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F病原学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应用于异常肺部影像诊断

2021-10-20 08:03任明霞潘蕾李建
国际呼吸杂志 2021年18期
关键词:病原学感染性病原

任明霞 潘蕾 李建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100142

近年来,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恶性肿瘤的放化疗、骨髓移植等致使宿主免疫功能受损,导致了感染性肺部疾病的增多,且大多为疑难、重症的肺部感染,早期明确病原体,及时使用敏感药物治疗,对改善预后、减少耐药及药物不良反应非常重要[1]。而非感染性肺部疾病在症状上可有发热、咳嗽、咳痰、咯血等呼吸道症状,肺部影像异常,与感染性肺部疾病较难区分,导致了抗生素滥用、疾病的误诊。传统的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耗时长、阳性率低,对于未知或者罕见的病原微生物,无法快速识别,且大多数病原体不可培养,存在局限性[2-4]。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是一种新的非培养检测方法,其检测速度更快,理论上能检测所有已知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分枝杆菌、病毒、寄生虫等,可早期、快速、精准鉴定危重及疑难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对于排除肺部感染也有一定的作用。目前可检测的标本种类很多,有静脉血、脑 脊 液、 痰 液、 支 气 管 肺 泡 灌 洗 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其他无菌体液、咽拭子、实体组织等,本研究探讨该技术检测BALF在异常肺部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研究。收集空军特色医学中心2018年9月至2020年11月各科住院行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病例资料,其BALF 标本均行m NGS检测及常规检测病原方法的患者58例。主要住院科室:血液科30例(51.7%)、呼吸与危重症学科26例(44.8%)、皮肤科2例(3.5%)。

1.2 纳入标准 (1)住院患者;(2)年龄不限;(3)临床资料完整;(4)发热和/或伴有其他 (咳嗽、咳痰、咯血等)呼吸道症状、病因不明[1]。(5)肺部影像异常,包括斑片影、实变影、空洞影、磨玻璃影。(6)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前常规抗感染治疗但效果不佳者;(7)经监护人或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伦理委员会批准空特(科研第2021-110-PJ01)。

1.3 诊断标准 感染与非感染性肺部疾病均符合纳入标准的(4)、(5),感染性肺部疾病诊断标准:(1)经培养、涂片镜检、免疫学方法、PCR、m NGS检测等,明确病原学,且针对性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影像吸收。(2)未明确病原学,临床病史及实验室检验、辅助检查不支持非感染性疾病,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影像吸收。非感染性肺部疾病诊断标准:(1)经上述多种检测方法未查到病原学,经实验室检验、辅助检查确诊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肿瘤,或有明确的用药史,且排除了合并感染及继发感染(抗感染无效,经针对病因治疗,病情好转)。(2)查到病原学,但结合临床病史不考虑致病菌、或针对病原学治疗无效。

1.3.1 方法 58例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后收集BALF 标本,并立即送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微生物室,按常规方法进行检测(普通细菌及真菌培养、涂片抗酸染色、Grocntt六胺银染色、吉姆萨染色、病毒核酸检测)病原微生物,同时BALF标本外送基因测序公司 (金匙)行m NGS法检测细菌、真菌、结核、病毒等。制定统一调查表,对58 例患者临床及微生物、m NGS的资料进行分析。

1.3.2 m NGS 法检测步骤 (1)核酸提取:将BALF经生物酶和物理方法破壁离心后,取600μl上清,并使用DNA/RNA 提取试剂盒 (1901,Genskey,天津)提取DNA/RNA,提取好的DNA/RNA 经超声破碎至200~300 bp 大小的片段。(2)文库构建和测序:使用NGS建库试剂盒(1906,Genskey,天津)进行DNA/RNA 末端修复、接头连接和PCR 扩增。扩增之后的文库,用Agilent2100 生物分析仪 (Agilent Technologies,Santa Clara,美国)对文库及插入片段大小进行质控,使用荧光定量PCR 测定遗传物浓度。构建好的文库经过Pooling 之后,使用ILLumina Next Seq550测序仪进行上机测序,测序模式为SE75,测序数据量不能低于20M reads。(3)生物信息学分析:过滤掉低质量、低复杂度以及长度<70 bp的序列,去除人的参考基因组序列,所得到的高质量测序数据与微生物基因组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对微生物进行鉴定。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数据以±s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以中位数 (Q1,Q3)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种检测方法的评价采用四格表诊断性试验分析。

