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好支架,实现“长文短教”*

2021-11-16 02:28刘丽云
读与写 2021年28期
关键词:长文短教表格导图

刘丽云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城南第三实验小学 福建 泉州 362100)

统编教科书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每一篇课文都有着浓郁丰厚的人文内涵,尝试构建学生系统的语文能力发展训练体系,“将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常用的学习方法或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统筹规划训练目标的序列,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各个年级的相关内容或活动中”[1]。特别是选入一些篇幅相对较长的课文,字词句篇,语修罗文,都要讲得面面俱到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其结果必是贪多必失。那如何让学生“一课一得,人人有所得”呢?

老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面对长文的阅读教学,就必须大胆取舍,删繁就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定能做到长文短教。而这一“点”就是语文要素,全国小学语文协会理事长陈先云认为:“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教师要聚焦语文要素,立足学情,让课堂简约,但又有深思熟虑的深度、登高临远的高度,学生才能真正有所得,语文素养的提高才能真正落地。

笔者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来谈谈关于“长文短教”的点滴思考。

1.抓导学,巧用学习单

学习单,其实就是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给学生设计的任务单。它是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支架,是实现以学促教、多学少教的媒介。

【教学设计示例】

(A老师)

预习要求:读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B老师)《卖火柴的小女孩》学习单

《卖火柴的小女孩》学习单一、走进童话世界。我读了( )遍课文,朗读星级( )。二、走进字词书屋。(1)读读下面2组词语,思考:你有什么发现?哆哆嗦嗦 蜷缩 冻僵 寒冷 饥饿 又冷又黑 又冷又饿暖烘烘的火炉 喷香的烤鹅 美丽的圣诞树 明晃晃的蜡烛 温和慈爱的奶奶 (2)多音字挣{ 几 { 晃{ 喷{ (3)我认为难读难写的字有: 三、走进课文天地。(1)了解作者:我知道本文的作者是 (国籍)著名作家。(2)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记叙了(谁)(时间)冻死在(地点)的悲惨故事。(3)品读人物:我认为这是一个的小女孩,因为。(4)质疑问难:我还有这些地方不明白:

【对比分析】

第二学段的学生拥有一定的识字量,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中也提出了: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所以笔者更认同B老师的导学设计,A老师的设计比较传统,容易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对比传统的预习方式,B老师设计的这篇经典童话的“学习单”目标明确,有层次性。既关注了词语和多音字的读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还留意到了人物评价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操作性强,便于检查反馈。教师能从“学习单”里了解到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发现学生学习的障碍和困难,课前能了解学情,课上就能有针对的解决问题,不仅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策】

长文短教,短在巧用学习单。目前语文教学以“导练相融、提高素养”为导向,这也就强调了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长文,对于学生来说,内容长、难度深、耗时多,而每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留给学生读文的时间不多,提高学生在课前的预习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于是有效预习的“学习单”顺时而长。

2.抓文脉,活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可以把散落的知识点,一点一点的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比较清晰的知识体系,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表达思维,将自己头脑中的思维以独特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形成自己的个性。

【教学设计示例】

(A老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先讲下着雪的大年夜,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讲述小女孩为了暖和下自己,5次擦燃自己手中的火柴,看到种种幻象;最后小女孩冻死了)

(B老师)《卖火柴的小女孩》思维导图

【对比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小学语文第二学段学生阅读教学的训练重点,也是其阅读理解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能力。两位老师都为目标的落实而努力着,笔者认为B老师清晰明了的思维导图比A老师的传统设计略胜一筹。A老师概括主要内容的方式,难度大且消耗时间长。而B老师引导学生关注事情的六要素,活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了解本篇童话脉络,并借助一目了然的图式概括童话主要内容,这样的“短教”更有效。

【对策】

长文短教,短在活用思维导图。近年来,这种简单而有效的学习工具——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关注。它是运用有助于记忆及想象的符号(如图形、数字、颜色等),形象直观地展现思考的文路、结构等。一线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概括长文主要内容时,学生总是处处碰壁,说得冗长又不得要旨,教师教学吃力。而思维导图形式新颖,学生兴趣高昂,各有各的思考和创意。学生不仅熟悉了课文脉络,还能借助自己的导图讲得头头是道,呈现出自己的对文章的探索、理解过程,更使“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得到落实。可见,思维导图的运用,是能梳理学生知识体系的有效途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了思考的阅读才会更有活力,一举多得。

3.抓语言,妙用插图

文字是抽象的,而插图是具体形象的,是人类沟通情感、传达思想的“视觉语言”。要想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前提是帮助学生建立图文联系,让学生通过插图感知文字所传递信息的内涵。

【教学设计示例】

(A老师)

(1)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小女孩目前的处境,画出关键语句。

(2)说说你的感受。

(B老师)

(1)仔细观察文中插图,联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说说,你关注到了哪些信息?

(2)这个小女孩怎么样?结合文本和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描述这个可怜的小女孩。

【对比分析】

笔者更喜欢B老师的设计。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幅小小的插图都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它不是教材的摆设或点缀,而是作为第二语言存在,是教师教育教学的资源。插图与文本是相辅相成的,是编者为了使文本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能有效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文本而精心编排设计的。文中的这张插图是这篇童话的主人公小女孩悲惨生活的浓缩,大年夜里,家家户户庆团圆,只有小女孩赤着脚,流落街头卖火柴。B老师努力做到“图为教学用”,以图导学,巧用这张插图,借助文本内容,搭建语言支架,丰富学生想象,让学生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勾联出内心对小女孩的怜悯,为下文的品读,打下了情感的基础。

【对策】

长文短教,短在妙用插图。语言、形象、情感融为一体是语文素养生根发芽的沃土,三者的融合会让学生习得有温度、能触动心灵、富有生命力的语言。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早关注过插图,他曾说:书籍的画除了增加读者的兴趣的,还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真可谓一语中的,教材中那一幅幅精美插图对于语文阅读学大有裨益,它能帮助学生搭建思维发展与想象创造的“扶梯”。高明的教师,会巧用插图来唤醒学生的情绪,搭建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内容的平台,借图文间的语言支架来品人物,实现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素养能力。

4.抓习题,善用表格

表格简明的符号和浓缩的文字让人一目了然。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表格能把知识浓缩化、简单化,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有序思考,从而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方法。

【教学设计示例】

(A老师)

(1)自由读读擦燃火柴部分,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出来,写上自己的感受。

(2)交流汇报,感受生活的悲惨。

(3)注意现实与幻想的对比朗读,你体会到什么?

