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证·第三回当代书家用印题跋邀请展辑评

2021-10-15 08:16
中华书画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题跋书家纸本

在“印证展”中所看到的,是在传统与未来之间找到更温润、更生动的可能,既不宏大叙事、厚德载物,也不云淡风轻、上善若水,当然也不佛系。 它所探求的,只是书法的本分……

——谢子渔(出品人)

以书家用印题跋的形式策展,这在当代尚属首次,你既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案头文人雅趣的延伸,又可以把它称为篆刻收藏把玩的一次拓展。或题或跋或诗,印人与书家的交游对话恍若眼前,寸纸尺素,包纳万千,艺坛佳话无不从这些只言片语中透露出浓浓的深情和厚意。我想,这正是“印证展”的文化内涵和魅力所在。

——秦良静(策展人、参展艺术家)

说他是“原创”,是因为此前没有过这类展览,作者也没有创作过这样的作品。“原创”的意义超过了展览自身。作品尺寸虽然精小,但其学问之气博大。诸多的名言警句汇于纸笺,其文化气象蔚为大观。……为当代书坛带来一缕春风,“原创”的文化品格和艺术理想应当发扬光大。

——张坤山(参展艺术家)

当今的艺术展览可谓层出不穷,名目繁多,不知其数,因绝大多数没有新意,基本是婉言谢绝了。印证,把书家习以为常的动作转化为平面展示,这是一个亮点,加之每家都说了与之真切的情感故事,更使得策划十分暖心,可见这是一个既讲学术又不张扬的活动,极具亲切感。

——王亚洲(参展艺术家)

有意思的展览。自打中国书画遇着篆刻,印章便成了书画作品的一部分。是个书画家,没有谁会认为自己的印章够了,不再需要了。书画家对印章的欲望,是没够的。当然不同的书画家对印章的要求和选择也是有差异的,大抵和他的书画水平相当。所以,这个展览有意思,且有看头。

——王文英(参展艺术家)

王亚洲 跋“竹音阁书法艺术院”印拓 纸本 2021年

张坤山 跋“雾阴四极”“芳馨”“净斋”印拓 纸本2021年

崔伟 跋 “放斋”(之一)“放斋”(之二)“放斋”(之三)印拓 纸本 2021年

当下诸多展览大多大而无当,无文心诗意,不能细细欣赏。此次展览,开口虽小,但路径巧妙、寄意文雅、寻趣幽然。方寸之间,书与印互为探询酬答;有故事、有形式,创作空间很大。作者可以讲述,也可抒发,此展为展示书者之语文及书艺才能,提供了妙不可言的用武之地。由此不能不谢谢策展人的巧思用意……

——赵雪松(参展艺术家)

书法是书家心里的自然流动,绝不是刻意创作出来的!不媚俗、不欺世应是书家的本分!印证展倡导自然书写,倡导书写与印文的有机统一。这开创了自然书写的先河,让书法回归到“字如其人”,必将为推动书法界回归到人书合一的书法本质。

——尧小锋(参展艺术家)

有一双慧眼,从点滴中发现美的故事,从寻常中,做出不寻常的举动,让生活更有味道,让人生更加奇妙!又一个火花,勾起了深情的回忆!身边的小事情,汇成了大文章!

——陈杰(参展艺术家)

拙以为“印证展”有“三合”之特点:一合展览革新。当下书法展览,从形式上看,普遍以大幅多字作品为主;从内容上看,大都为抄录古诗词。而“印证展”则以尺牍小品、文字原创之形式呈现,基本规避了以上现象,加之书印连袂,又增添了看点。二合书家素养。小作品,大容量,通过文字题跋、书写水平和印章优劣,以点代面反映了一个书家的素养,同时也是一个书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三合鉴藏研究。一件小作品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作者水平,给品鉴、收藏及考究工作提供了有价值的素材。除此,这个展览活动还有诸多可取之处,而此“三合”足以令其走得更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郑人凤(参展艺术家)

书法与文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非二,只有这样才能组成一件完美的作品,所谓技道双臻是也。此次“印证展”,既是向世人推出书法家的综合修养,也是给当代书坛的发展,来一次新的诠释。

