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黄方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0例临床观察

2021-09-27 02:36周艳雪叶林峰邱伟勇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土茯苓局灶肾炎

周艳雪 叶林峰 邱伟勇

义乌市中心医院 浙江 义乌 322000

慢性肾小球肾炎(CGN)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性病变,临床以水肿、血尿及蛋白尿等症状为主。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CGN的效果显著。本观察中,笔者采用川黄方联合西药治疗CGN40例,亦获佳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80例CGN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现代肾脏病学》[1]中CGN诊断标准;②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脾肾气虚、毒瘀互结辨证标准;③年龄>18岁;④CKD分期为1~3期;⑤肌酐≤265μmol/L;⑥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⑦近期未接受免疫抑制剂或激素等相关治疗。排除标准:①其他因素引起的继发性CGN者;②药物过敏者;③合并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者;④合并肺、心等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及精神类疾病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7~66岁,平均42.86±6.84岁;病理类型:局灶性肾小球硬化10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5例,其他5例;CKD分期:1期14例,2期20例,3期6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4~68岁,平均44.31±7.24岁;病理类型:局灶性肾小球硬化8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8例,其他4例;CKD分期:1期12例,2期23例,3期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利尿及降脂等对症治疗。对照组予口服卡托普利片,25mg/次,3次/日;缬沙坦胶囊,80mg/次,1次/日,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川黄方治疗:川芎、陈皮、黄连各10g,大黄、半夏、土茯苓、党参、山药各15g,丹参、芡实各2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连续治疗3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3]拟定:临床控制:临床症状消失,24h尿蛋白定量降低≥50%,中医症状积分降低≥95%;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50%>24h尿蛋白定量降低≥40%,95%>中医症状积分降低≥7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24h尿蛋白定量降低<40%,70%>中医症状积分降低≥30%;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将有效率、显效率及临床控制率之和视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3.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4 体会

中医学将CGN归于“肾风”“水肿”“尿血”等范畴,多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肾气虚为本,毒瘀互结为标,临床应遵循健脾益肾、解毒祛瘀的治疗原则。本观察采用川黄方治疗CGN,方中大黄为君药,可泄湿浊、行瘀血、解热毒;川芎、党参、山药、芡实为臣药,川芎为血中气药,有行气活血之效,党参健脾生津、补中益气,山药健脾固肾,可滋补脾肾之阴,芡实补脾除湿、益肾固精;黄连、土茯苓、丹参为佐药,黄连解毒燥湿、清热泻火,土茯苓解毒除湿,丹参活血化瘀;陈皮、半夏为使药,能祛湿化浊、理气健脾。全方标本兼治,扶正祛邪,共奏活血祛瘀、解毒祛湿、健脾补肾的功效。综上所述,川黄方联合西药治疗CGN能缓解肾损伤,疗效确切。

猜你喜欢
土茯苓局灶肾炎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超声造影诊断表现
土茯苓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MSCT鉴别诊断分析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奶牛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土茯苓叶和种子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巨大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