(B老师)

4.1 借助表格,梳理内容。

默读擦然火柴部分,从中提取信息,填入表格相应的位置里,并用自己的话复述表格。

第几次擦然火柴怎样取出火柴幻想愿望现实1她终于取出一根火柴火炉渴望温暖寒冷2她又擦了一根烤鹅渴望食物饥饿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圣诞树渴望欢乐孤独4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奶奶渴望疼爱痛苦5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飞走渴望幸福冻死

4.2 仔细观察表格,谈发现,结合相关语句品读。(语气词、关联词、标点符号……)

(引语)师:你就是那个又冷又饿的小女孩,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可你仍然犹豫不决……(学生读)。

师:小女孩看到了温和慈祥的奶奶,急切地叫起来……(学生读)。

4.3 对比体会五次幻觉排列的用意?横向对比,现实与美好幻想之间的对比,体会追求美好生活,乐观向上的心。纵向对比,五次幻想一个比一个美好,对比现实生活中遭受的苦难却一次比一次深重。在层层推进的情节中,以热写冷,让我们慢慢体会出作者想象中所赋予“幸福”的特殊含义,以及对社会现实中贫富不均的不满的情绪。

4.4 品读印象中较深的一次幻象,说说感受。

【对比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学能力是提升其语文素养的“必经之路”。B老师表格的设计可操作性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得到锻炼。学生在自读课文中进行梳理,抓住关键字词填补空白,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参与学习。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要促进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三年级孩子,已经多次学习“结合内容展开想象”,因此,在具体语境中的语文要素落实并不困难。B老师主要采用自读自悟、精读感悟、“现实与想象”对比读等形式,在畅所欲言地交流中感受童话的丰富想象,从而教出童话特有的味道。而A老师的设计显得单薄些。

【对策】

长文短教,短在善用表格。表格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学习工具。小小表格,大有用处,它是复杂到简单、抽象到形象的媒介,能训练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特别是一篇长文的教学,如果能辅之以表格,用简化的文字对其进行填补,那学生感知的文本内容更加可视化、结构化,巧妙地让学生实践学习、吸收、表达,达到有效阅读。这样通过表格细致展现文章重点,学生的阅读会更加深入,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更加直观,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达到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5.抓文体,精设问题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孔子也提出了“以疑激思,以疑引思”的观点。的确,课堂教学中教师能精心设计问题,引领课堂,不仅能“吹皱一池春水”,引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激起千层细浪”,不断地引导学生思索,训练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A老师)

(1)理解2个“幸福”的含义,思考小女孩真的幸福了吗?

(2)回忆下,这篇童话为什么令人难以忘怀?

(B老师)

(1)抓住人物的结局质疑问难,理解“幸福”。

(2)体会童话经典:作者安徒生安排了这样一个极其悲惨的结局的用意。

(悲惨的结局→难以忘怀→引起关注→激发同情)

(3)查找这个经典童话故事中,作者别有用心的想象,体会作者的用意。

(关注故事发生的时间、关注小女孩的那双大拖鞋……)

【对比分析】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是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两位老师都抓住小女孩的结局,通过质疑问难,品析词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从别人的角度进行思考体验,与他人分享“幸福”的不同含义,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对于穷人来说在当时的现实社会是无法拥有幸福的,唯有死亡,才能结束痛苦的现实,才能彻底“幸福”。但是B老师更关注文体意识,聚焦课文中所传递出来的语文要素——从而来感受这一篇童话故事中的丰富想象,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安徒生“别有用心”的想象,将故事情节层层推进,体会作者独特的写作构思,让人感受到这个童话故事的经典,也为后面的习作做铺垫。

【对策】

长文短教,短在精设问题。统编教材注重文体意识的渗透,选入了各种文体,如三年级上册童话故事、四年级的神话故事、五年级的民间故事、六年级的小说等。如何引导学生关注文体呢?关键在于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巧设问题。教师的问,一定是深思熟虑、字斟句酌之后的智慧发问。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学段、语文要素的不同,使得教学目标、学习方法上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不能忽视编者意图,要关注学段,聚焦语文要素,量体裁衣,找到文体意识的落脚点,精设问题,慢慢引导,达到不同文体的教育价值的实现,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语文素养。

教学无定法,贵在得法。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教师要做一个开窍人”。当然,并不是一篇长文就要借这么多“支架力”,而是要立足儿童发展,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面对长文教学,一线教师要树立教材整体意识,聚焦语文要素,立足学情起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不牵扯其他的枝蔓,帮助学生搭建学习支架,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四两拨千斤,一课一得。

长文短教,虽简约但不简单,课堂要有一定深度、高度和温度,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人文之美,要扎实的将语文素养落脚于日常教学中。假以时日,无数个语文要素的叠加与累积,学生扎实而深厚的语文素养的养成为期不远!

猜你喜欢
长文短教表格导图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组成语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履历表格这样填
表格图的妙用
长文短教,让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第6章 一次函数
对长文短教的一点探索与尝试
长文短教,让阅读教学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