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肺益肾方联合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60例观察*

2021-09-27 02:36范一平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肾方伏贴支气管

范一平 邹 维

嘉兴市中医医院 浙江 嘉兴 314000

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的患病率正呈快速上升趋势[1]。目前报道中医药干预支气管哮喘多从急性发作期、临床缓解期做临床研究,而慢性持续期报道较少,且报道多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或单纯中药内服或中医外治法干预,我院以名医验方与中医外治特色三伏贴相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20例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8~68岁,平均42.67±4.25岁。对照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9~67岁,平均41.32±5.1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西医诊断参照我国2016年颁布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2]。纳入标准:①符合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诊断。②符合中医辨证肺肾两虚证。③年龄在18~70岁之间。④知情同意,自愿受试。获得知情同意书过程应符合GCP规定。⑤首次参加临床研究者同时不参加其他临床试验。⑥排除其他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或其他肺部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分述如下。

1.3.1 治疗组:①给予内服验方补肺益肾方。组成:党参、陈皮、法半夏、炙紫菀、炒白术、茯苓、焦六曲各10g,黄芪、熟地各30g,山药15g。每服200ml,每日2次,早晚服用,均为我院中药房统一煎制,总疗程2个月。②外用三伏贴。药粉组成:白芥子、延胡索、肉桂各6g,细辛、甘遂各3g等,共研细粉备用。敷贴穴位:双侧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膏肓穴、脾俞穴、肾俞穴。

每次取药粉3g,生姜汁拌匀,用透气胶带贴敷于穴位上。成人一般每次贴3h。敷贴之后,一般人的局部皮肤会有轻微灼热痒感和红润,若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明显、疼痛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痒,避免皮肤破溃后引起感染。贴敷处痛痒可以用碘伏消毒后保持局部干燥。出现小水泡可外涂湿润烧伤膏,出现大水泡可以用无菌针头在水疱底部放出泡液,外涂湿润烧伤膏,1至2天结痂后即可。夏令初伏起贴,中伏、末伏为止,连续贴3次。

1.3.2 对照组: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普米克都保,无锡阿斯特拉制药有限公司,规格有100μg/200吸),按支气管哮喘指南方案选择,间歇状态、轻度持续200~400μg/d,中度持续400~800μg/d,重度持续大于800μg/d,分2次使用。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治疗前后,采集数据,对实验前后和组间行统计学比较。

1.5 观察指标:①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喘憋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呼吸平稳,肺部哮鸣音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哮喘症状有所减轻,喘憋减轻,肺部哮鸣音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改善轻微或无改善[3]。②一氧化氮呼气试验(FeNO)、肺功能检测:分别采用瑞典尼尔斯(NIOX)呼出一氧化氮测定系统检测FeNO,采用德国耶格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检测指标:肺活量(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观察治疗前后FeNO、肺功能变化。③实验室指标:痰嗜酸粒细胞计数(EOS)、外周血EOS、血清IgE治疗前后检测。④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CT):评分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FeNO、肺功能及其他指标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升高,诱导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呼出一氧化氮水平血IgE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的肺功能升高,诱导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呼出一氧化氮水平及血IgE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FEV1(L)2.36±0.18 2.92±0.33*#2.37±0.12 2.81±0.26*FEV1/FVC(%)71.63±6.61 78.50±4.57*#71.47±6.93 76.72±5.15*诱导痰EOS(%)24.45±10.97 11.99±3.92*#24.16±10.88 13.38±3.42*外周血EOS(%)9.96±4.78 5.48±2.91*#9.99±4.73 6.92±3.42*FeNO 340.43±82.03 186.38±74.45*#341.27±76.42 218.02±85.54*血IgE 135.68±34.31 60.34±28.60*#136.31±33.20 88.28±33.29*

2.3 两组ACT评分比较:治疗组治疗前评分16.57±2.55分,治疗后为22.58±2.4分,对照组治疗前16.60±2.50分,治疗后21.67±2.16分。两组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学中“哮病”范畴。我院省级名中医钱静华认为,哮病的发生为痰伏于肺,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而诱发。若长期发作,则由实转虚,耗气伤阴伤津,临床多见肺肾两虚。有文献报道统计哮喘肺肾两虚证型占总体证型达17.2%[4]。基于此,钱氏将补肺益肾方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临床疗效。补肺益肾方由《永类钤方》之补肺汤、《景岳全书》之金水六君煎加减而成,方中重用炙黄芪、熟地黄补肺益肾为君药。黄芪性甘微温,归肺、脾经,入肺,补益肺气。其主要成分为黄芪甲苷,体内试验发现黄芪甲苷对于改善哮喘症状具有明显的疗效[5],且黄芪甲苷能抑制哮喘炎症细胞[6]。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两经,补血滋阴,补气填精益髓,主治肾之气阴精不足诸症。现代药理研究熟地黄对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均有调节作用[7]。本方更用甘温之党参补气、辛温性燥之半夏、辛苦性温陈皮燥湿化痰、辛苦性温之紫菀润肺化痰止咳为臣,增强益气化痰之功。佐入白术、茯苓、山药健脾、助消化,防熟地黄滋腻碍胃,并加六曲为使,消食和胃。整方补益而不滋腻,兼顾润肺止咳、燥湿化痰之效。三伏贴为中医特色外治法,现代临床、实验研究均证实三伏贴能够降低支气管哮喘复发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三伏贴根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利用三伏天气温高、阳气盛的有利时机,在特定穴位上敷贴中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目的。三伏贴方由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肉桂研末加生姜水调和而成。方中白芥子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细辛温肺化饮、祛风散寒,甘遂止咳平喘,予延胡索活血、利气、止痛,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生姜汁温肺止咳、散寒,调和诸药成丸。综上所述,本研究将补肺益肾方与三伏贴联合使用,内服外用双管齐下,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临床控制水平ACT评分、肺功能及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证实补肺益肾方联合三伏贴能有效缓解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临床症状,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肾方伏贴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三伏贴联合西药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芪归益肾方通过调控miR-141对UUO小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
壮医三伏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救肾方对慢性肾功能衰竭3期的肾保护作用的临床评价研究
玉屏风配合三伏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4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
支气管扩张CT与中药治疗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