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的Culture time,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2021-09-10 07:36景佳梅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化意识

景佳梅

【摘要】文化意识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文化板块提供了很多文化内容,本文从目前学生文化意识缺乏的原因分析,从教材、教师、课堂教学、学生活动等方面提出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 Culture time 文化意识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文化意识是核心素养的重要部分。在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各个板块特别是Culture time涉及比较多的文化内容,它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有效载体。笔者基于目前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缺失的原因分析,从教材、教师、课堂教学、学生活动等方面提出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当前学生文化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

1.教材內容缺失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需要通过教材这个媒介才能让目标落地生根。基于此,笔者对教材中Culture time进行了分析,涉及中国文化10篇,占比36%;西方文化18篇,占比64%。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教材中文化内容侧重介绍文化知识、生活和风俗习惯、节日活动等,但是其文化的双向渗透性不强。小学阶段不仅是学习基础知识的起步阶段,还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母语文化在外语教材中的缺失,不利于学习者进行自我认同和培养爱国情怀。

2.教师素养不足,意识缺位

小学教师在文化教学方面存在着短板,一方面源于教师自身的不足:个别教师对英语国家文化本身了解不够,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不足。另一方面是教育意识的缺位:在现行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之下,部分教师把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往往忽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3.教学方式无趣

译林版教材从五年级起增加了文化板块,每册6篇,四册有24共篇关于文化的内容。然而文化板块的教学存在着照本宣科、就教材而教教材的现象,教师只局限于通过跟读、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文化常识,没有进行深入的教材解读,了解文化背后的意义,文化板块教学如同蜻蜓点水,学生完全感受不到文化内涵。

4.学生缺乏体验

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意识的不足,教师在教学中一般采用单一的教学形式,即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教师放、学生看的方式,学生缺乏真实体验。同时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体验的机会较少,文化体验不足导致文化意识不强。

二、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

1.教材的修订

2019年5月,教材编写组对译林版小学英语进行了修订,之前版本的教材中,中国文化元素偏少,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Culture time只讲到了美国发明飞机,英国发明火车,但中国的四大发明没有提及。修订版中加入中国发明指南针内容,让学生在了解中外历史的过程中,更好地建立文化自信。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Culture time里原来中西方用餐餐具的对比改为与中国饮食文化相关的内容,在教材中呈现来自祖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如北京烤鸭、松鼠鳜鱼、重庆火锅和广式点心,通过中国美食的呈现,以小见大地展示中国地域的辽阔和饮食文化的多样性。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Culture time原来的格林童话和中国成语故事改为中外两则寓言故事:《狐狸与乌鸦》和《猴子捞月》。

本次教材的修订在文化板块融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文化自信提供了渠道。

2.教师理念的更新

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文化的学习者,再是文化的传播者,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文化底蕴,在自我学习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师要遵循“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以学科素养的融合发展为基本导向,明确学生语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从整体上建构语言教学系统,促进语言学习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达成英语学科的育人目标。

3.教学方式的变革

Culture time一般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内容比较少,篇幅比较短,给教师带来一定的难度,同时也给教师留下了更多的创造空间。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采用不同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感知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1)利用“互联网+”,发掘文化的深度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学资源极其丰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对教材文本追根寻源,深入了解文本的文化背景,还原与体现文本语境的文化性,从而获得深刻的见解。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Culture time为例,主要内容是:When you go to a Western party,you should take a gift.Do not arrive too early.You can be a few minutes late.当教学这一文化板块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查阅中西方参加派对的文化异同,如中西方参加派对赠送礼物要注意什么?到场时间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通过网络查阅,了解到中西方参加派对都是送礼物,但是有所区别,中国人看重礼物的价值,礼物会精挑细选,但是外国人看重礼物的纪念意义。同时中国人参加派对一般准时到场,认为迟到会给人不好的印象,西方则认为晚到几分钟比较合适。再链接五年级学过的收礼物的礼仪:People in the West usually open their presents as soon as they receive them.外国人收到礼物时会立刻打开并且会很感谢你,中国人不会在收到礼物第一时间打开,他们认为这是不礼貌的。学生在“互联网+”的支持下,了解文本背后的文化意义,为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供了可靠路径。

(2)采用合作学习,丰实文化的厚度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通过怎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教学呢?笔者认为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原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学生的情况、教材的内容进行合理分组,一般四到六人为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挖掘文本所承载的语言、思维、文化以及情感信息。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Culture time,修订版中加入中国发明了指南针这一内容,编者的目的是通过中国四大发明的介绍,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在课前,教师布置网上查阅资料,每组选择一个内容进行资料的收集,了解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以及各国发明——英国人制造的火车、美国人制造的飞机、德国人制造的汽车。在课中,教師邀请各组学生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并讨论它们的价值与意义。在课末,教师适当进行总结提炼。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思维碰撞中习得文化板块,增强了民族自豪感,提升了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意识。

(3)拓展阅读材料,触摸文化的厚度

教材中的Culture time隐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教师在文本的解读时要用文化的视角读懂、读透文本。笔者通过深挖阅读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感悟文化内涵。同时,通过延伸阅读作为补充,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厚度。

例如,教学六年级第一单元Culture time的寓言故事,在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提前阅读这两个故事;在课伊始,进行5分钟的故事分享;在课中,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这两篇寓言故事的意义;在课后,进行两则故事的角色表演。教师适时从这两则寓言故事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寓言故事、中国成语故事,以及外国的格林童话等。通过阅读漂流的方式,采用课前五分钟的故事展示,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这样做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量,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吸收寓言故事的教育意义,将英语学习和中华文化渗透双管齐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链接主题活动,拓宽文化的广度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还需要借助课外主题活动,把文化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文化的魅力。

例如,学生通过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Culture time知晓了Halloween万圣节;在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Culture time了解到英国的三大主要学校节日是复活节、寒假、圣诞节,在第八单元Culture time知道了英国最重要的节日是圣诞节、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美国最重要的节日是感恩节。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不同的节日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如在圣诞节前后,举办“圣诞老人进校园”“制作圣诞贺卡”“圣诞歌曲演唱”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圣诞文化,了解圣诞的意义。但是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还要引导学生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如在国庆节制作手抄报,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在端午节,亲手包粽子,介绍屈原的故事;在春节贴春联、蒸馒头等,了解春节的意义。丰富的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文化体验中思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笔者认为,塑造文化意识的前提是中外文化知识体系的建构,从教材到教师再到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将文化知识内化为价值观念并付诸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猜你喜欢
文化意识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注重培养文化意识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武术入奥”视阈下中国竞技武术发展思考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基于文本框架的英语阅读教学
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大学英语阅读课程资源开发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文化意识培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探索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任务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