2 结果

2.1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比较 58例患者中男41例,女17例,年龄范围为10~74岁,平均(45.1±19.1)岁。按纳入标准,58例患者最终确诊为感染性肺部疾病 (感染组)42例,非感染性肺部疾病 (非感染组)16 例。2组在基础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血液疾病及骨髓移植、皮肤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热、呼吸道症状 (咳嗽、咳痰、咯血),肺部可闻及啰音、血化验感染指标(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ALF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参考范围0~2%),感染组明显高于非感染组 (P<0.05)。见表1。

表1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比较

2.2 感染组BALF 检测结果 感染组42例患者中m NGS检测阳性37 例 (88.1%),病原微生物构成比:普通细菌16例(43.2%);结核分枝杆菌2例 (5.4%);真菌17 例 (46.0%);病毒2 例(5.4%),常规检测方法检测出阳性4 例(19.5%),与m NGS 法一致,肺炎链球菌1 例、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肺孢子菌1例。1例BALF 标本m NGS检测为新型隐球菌,BALF标本经常规方法检测未检出,但最终血培养证实为新型隐球菌。见表2。

表2 感染组BALF行m NGS法检测阳性的4类病原

2.3 非感染组BALF 检测结果 非感染组16例中BALF 行 m NGS 法 检 测 结 果 阳 性10 例(62.5%),其检出的病原微生物分别为:危害罗尔斯顿菌3 例、人类疱疹病毒3 例、发酵乳杆菌2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放线菌1例,检测结果阴性6例(37.5%)。常规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为铜绿假单胞菌(6.3%),但最终未培养出病原菌,检测结果阴性15例(93.7%)。

2.4 2种方法检测时间和病原微生物检出率比较m NGS法内部实验全流程为21 h,但需要有标本运输及报告解读时间,检测天数一般为2 d,平均(2.00±0.01)d,常规检测出阳性结果为3~4 d,平均(3.25±0.50)d,BALF行m NGS检测天数少于常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00,P=0.002)。m NGS 法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81.0%(47/58),常规方法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8.6% (5/58),2种方法病原微生物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86,P<0.001)。

2.5 最终临床诊断和转归 42例最终诊断为感染性疾病,其中普通细菌感染19例 (3例未检出病原学),结核分枝杆菌感染3例 (1例未检出病原学),真菌感染17例,病毒感染3例 (1例未检出病原学);16例最终诊断为非感染性疾病,其中肺部恶性肿瘤5 例、药物性肺损伤 (图1A、B)3例、骨髓移植后肺排异3例、自身免疫性疾病(图1C)4例(25.0%)、白血病肺累及1例。58例患者经针对性治疗后转归:好转49例(84.5%),病情加重4例(6.9%),死亡5例(8.6%),好转率较高。

图1 肺部CT 图 A:诊断为药物性肺损伤,既往银屑病,口服阿维A 胶囊20年,就诊时为咳嗽、咳痰、发热3周。B:诊断为药物性肺损伤,因小细胞肺癌使用度伐利尤单抗2疗程,有咳嗽、咳痰,支气管黏膜活检阴性。C:诊断为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既往体建,咳嗽、咳黄脓痰,无皮疹、肌无力,外院抗JO-1阴性。综合检查结果,化验皮肌炎抗体全套提示抗JO-1阳性

2.6 m NGS法与常规检测法结果比较 m NGS法较常规检测法检测病原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且假阴性较低,是其优势。阴性预测值虽然不太理想,但较常规检测法高,2种方法检测病原的阳性预测值差别不大,m NGS 法较常规检测法检测病原的特异度偏低和假阳性略偏高是其局限性,m NGS法较常规检测法检测病原的阴性预测值偏高,m NGS法检测病原阴性有一定的排除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见表3、4。

表3 最终诊断对m NGS法的评价

3 讨论

异常肺部影像,包括斑片影、实变影、空洞影、磨玻璃影等,综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有时仍难确诊,且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往往病情危重,且病原体复杂,需要临床医生快速给出治疗方案,国外研究报道,延迟1 h的有效抗菌及支持治疗可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5%~10%[4]。挑战临床医生的是:异常肺部影像是不是感染? 如果是感染,致病菌是什么? 如果不是感染,又是哪种非感染性疾病?