——徐吉春(参展艺术家)

印证,印心也。此展无异一溪清流,一束心光,思议莫能及。

展不在大,有心则灵。观当今展事,好大喜功者众,皇皇巨制,博人眼球,确是“笔墨当随时代”写照,诚此多元娑婆界中不可或缺的热闹;但其中似乎少有一种彬彬文质与写意精神。大抵喧嚷走过,时轮转过,须臾湮灭,不复问津者。

将一微尘涉事,纳入须弥,将一室春风鼓荡。让书家印人的日子,鲜活起来,生机起来。可谓“虚空寸香”的供养。

愿“印证展”,一回复一回,清清亮亮、干干净净的办下去。这才是文人的活计,这才是文化的美丽。

——武威(参展艺术家)

小小印蜕,气象万千;小小信笺,流露书写者情怀,相得益彰,在全国书坛策展活动中,独树一帜。

——柴立梅(参展艺术家)

以印引文,以文释印,道不尽其中甘甜、回味。每方印都是一个故事,每段文字,每张信笺都是一段回忆,是一件内涵丰富的艺术品。

艺术主静,静能释化内心;艺术喜变,变则通,也能抒情怀。当今时代,展览繁多,看惯国展大展流行展,来品味印证,无疑是一股清流,一阵洒脱,可谓平尺内尽显书卷气也。

——郁民华(参展艺术家)

李洪智 跋“李洪智印”印拓 纸本 2021年

何国门 跋“癸丑生””我与梅花伴月生”“何国门”印拓 纸本 2021年

林峰 跋“飞云江畔”“大罗山下吾家乡”印拓 纸本 2021年

文房器物之所以吸引人,不光是其文化的韵味,还有它给人带来的巨大的想象空间。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云:“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后人附会,凡记事、议论、评赏、考据、吟诵等,皆称题跋。书画、藏书、金石、碑版等题跋各有专著,今人有幸,各取所需,为学之用。题跋是文人墨客的一种雅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章自有法度,诗词各有程式。余近年来素喜金石拓片题跋,涉及颇广,所书文字少则寥寥数十字,多则洋洋数百言,解读、考证、品评无不发于内心。古人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把自己的故事讲述给朋友们,让大家分享我的快乐是一件开心的事。

——杨华(参展艺术家)

在当下浮躁、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环境之下,更彰显出文人情怀。每一位从艺者心中都有追慕先贤、向往古人的梦。书、画、印皆有阐发思想、明志咏怀的外化功能,通过书印题跋这种展览形式将这一传统理念更广的传播,互为印证,赋予新的内涵,正是当下所需要的。

——于风雷(参展艺术家)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文,生活之余事。

作书,当为文人之余事,修为所至,感物触情之胸臆以文字书写为媒自然发之,正谓如其人,是与诸艺相通耳。

且人处于自然之状态,方最能显现心性,古人前贤之书札便是最好印证。以此可知作书之难,非但养书,要在养人也。

静坐书斋,清茗一盏,无事扰心,或捧书默诵,或对帖独悟,或恭录古贤,或自拟拙句,偶有情之所动,一任笔墨寄于尺素,此种悠然是吾心向往处。

“印证”书家跋印微品展,意旨内容形式特出于今之诸展,叙己事己意成文,承悠然与然为书,书印合帧,相映益趣,此似近合于书法作为艺术的本原之道,愚以为甚好。

——马耀信(参展艺术家)

印者,信也。所印者,所证者,所信者,内在心性。如实观自心,是谓印心。

印的先锋性在于,在每一个当下成为宣言的同时,有着一个不断深入的中文语境。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内取诸身,外取诸物。一字一心印,一印一世界,在还没有被读懂之前, 就已感染着人们。

印心,就是跃迁到“古“这一超越性维度。古者,今也。今者,吾丧我。回到古,即回到今。由此,成为不断趋向于无我的旅行,成为纯朴直接的生命本性显现,成为心无尘垢之后的透明深邃。

