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附子温阳泻浊汤佐治慢性肾脏病3期脾肾阳虚证48例

2021-09-27 02:36李晓萍傅裕金包雅各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9期
关键词:阳虚证主症温阳

李晓萍 傅裕金 包雅各 陈 波

1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浙江 杭州 311200

2 浙江萧山医院 浙江 杭州 311200

慢性肾脏病3期是延缓肾功能进展的关键时机,如不能延缓3期患者的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进程,易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病[1]。现代医学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多采取大剂量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可获得一定程度的疗效,但总体疗效尚待提高[2]。中医学认为慢性肾脏病属本虚标实之证,病机为脾肾阳虚、浊毒壅滞。对此,中医主张予温补脾肾、泻浊祛毒之治法[3]。本观察采用自拟附子温阳泻浊汤辅助常规西医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脾肾阳虚证48例,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2020年6月期间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以及浙江萧山医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共9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55~68岁,平均60.73±7.03岁;病程2~5年,平均3.33±0.40年;疾病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28例,高血压肾损伤9例,糖尿病肾病11例。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57~70岁,平均61.03±7.11岁;病程2.5~5年,平均3.41±0.43年;疾病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26例,高血压肾损害10例,糖尿病肾病患12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符合慢性肾脏病3期诊断标准[4],且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证[5];年龄20~70岁;未接受透析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伴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精神异常影响治疗者;伴心、肺、肝等脏器固有顽疾;对本药存在过敏反应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提供蛋白饮食0.5~0.6g/(kg·d),控制糖类以及脂肪吸收,降低磷的摄入;调节电解质酸碱水平;明显浮肿者应减少钠盐的食用;控制血压多选用钙离子拮抗剂或α受体阻滞剂。

2.2 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自拟附子温阳泻浊汤治疗,处方:茯苓、巴戟天、酒大黄、山药、太子参各15g,炒白术、制附子、地龙、鬼箭羽各10g,干姜、甘草各5g,黄芪、六月雪各30g,炒白芍、仙灵脾各12g。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ml,早晚餐后分服。两组连续治疗6个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①检测肾功能指标包括血肌酐(SCr)、24h尿蛋白(Upro)、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胱抑素C含量,免疫比浊法测量D-二聚体含量。②脾肾阳虚主症评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评价畏寒肢冷、气短懒言、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腰膝酸软,按正常、轻、中、重对应记分为0、1、2、4分。

3.2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显效:对于SCr,降低不小于20%,脾肾阳虚证主症总评分减分率减少≥60%。有效:SCr减少≥10%且维持在20%以内,脾肾阳虚证主症总评分减分率降低超过30%。稳定:SCr或维持不变或减少低于10%,脾肾阳虚证主症总评分减分率减少低于30%。无效:SCr显著提升,症状体征继续恶化。

3.3 统计学方法:SPSS 21.0加以分析;计量资料以±s指代,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为百分率形式,采用χ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3.4 两组肾功能、血清胱抑素C及D-二聚体含量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肾功能水平、血清胱抑素C及D-二聚体含量比较(±s)

表1 两组肾功能水平、血清胱抑素C及D-二聚体含量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48 48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BUN(mmol/L)10.30±1.73 8.25±1.09*10.22±1.81 7.06±0.83*#SCr(μmol/L)143.88±16.04 138.14±15.39*143.75±16.11 125.94±14.04*#24hUpro(g)1.29±0.16 1.08±0.15*1.31±0.17 0.90±0.14*#肾小球滤过率[ml/(min·1.73 m2)]44.81±6.11 48.77±6.90*44.94±6.34 53.06±7.13*#胱抑素C(μg/ml)3.41±0.43 2.03±0.29*3.47±0.47 1.31±0.18*#D-二聚体(mg/L)0.51±0.06 0.43±0.05*0.53±0.07 0.36±0.04*#

3.5 两组治疗前后脾肾阳虚证主症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脾肾阳虚证主症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脾肾阳虚证主症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例数48 48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畏寒肢冷3.14±0.41 1.88±0.25*3.17±0.43 1.04±0.18*#倦怠乏力3.07±0.40 1.85±0.25*3.11±0.43 1.07±0.16*#气短懒言3.22±0.44 1.80±0.26*3.26±0.45 1.13±0.18*#食少纳呆3.01±0.37 1.74±0.25*2.98±0.35 0.99±0.14#腰膝酸软3.25±0.46 1.91±0.28*3.29±0.48 1.11±0.19*#

3.6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

4 讨论

肾小球滤过率是目前公认的、临床评估慢性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但直接检测难度极高。胱抑素C属小分子蛋白质,仅由肾脏降解[6]。慢性肾脏病患者体内白蛋白通过尿液途径丢失严重,导致低白蛋白血症,继发性引起体内白蛋白合成增加,从而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等异常升高[7]。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体内抗凝血因子减少,对肾功能恶化有加剧作用[8]。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其包裹血液中的部分成分,使血液黏度上升[9]。李臻等[10]的研究显示慢性肾脏病患者体内普遍存在高凝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血清胱抑素C和D-二聚体明显减少,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自拟附子温阳泻浊汤辅助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脾肾阳虚证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肾小球滤过率。

慢性肾脏病在中医学归于“水肿”“癃闭”“溺毒”等范畴。慢性肾脏病反复难愈,久病致肾气亏虚,气化失司则水湿痰浊等堆积于肾络,导致肾络瘀痹,气虚久则涉阳,肾阳亏虚,肾封藏失职,则精气失布,从而精微下注、精气下泄;肾气化失职,导致痰湿加重,并入侵肾络,最终造成肾络堵塞,加重病情。肾阳不济,则脾失健运,水湿加重,湿浊内生,易加重水肿、蛋白尿、贫血等并发症。因此,慢性肾脏病3期以脾肾阳虚为本,湿浊毒瘀内蕴为标。中医运用温补脾肾、泻浊祛毒之治法尤为关键。

笔者所用自拟附子温阳泻浊汤方中,制附子温肾补阳,祛瘀化湿;茯苓排湿;炒白术健脾燥湿;干姜温散,驱逐寒邪,合茯苓、炒白术宣散水湿;炒白芍敛阴止汗,能抑制附子燥热;太子参、黄芪健脾益气;巴戟天、仙灵脾补肾助阳;山药补脾养胃,补肾涩精;鬼箭羽破血通经,解毒消肿;地龙活血通络;六月雪利湿活络;酒大黄泻热解毒,逐瘀通经;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温补脾肾之阳气以治本,泻湿浊化瘀毒以治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SCr、BUN、24hUpro、肾小球滤过率以及脾肾阳虚证主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附子温阳泻浊汤辅助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脾肾阳虚证的疗效明显,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和中医证候,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阳虚证主症温阳
郭淑云“抓主症”诊疗特色简析*
实脾散治疗脾肾阳虚证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温中止泻汤联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证)临床观察
阴寒体质化痰除湿需补阳温阳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中医证候临床评价的探讨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肾阳虚证小鼠附睾P34H、Prdx6的影响
温阳解郁汤治疗脾肾阳虚型抑郁症30例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