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当年
——记瓦翁

2021-10-15 08:15薛元明
中华书画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小楷书坛书风

□ 薛元明

中国人强调个人气节之时,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瓦”显然不能和“玉”相比。询问某户人家添丁时,总会问一句——“弄璋还是弄瓦?”所表达的,乃是相近的意思。

瓦翁(1908-2008)

不过,“瓦”并非总是表示贬义。黄宾虹晚年有一些书画作品,用的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纸张,但艺术效果奇佳。心态极其平和,瓦砾贤于黄金。

秦砖汉瓦,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瓦是平常之物,却成为苏州地域文化的一道风景。言及至此,必须要提到大建筑学家梁思成,其中有一段渊源。苏州和徽州,多见灰瓦白墙的建筑,但景致和内涵渊然有别。对于苏州人来说,瓦极其常见,却又不可或缺。身居小巷之中,白墙灰瓦,成为一种文化记忆。

在苏州书坛,曾经有这样一位以“瓦”为名号的书法前辈。他叫瓦翁。

他的真名,不是特别熟悉的人,基本上都不知道了。

瓦翁以瓦铭志。瓦乃平常之物,翁乃平常之人,由此可窥见瓦翁老人的平常心。

平常心最难得。对于书法家来说,格外重要。也许口头上常听到,实际上却很难做到。当所有的书法家都具有平常心之时,整个书坛必定风清气正。平常心的对立面就是急功近利,乃书法之死敌。“大敌”当前,不禁让人更加怀念一如瓦翁这般持有平常心的前辈们。

余生也晚,没有见过瓦翁。然而,但凡介入这三五十年书法活动之人,都会听说过瓦翁获奖之事,成为一时之美谈。

这只是老人家很多“第一”当中的之一。

瓦翁获得了金奖,是史上年龄最大的获奖者。99岁高龄之际,去中国美术馆看学生的展览。提前写好自己的挽联:“再会吧花花世界,永别了美好人间。”虽有不舍,却也通透、豁达。

瓦翁的这一切,得益于苏州文化的濡染,谦和不争,自有令人神往的魅力。苏州历史人文底蕴深厚,西安同样历史人文底蕴深厚,但两个城市截然不同。苏州没有西安的肃穆威严之感,而是江南特有的小桥流水人家,平易近人。苏州和我老家当涂还有些“缘分”——苏州称为“姑苏”,我的老家称作“姑孰”,同属吴地,有某种亲近感。

言及苏州,必然要说到沧浪亭,在文人士大夫心目中属于“圣地”一般。当然,苏州不仅有这样的人文风景,也有像“仓米巷”这样非常接地气的日常居所,所谓“仓廪足而知礼节”,米香和书香,是仓米巷带给世人的独特感受。瓦翁长年生活于此。虽是平常人,写平常字,却做到了“书如其人”。很多人理解此观点时多有误读,因为不明就里,把“书如其人”解读为一个绝对的、统一的标准,实则大谬。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书法风格特点,只是对于某一个人来说,书风和自我心性相符,必定是高手。瓦翁虽以小楷亮相驰名书坛,却从未摆出奇货可居的姿态,但凡有人求字,不论是熟人朋友,还是乡邻甚至邮差,都极其慷慨。

难能可贵的是,瓦翁强调书风要求变,与古人异、与今人异,知古知己,方能非古非今、亦古亦我。瓦翁小楷学文徵明而异于文徵明,此外,擅长行楷和篆隶书等。总体而言,既体现了苏州文化精致典雅的特点,也有个人风标,清雅古醇,尤其是气息干净,一尘不染。这不禁令我再次想到黄山谷那段著名的话:“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当下书坛少书卷气、清气和雅气,故而作品浑浊在所难免。瓦翁书法气息明净,究其缘由,一是天性使然,骨子里是一个清淡的人,二是人生“经历”之故——因为曾经被“发配”新疆,吃了很多苦,对人生看得通透,悟得彻底,格外淡定。如是,作品便没有丝毫火气。读他的小楷,感到特别宁静,仔细品味,可以领略静中生动的变化,这是书法本身所显现出来的本真之美,正如黄庭坚所说:“学字既成,且养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楷式。”对于书家来说,“养”是一个淬炼、融合的过程,多读书而又善养,将胸中俗气涤荡干净,作品格调便会富有韵致。

明清之际的“吴门”书风,冠绝天下,王世贞说“天下书法归吾吴矣”,涌现出一大批最终在书法史中立足的代表人物。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瓦翁在暮年获奖,本质并不是一个老书家的“小概率事件”,而是新旧时代转换的见证——书法家以不同于古人的方式登台亮相,书法也有了全新的活动方式。现在看来,也许觉得稀松平常。别忘了,但凡时代转换之际,能够抓住机遇,便可以占得先机。瓦翁故去多年,很多人依然记得他一手令人惊艳的小楷,依然记得他所奉行的“平常心是道”的人生宗旨。■

瓦翁 十髮

瓦翁 十髮

瓦翁 瓦翁好之

瓦翁 管俊之印

瓦翁 瓦翁

瓦翁 九十学步

瓦翁 瓦翁(附边款)

猜你喜欢
小楷书坛书风
大同小异
——曾来德小楷展
节录《尚书·君奭》小楷
节录李白《古风》小楷册页
纵横有象
——晚清以降颜氏书风在湖南特展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颜真卿书风演变及书学思想述略
当代书坛二十家
当代书坛二十家
洪亮主编《历代名家校楷系列》16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