表4 最终诊断对常规检测法的评价

有基础疾病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对多种病原体感染的易感性增加[5-6],本研究结果显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在患有基础疾病、发热、呼吸道症状、肺部可闻及啰音、血感染指标异常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感染组BALF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非感染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2组BALF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位数均超过正常范围,传统普通的病原学培养周期较长(3~7 d),且并非所有的病原体都能被培养出,可能还会受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导致BALF 常规检测结果阴性,所以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仍不易鉴别。本研究中1例患者,BALF 的m NGS 结果为新型隐球菌,常规微生物检测阴性,经与微生物室沟通,血标本培养时间延长,第5天报警阳性,第9天才培养出新型隐球菌。与m NGS 结果一致,尽管传统的病原微生物培养阳性为诊断金标准,但培养周期长,因此可能会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且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2-4],而m NGS检测其优点是能够快速、客观地、同时检测临床样本中的较多病原微生物,且无需特异性扩增[7-9]。本研究显示m NGS检测天数少于常规检测(P<0.05),与文献报道相符,在临床上可以给医生提供制定治疗方案的证据及更早的治疗时间。抗菌药物的使用对m NGS检测的结果影响不明显[10],相对于传统的检测技术,m NGS敏感度更高[11],本研究结果显示:58例患者BALF 中,m NGS法较常规检测法检测病原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且假阴性较低,有其明显的优势,且针对性治疗好转率较高,患者获益更多。文献[12]还提示针对非结核分枝杆菌时,BALF的敏感性高于痰标本。所以针对肺部CT 提示有病变的患者,建议首选m NGS检测的标本为BALF,不能耐受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选择痰或血液标本。

有报道[12]m NGS检测组的存活率、预后好转率显著高于非m NGS检测组 (P=0.005)。本研究结果提示,经针对性治疗后的好转率84.5%、病死率仅8.6%,病死率与本身疾病进展有关。所以能够早期、快速、明确诊断才能为临床提供精准治疗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多项研究[11,13-15]发现,不同人群中m NGS方法检测在病原体诊断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免疫抑制宿主的感染,病毒和细菌诊断阳性率高于传统方法3倍以上。(2)重症脓毒症患者,其病原微生物的诊断阳性率高。(3)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其敏感度显著高于常规培养法和烟曲霉特异性抗体IgG 检测。(4)肺移植受者,其病毒病原体方面补充了常规诊断。本研究数据显示:感染组的BALF 的m NGS方法检测结果阳性的病原菌,主要为细菌和真菌,其次为病毒,考虑检测出的病原菌构成比例与患者所患的基础疾病有关。

尽管m NGS检测方法检出率高,但本研究中仍有临床考虑感染性肺部疾病5例患者,其BALF检测结果为阴性,分析阴性结果可能原因:(1)对于罕见病原体、胞内菌等,可能因检岀序列数少、微生物丰度低,在报告中未能列举。所以有时追溯原始数据库进行查询是必要的。 (2)长期保存BALF,而RNA 易被相关酶降解,检测要求条件较高,可能存在标本收集及运输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临床考虑非肺部感染4例,图1A~C 患者均有呼吸道症状,肺部CT 提示:实变影、斑片及渗出影、空洞影,与感染影像不易鉴别。BALF培养及m NGS方法检测均阴性,且强有力的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非感染的证据较充分,结合临床资料最终明确诊断,且对因治疗效果均良好。对于异常肺部影像,除外上述阴性可能原因外,BALF 的m NGS检测阴性可有一定的排除肺部感染性疾病的价值,故m NGS方法比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阴性预测值[16]。

m NGS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1)m NGS对结核、真菌等厚壁微生物检出率不太理想,但随着破壁技术的加强,这一弱点将被克服。 (2)m NGS对BALF 的要求,不能是脓性、血性,人源序列背景高,会影响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3)本研究结果提示m NGS法特异度低、假阳性略偏高。对于m NGS法检出的病原体性质分为致病性、可能致病性及非致病性[17]。在阅读m NGS检测的报告时,要结合微生物背景、患者的临床特征、传统的病原体检测报告和实验室检查及肺部影像学等结果综合分析[11、18]。本研究提示最终诊断为非感染性疾病的16例,但BALF 的m NGS 检测阳性的11例(68.8%),考虑为非致病性。对于m NGS检测的报告,不能盲目的因其阳性的结果及检出序列数的高低即做出诊断,需由临床医生结合所有资料做岀判断,才更能体现m NGS检测的价值。 (4)目前使用m NGS 进行药敏检测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检测出有意义的病原菌不能行药敏试验,仍需临床医生针对病原菌经验性制定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异常肺部影像的患者,病原学诊断困难或难以鉴别感染与非感染性疾病时,选择BALF行m NGS检测,可提供快速精准的诊断依据,从而精准治疗,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目前m NGS检测仍有一定局限性,需进一步完善,使患者获益更多。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病原学感染性病原
关于《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及流行病学分析(2017—2018年)》一文的更正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7》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高危因素及病原学状况分析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对于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血乳酸清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