提出“初中强校”工程。近年来,鄞州区优先保障初中学校教育经费投入,全面改善初中学校办学条件,并通过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现代化,从而使初中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办学水平都得到了稳步提升。

一、关注每一个学生身心发展

在2021年宁波市强基创新班的招生考试中,录取的鄞州区学生占比为46%。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鄞州区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分层走班教学,实施分层作业,让每个孩子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良性回馈的获得感中得到适性、适度的发展;创设“生动课堂”教学模式,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简单地把学生“教会”为教学生自己“学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区教育局出台《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推进因材施教,建设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通知》,通过控制总量、提倡分层、强化批改等措施,有效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并在全省率先提出了“晚十点、不作业”的做法。

例如钟公庙中学,该校在初三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基础班或者提高班。两班共享一套师资,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同,但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不同。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申请调换班级。该校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成立课后强基辅导团、思维辅导社团,量身打造专属课程,引导学生不断突破自我。面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该校邀请宁波市名师打造兴趣培养课堂,通过阅读、趣味数学等特色教学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强基辅导”和“兴趣培养”双核驱动下,爱学、好学的氛围逐渐形成,班级集体的荣誉感不断加强,学校科研氛围更加浓厚。

又如曙光中学,该校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致力于梯度化的培优教学。从初一数学素养班,到初二理科提升班,再到初三强基培优班,三个年级段循次而进,串联成线。

再如宋诏桥中学,该校是鄞州区“分层作业”改革的“先行者”。学校把课外作业设计成三个层次:面向所有学生的基础性作业,面向程度较好学生的拓展性作业,面向学科成绩较优异学生的探究性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主选择三个层次的作业,“自助餐式”作业的命名也由此而来。

为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四年前,鄞州区开始普及电子阅卷系统。该系统可在试卷批改完成后立即生成大数据,各学校可以在班级间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厘清各班该阶段的教学状况。教师可以对每一个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以发现学生成绩波动情况和知识点掌握的不足之处,并据此调整教学、复习方案,合理确定课堂容量和难度。

二、驅动每一所学校健康成长

鄞州区创新管理模式,采用集团化办学、发展性评价、推进现代化学校治理改革等方式,驱动每一所学校的发展,使得家门口的好学校百花齐放。如组建教育集团,积极推进城乡初中在教学管理、教育科研、教师交流、办学资源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紧密共享。2020年,鄞州区在2017年组建6个初中教育集团的基础上,再次扩容3个初中校区,初中教育集团覆盖率达到了52%,居于全市前列。同时实施发展性评价,对初中学校进行分层分类,每学年进行综合评估,将评估结果与校长、教师的考核奖励结合起来。此外,鄞州区还创新学校治理方式:以校务理事会、家长委员会等为抓手,引导社区组织、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与监督,实现学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落实办学自主权,学校副职人选由校长向局党委推荐,并经过一定组织程序进行任免,学校中层和教师由学校自主聘任,绩效工资中专门设立校长奖励基金,其发放由校长自行决定。

如宁波市四眼碶中学与宁波市第七中学开展集团化办学,两校以“首导+导师”的形式,通过师资交流互通、“以老带新”等多模式组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共同体和生活共同体等团队建设,并根据团队考核结果对“首导”和“导师”进行捆绑式考核。两校共同打造“夯实、培优、扬长”三大系列课程体系,在注重共性的全面发展教育基础上,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四眼碶中学选派品学兼优的学生到第七中学插班学习,这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产生了“鲶鱼效应”,校校之间的学生相互交流、竞争赶超,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又如新城第一实验学校在教师中建立了学共体辅导团队,提出分散培优和集中补差的教育管理模式。分散培优,即教师给出难题,资优学生可传阅解题,研究其他同学的解题方法。该校注重学生数学、科学两门理科的培优工作,辅导教师团队建立强化理科思维的培优补差题库,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向不同的辅导教师发问,以学众家之长,解疑难问题。在学生身心健康管理上,该校积极引导成绩优异的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保持一颗平常心,避免他们形成自傲心理。对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该校开设生涯管理课,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积极做好生涯规划。

三、促进每一位教师素养提升

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鄞州区教育局把初中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师培养工作重中之重来抓: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举办“未来学校发展校长论坛”“马骉工作室初中校长论坛”“初中校长学习共同体·崇明论坛”等高端论坛,打造名优校长队伍;依托“三名培养工程”“名师工作室”等载体,通过高端培训、师徒结对、校本研训等措施,提高骨干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制定出台《加强全区中小学班主任(导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构建“新秀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名班主任”的发展梯队,建立“名班主任”工作室,培养优秀班主任;构建“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教师”的发展梯队,实施区、校两级分层分类培训,聘请知名专家任导师,在专业研修、学术研讨等方面为学员进行全面指导。近三年来,鄞州区培养市教坛新秀13人、市学科骨干2人、省教坛新秀3人,获得省教学论文(基本功)评比一等奖8个、全国各类竞赛评比一等奖20余个,培养初中学段市名教师3人、省特级教师3人、正高级教师3人,另引进省特级教师1人、正高级教师12人,数量均居全市前茅。

如姜山镇中学,该校将分层教学理念延伸至教师专业成长领域,根据教师的年龄层、经验值、专业性三个层面进行分类,确定推促教师的“阶梯状”发展目标。该校开展青蓝工程、论坛和演讲,让青年教师快速适应教学节奏。引导中青年教师参评区优质课、教坛新秀等活动,让他们的专业能力更加精进。学校选拔骨干型教师担任学校教研组长、学校中层,担任教育教学指导教师,让骨干教师成为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此外,学校还成立教学顾问团,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余热,让他们带动中青年教师上进、创新和突破。

又如鄞州外国语中学,该校通过业务比赛和参与大型教研活动来提高教师对教材、课堂的把控能力,并聘请部分退休名师担任学科教学的顾问,分享教学经验。为了让年轻教师更好地成长,该校每年举办一场师徒结对仪式,每学期开学给教师送一本书,每年给教师订三本杂志,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写心得、写教学反思,并开设“上好课的十条策略”“特级教师的50条建议”等讲座,让他们能尽早独当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