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加味安神定志汤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33例

2021-09-27 02:36吴秋艳艾宗耀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申脉定志补法

吴秋艳 艾宗耀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中医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中药及针灸治疗失眠有悠久的历史,具有疗效好,无药物依赖性的优点[1]。笔者采用加味安神定志汤配合“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患者33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失眠患者66例,辨证均符合心胆气虚型失眠[2]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治疗组男14例,女19例;年龄20~65岁,平均56.4±5.3岁;病程1~30月,平均12.3±4.5个月。对照组男13例,女20例;年龄21~69岁,平均55.8±5.7岁;病程2~32月,平均11.8±3.9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采用加味安神定志汤配合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治疗。加味安神定志汤组成:龙骨30g,党参、茯苓、茯神、石菖蒲、制远志、合欢皮各12g,炙甘草6g。1剂/天,水煎,分早、晚2次服,连用4周;子午流注纳子法针刺治疗,主穴:少冲、丘墟、心俞、胆俞、神门,配穴:照海、申脉、安眠、三阴交。与病人约定每日13:00~15:00(未时)前来治疗,针刺得气后,申脉以泻法治疗,余穴以补法为主,每穴每次操作1min,留针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

2.2 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1~2mg,睡前口服,每日1次,连续服用4周。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①采用国际统一睡眠率公式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痊愈:症状消失,睡眠率≥75%;显效:症状缓解,睡眠率≥65%;有效:症状改善,睡眠率≥55%;无效:症状如前。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表(PSQI量表)来评定睡眠质量。PSQI量表共分为7个因子,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累计各因子得分为PSQI总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评定。

3.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4 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33 33治疗前12.3±3.4 12.6±3.1治疗后4.6±1.3#7.5±2.7#*

4 体会

加味安神定志汤方中党参安神益智,补脾益肺;茯苓、茯神宁心安神,健脾以荣肝;远志开心气且宁心神;菖蒲辛温,开窍醒神,宁神益智;龙骨镇惊安神;合欢皮解郁安神;炙甘草补益心气,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之功效。子午流注纳子法对心胆气虚型失眠患者,按照“虚则补其母”的治则,重在补益心胆之气,安神定志。心经虚弱,则选取其母穴少冲穴,于心气方衰的未时(13:00~15:00)行补法;胆经母穴为侠溪穴,需在丑时(1:00~3:00)行补法,考虑丑时治疗不便,故取胆经原穴丘墟穴,并配合心俞、胆俞同于未时行补法治疗。心藏神,心经原穴神门穴,具有养心安神定志之效,平补平泻;照海与申脉为八脉交会穴,阴、阳跷脉主睡眠,补阴泻阳,补照海泻申脉,调和阴阳;三阴交为健脾补肾,调肝益血,安神助眠;上述诸穴,再配以安眠穴,补益心气,调和阴阳,共助睡眠。

猜你喜欢
申脉定志补法
基于络病理论探讨络虚通补法在气虚血瘀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基于少数类过采样的倾向得分匹配插补法
安神定志丸治疗心胆气虚型抑郁症的临床分析
朱熹“定志”思想对当代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启示
响应倾向得分匹配插补法
安神定志灵对SHR大鼠突触体ATR、LDH及AC/cAMP/PKA信号通路的影响
基于文献计量学探析申脉穴及其常见配伍的病症谱
浅谈间接补法在内科疾病中的运用
安神定志灵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模型大鼠自发活动、焦虑及空间学习能力的影响
《针灸大成》中申脉穴文献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