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灸联合蠲痹通瘀汤治疗寒湿痹阻型椎间盘源性腰痛临床效果研究*

2021-09-27 02:36龙亨国熊小春周成洪倪康裕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阻型源性腰痛

龙亨国 熊小春 周成洪 张 浩 肖 曦 倪康裕

舟山市中医院 浙江 舟山 316000

近年来,中医药在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中发挥出特色优势。椎间盘源性腰痛多分为气血不足、脾肾阳虚以及寒湿痹阻等多种证型,其中以寒湿痹阻型最为常见,作为外感风寒之邪、经脉受阻所致,治疗强调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此次研究引入督灸联合蠲痹通瘀汤加减治疗,收集寒湿痹阻型椎间盘源性腰痛病例60例,旨在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并总结汇报研究结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按照纳入标准,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就诊的寒湿痹阻型椎间盘源性腰痛病例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大为69岁,最小为23岁,平均43.63±4.72岁;病程从6个月~8年不等,平均3.28±0.24年。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大为67岁,最小为22岁,平均43.53±4.59岁;病程范围为5个月~8年,平均3.31±0.25年。两组资料均衡(P>0.05)。

1.2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影像学检查、CT诊断均确诊为椎间盘源性腰痛,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②调查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研究目的及相关注意事项,征得家属及患者知情同意,医学伦理委员会表示认可,并予以支持;③年龄≥18岁。

1.3 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心肝肾功能障碍;②合并精神异常、心理障碍或意识丧失患者;③患者存在恶性肿瘤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④听力丧失、无法正常语言沟通或难以配合患者;⑤对研究药物存在过敏史或对督灸不耐受患者;⑥存在长期药物依赖史患者;⑦既往存在腰痛史患者;⑧合并局部皮肤感染患者;⑨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及运动干预。结合患者病情、文化程度等为患者普及椎间盘源性腰痛疾病知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休息与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参与运动训练,行走、坐立姿势正确。

2.1 对照组:采用督灸+常规西医治疗。指导患者保持俯卧位,使得脊背部充分暴露,选择大椎至腰俞穴,首先对督灸穴位予以常规消毒,用棉球蘸取乙醇进行局部涂抹,然后在大椎至腰俞穴位置平铺生姜泥,并将三角锥形艾柱放置在上方,点燃两端及中心,施灸次数为3次。完成上述操作后,采用干毛巾将治疗部位擦拭干净。若患者出现水泡,可以将经过消毒处理的毫针刺破水泡。避免抓挠,自行结痂脱落。每周治疗1次,治疗时间为2个月。塞来昔布胶囊(国药准字J20120063,药品规格:0.2g×6粒)1粒/次,1次/d,治疗时间为1个月。

2.2 观察组:采用督灸联合蠲痹通瘀汤加减治疗。蠲痹通瘀汤组成包括生黄芪30g,穿山龙、石楠叶、透骨草、青风藤、狗脊、威灵仙各9g,红景天、鸡血藤各15g,骨碎补、盐杜仲各12g。针对合并湿重患者加用薏苡仁10g;合并肾虚患者加用牛膝9g;偏寒患者加用肉桂3g;偏热患者加用黄柏10g。上述中药加水浸泡1h,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服用,均为饭后30min温服,1剂/d。治疗时间为2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评估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腰椎功能评分(JOA)、疼痛评分(VAS)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①中医证候评估项目包括下腰疼痛、肢体肿胀、僵硬麻木、活动受限,评分按照严重程度采用5分制原则,1分表示症状最轻,5分表示最严重,高分值表示更为严重的躯体症状[2]。②JOA评分内容涉及自觉症状、临床体征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分值为0~30分,分值越高表示腰椎功能越差[3]。③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范围为0~10分,0~3分表示轻度疼痛,患者能够耐受,不影响睡眠与生活;4~6分表示中度疼痛,需接受镇痛药物辅助治疗;7~10分表示疼痛剧烈,无法耐受,严重影响睡眠[4]。

3.2 疗效标准:经过治疗患者腰腿疼消失、直腿提高能够达到70°以上且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表示显效;治疗后患者腰腿疼明显缓解、腰部活动功能得到改善表示有效;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无明显或加重表示无效[5]。

3.3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22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以独立样本t检验;χ2用于计数资料检验,表示方法为%。独立样本秩和检验适用于计量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情况,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分述如下。

3.4.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30 30下腰疼痛治疗前3.56±0.68 4.21±0.74治疗后1.08±0.54*#2.94±0.58*肢体肿胀治疗前3.49±1.09 3.42±1.19治疗后1.31±0.23*#2.41±1.30*僵硬麻木治疗前4.33±0.58 4.33±0.59治疗后1.13±0.48*#2.85±0.33*活动受限治疗前3.81±0.32 3.77±0.29治疗后1.04±0.31*#2.34±0.45*

3.4.2 两组患者JOA评分、VAS评分变化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JOA评分、VAS评分变化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JOA评分、VAS评分变化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images/BZ_55_177_1030_2244_1266.png

3.4.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4 体会

椎间盘源性腰痛可归属于中医学“骨病”“痛症”范畴。腰为肾之府,其病机与肾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患者长期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引起关节肿胀、下腰慢性疼痛,外感风寒之邪。其中寒湿痹阻型患者因寒邪收引更容易引起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腰部聚集风寒湿邪,进而加剧腰部疼痛,治疗应以舒筋活络、温经散寒为主。此次研究观察组患者接受的是督灸联合蠲痹通瘀汤加减治疗,结果显示该组患者经过治疗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得到显著改善,优于治疗前,对照组尽管也有改善,但较观察组为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了该治疗方式对患者中医证候的改善作用。作为中医特色疗法,督灸主要是指循患者督脉施灸,能够直接作用于病灶。肝肾同源,而督脉属肾,对督脉进行灸治能够对患者脏腑功能起到调节作用,通过对肾间动气的刺激,起到温阳补肾的作用。该治疗方法还能够调节阴阳,对患者整体机能具有显著改善作用。选择生姜泥可有效破血逐瘀,具有消毒、抗炎功效;配合艾灸能够利用热力达到消瘀散寒的作用。蠲痹通瘀汤则是经验方剂,方中黄芪、红景天能够起到补气除湿强筋的作用;石楠叶是祛风通络、补肝益肾良药;威灵仙在舒经通络的同时,能燥湿、祛寒;穿山龙可舒筋活络;盐杜仲、狗脊、骨碎补能够起到补肝益肾、通经透骨的作用;透骨草、青风藤、鸡血藤通络止痛祛湿。全方多种药物相互配伍可以发挥协同作用,共奏滋补肝肾、活血散寒的功效。现代药理试验证实黄芪能够对机体免疫力起到调节作用,发挥抗炎功效;威灵仙可使得平滑肌收缩,进而改善疼痛。督灸与蠲痹通瘀汤联合能够实现内外兼治,强化临床疗效。本次研究两组患者经过治疗,JOA评分、VAS评分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3.3%,优于对照组,体现了其治疗有效性。

综上所述,针对寒湿痹阻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给予督灸联合蠲痹通瘀汤加减治疗,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的有效方案,在改善腰椎功能及缓解疼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效果可靠。

猜你喜欢
阻型源性腰痛
妊娠期腰痛的研究进展
蝎芷膏治疗湿热瘀阻型臁疮的临床观察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职业腰痛早防治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椒莲酊剂治疗男子雄性激素源性秃发50例
中医护理干预腰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