我们不断前进,直到回到原点。

——蒋华(参展艺术家)

在以大制作、视觉冲击效果为主的展览时代,大多数展览犹如一道快餐,以狼吞虎咽的方式极快的满足观者需求,而精心策划的印证展览,以信札的方式书写书家内心的故事,呈现给观者不一样的品评感受,除体味书家的笔墨艺术之外,还能感受作品之外的个人情怀和生活中的趣味,亦如一股淡淡的春风,润物无声而直叩心田……

——程兴林(参展艺术家)

有位专家说过:把控一位书画家的水平,看一下他的用印,几斤几两基本上给他掂量出来了。

我想有道理,一个书画家的谈吐胸怀、知识储备需要一点时间去了解;他作品的高低雅俗、笔墨质量、款识题字也需要端详一番之后才能做以评判。看印章就简单多了,不是说用的哪个名家大篆刻家的印象就好,就顿使作品高级起来,而是这样的印章与作品本身能不能完美一气的合起来,这个很重要。

历来诗书画印为完美一体,印章是用来装点和合拢收气的。其功能不仅仅是显现作者的名字斋号,要有趣清雅,风格与画格字格是高度统一的,是整件作品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印章的方圆、大小、多少、朱白、长短,甚至印泥的颜色、拓印的轻重都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综合审美修养,我们不禁感慨:小小印章见大千,细节之处显真容。

——曹大瑞(参展艺术家)

展厅文化推动了大字作品的兴盛,大家竞写六尺、八尺甚至丈二尺寸的大字,以先声夺人、以气势夺人,吸引观众的眼球。相对而言手札类小字反倒写得少了。

现在人讲求实际,以入展获奖为要,所以有人专攻一类,如专攻小楷的、专攻章草、专攻隶书的,一招鲜吃遍天,成了小楷书法家、章草书法家、隶书书法家。至于写小楷的怯于笔会,写隶书的怯于手札行草则不管。遍览前贤,一些大家大字小字皆善,字体也不仅只写一种,融会贯通顺手拈来,小字气息古雅精妙入微、大字豪迈奔放气韵生动,实在令我们心生钦佩。努力吧,用我们的有生之年不遗余力去补齐短板,努力成为一个全能型的一流书家,虽然很难。

——施惠新(参展艺术家)■

柳晓康 跋『我心素以闲』印拓 纸本 2021年

秦良静 跋『长风破浪会有时』『江湖人称秦司令印』印拓 纸本 2021年

岳奇 跋『日庚都萃车马』印拓 纸本 2021年

邵俊杰 跋『东山坡堂』『秋草庵』印拓 纸本 2021年

张圆满 跋『吴房』『汝宁府』『圆满印』印拓 纸本 2021年

吴国宝 跋『丙辰吾以降』『吴国宝印』印拓 纸本 2021年

顾工 跋“生欢喜心”印拓 纸本 2021年

周文强 跋“得心应手”“云在意俱迟”印拓 纸本 2021年

武威 跋“武威玺”“喜堂”印拓纸本 2021年

郭汉亮 跋“郭汉亮”印拓 纸本 2021年

董玮 跋“董玮印信”印拓 纸本 2021年

蒋华 跋“绘事后素”“如梦似幻”印拓 纸本 2021年

雨鹤 跋“山水生吾手心”“雨窠”“雨沐千眉”“门前春水”印拓 纸本2021年

刘宝民 跋“水稻之父袁隆平”印拓 纸本 2021年

诸明月 跋“诸明月印”“丹青不知老将至”“君子不器”印拓 纸本 2021年

周红 跋“韭叶山房”(白)“韭叶山房”(朱)印拓 纸本2021年

猜你喜欢
题跋书家纸本
题跋课程在高等书法专业教育中的缺失与建设
张睿作品
韩景燕作品集
《岩高千尺虎》
近十年来中国绘画题跋研究综述
《宋稗类钞》的书法史料价值
论二王对宋尚意书风的影响
湖北近现代书家、印家群体的掩名现象
以《千里江山图》为例论题跋的鉴藏功用
陈芳桂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