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联合中药外敷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中的应用

2021-09-27 04:47麦少云王禹燕邱建文刘映霞刘秀银
循证护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骨关节炎膝关节关节

麦少云,阎 闯,王禹燕,邱建文,刘映霞,刘秀银,杨 群,卢 慧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广东518034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慢性疾病,常见临床表现有关节肿胀、疼痛、僵硬、关节积液及活动障碍[1]。本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膝骨关节炎发病率急剧上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2]。传统的治疗方案主要采用运动、理疗等康复手段或是注射和西药内服等药物疗法,但多数疗效一般,且长期使用西药还会产生药物副作用[3-4]。为探究传统中医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我科尝试对膝骨关节炎病人采用热敏灸联合中药外敷进行治疗,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1月—2019年5月,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门诊186例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人进行研究,所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进行诊断[5-6]。纳入标准:①近3个月未接受过非甾体消炎药、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②年龄20~80岁;③入院时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清晰;④肢体无功能障碍或手术史。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性疾病等);②合并严重恶性肿瘤;③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及药物不耐受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联合组、热敏灸组、中药组,各62例。3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本研究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3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3组疗程均为15 d。

1.2.1 热敏灸组

病人取仰卧位,充分显露膝关节局部。取内膝眼穴和外膝眼穴,嘱病人保持全身放松,操作者手持点燃的特制艾条在病人膝关节周围内、外膝眼穴区(距皮肤表面2 cm)按照左右顺序,逐次进行回旋灸、往返灸、雀啄灸或温和灸,选灸感最明显的2个探查穴点作为可进行试验的热敏灸腧穴。探查出热敏穴后继续给予温和灸,每隔4 min掸灰1次,当病人热敏灸感消失时,结束该次施灸。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时间30~60 min。

1.2.2 中药组

给予中药外敷治疗,方药组成:独活(30 g)、桃仁(25g)、伸筋草(60g)、牛膝(30g)、刘寄奴(30g)、生栀子(25 g)、五灵脂(25 g)、大黄(30 g)、姜黄(25 g),赤芍(20 g)、当归(30 g)、红花(20 g)、桂枝(20 g)、威灵仙(30 g)、防风(25 g)。所有药物均研磨成细末状粉末,并充分混合至均匀,每次治疗前取混合好的药粉5g,加入适量清水混匀,制成糊状物品,用纱布包裹趁热外敷于病人患侧膝关节,每日1次。所有病人治疗10次为1个疗程,结束1个疗程后,每个疗程间隔1 d。

1.2.3 联合组

在热敏灸治疗的基础上,辅之以中药外敷治疗。治疗频率与前两组保持一致。

1.3 评价指标

①治疗前、治疗后使用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病人疼痛、步行、关节屈曲、不稳定感、肿胀、上下楼梯、绞锁7项症状或功能进行量化评分,得分越高表示疼痛感越轻,膝关节功能相对越好[7-8]。②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M 900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定量检测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前列腺素E2(PGE-2),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9-10]。③治疗结束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5]评估病人临床疗效,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正常,临床症状评分减少≥70%为显效;疼痛基本消失,活动或工作能力有改善,临床症状评分减少30%~70%为有效;未达到有效标准,临床症状评分减少不足30%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膝关节功能(见表2)

表2 3组病人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单位:分

2.2 生化指标(见表3)

2.3 临床疗效(见表4)

表4 3组病人临床疗效比较 单位:例(%)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因综合且复杂,主要病理改变为软骨退行性变化和破坏,以及关节边缘韧带附着处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增生形成骨赘,并因此出现关节疼痛[11]。因手术治疗因操作复杂,实施困难,远期效果不稳定等多方面因素,故现代医学常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考虑到膝骨关节炎病人反复发作,日久多虚,大部分临床治疗多以使用中药或针灸的方法来治疗膝骨关节炎[12]。

本研究发现,3组病人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联合组病人疼痛评分、步行评分、关节屈曲评分、不稳定感评分、上下楼梯评分、绞锁评分、SOD含量高于热敏灸组和中药组,NO、IL-1、TNF-α、PGE-2指标含量低于热敏灸组和中药组,且3组病人治疗后疗效对比,发现联合组在病情控制和治疗效果方面均有提高。从本研究结果可知,联合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各项指标均好于中药组或热敏灸组,可能与热敏针灸和中药外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互补有关,艾灸采用温热刺激,作用于人体特定的穴位,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可温通气血、散寒止痛、扶正祛邪[13-14]。“艾叶,能通十二经脉……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国内有学者指出,灸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使用最多的前5腧穴依次为:犊鼻、内膝眼、阳陵泉、足三里、阴陵泉[4]。犊鼻属足阳明胃经,该穴具有通经活络,疏风散寒,理气消肿止痛的作用;内膝眼属经外奇穴下肢部穴,主治膝关节酸痛、鹤膝风、腿痛及其周围软组织炎等方面;阳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八会穴之筋会[15-17],治疗足少阳经体表循行经络上的病变;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具有益肾利湿、健脾理气的功效,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可健脾补虚、升降气机,两者共用发挥“合治内腑”的作用。诸穴合用联合中药外敷治疗,可高效地激发组织恢复功能,解除局部痉挛,从而尽快改善病人血液循环现状[18-20]。同时还有研究指出,热敏灸由于可以通过温热刺激来减少炎症物质渗出,从而有利于局部肿胀的消退,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21]。

4 小结

综上所述,热敏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但本研究也有一定局限性,由于为单中心进行的病例对照研究,纳入病例数相对有限,同时本研究初步阐述了热敏灸联合中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两种疗法产生具体疗效是叠加效应还是协同效应,具体药理学机制,仍需通过后续试验扩大研究样本量的基础上,联合动物实验加以验证。

猜你喜欢
骨关节炎膝关节关节
膝盖经常咔咔响,小心“关节鼠”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告别膝关节的“静养”模式——膝骨关节炎患者如何有效运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才是关键
骨关节炎的早期识别和管理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