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省政务营商环境优化对策研究

2021-11-22 01:14张若妍王俊锋孔琳琳
北方经贸 2021年3期
关键词:事项营商政务

张若妍,王俊锋,孔琳琳

(1.金川集团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甘肃 金昌737100;2.广西金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广西防城港538000)

一、引言

21 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增长;但是,从区域经济水平层面来看,我国各省份之间的经济规模和增速水平差距依然明显,仍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全国各地区域竞争水平存在较大差距。G 省作为西部地区的主要省份之一,其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速一直都在全国末尾徘徊,但是它却又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政府部门作为政务工作的主体,同时又是市场经济的监督者,其发布的政策和提供的便利条件是能否吸引更多的投资,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的根本。因此,需要大力推进G 省政务营商环境的优化,形成一种“政务—经济”自我持续增长的良性循环,为了优化G 省政务环境,首先要做的就是结合G 省特殊的省情,通过对该省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阻碍G 省政务环境优化的问题和症结所在,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进一步推进G 省经济的发展。

二、G 省政务营商环境的问卷分析

2018 年6 月1 日至30 日,G 省工商联依托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调查系统平台,组织动员全省14个市州的工商联会员企业及执常委企业,通过网络开展了G 省政务营商环境评价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涉及全省14 个地市州、86 个县的企业,涵盖工业、房地产业、建筑业、餐饮业、软件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业等25 个行业,共有519 家民营企业参与调查。

通过对问卷涉及的问题初步分析,对全省民营企业政务环境进行了比较系统地评估,一方面显示出“放管服”“双创”“两随机一公开”等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全省政务环境建设和改善,这为市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同时也看到,一些政策实施的效果与民营企业发展的现实以及群众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说明政策落实、政策的针对性、政策的时效性、政策的执行等还存在很多需要深化改革的方面,并由此形成影响企业发展的政务环境缺陷,这是制约政府效能发挥、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绊脚石。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G 省政务环境建设的着力点。

(一)政府职能和干部作风需转变

问卷调查显示,18.53%的企业反映有政策不连续和“新官不认旧账”现象;15.44%的企业反映政府部门存在相互推诿扯皮、不担当现象;企业与涉及发改委、经贸委、教育局、质监局等30 个政府部门打交道过程中最不满意的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意见结果很分散,说明政府部门在政务服务、政策执行、文件落实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越位、错位和不到位问题。如某银行在企业申请贷款时申请材料最多提交43 件,其中14 种材料在贷款申请环节提交一次,在资产评估,授信审查环节需再提交一次。干部作风这一历史问题仍然是一大威胁,有些干部在优化政务营商环境的思想上缺乏高度的认知,造成相关措施落实不到位;还有一些干部不愿与企业打交道,生怕被议论与企业往来密切,不清不楚;甚至有的干部存在懒政的表现,认为只要自己不犯错,事情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尽量把自己摘干净,遇到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请示领导,层层审批,开会集体讨论决定。

(二)事中事后监管实效性不强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双随机”监管内容清单,44.79%的企业认为没有公布;对所在城市的市场监管方面的工作评价情况,认为公平性、规范性、简约性很好的分别占16.8%、16.6%、17.57%。视察中了解到,部门联合监管、协同监管机制不健全,对遵守信用和缺乏信用的企业激励和惩罚措施不清,机制不健全;多部门共同执法、反复执法、缺乏较为统一的标准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探索“互联网+监管”方面还有差距。

(三)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调查显示,对企业用能保障和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认为优的仅占21.43%。视察中了解到,在落实中央和省上为促进经济发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政策过程中,一些政策衔接协同还不够,配套措施没有及时跟进,部分政策举措没有完全落细落小落实。市、县配套制定的一些营商环境政策意见,仍然存在依照文件出台文件、依照规定制定规定的思想禁锢,与市情、县情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缺乏含金量和吸引力,难以撬动和吸引一些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建设。

(四)“放管服”改革需进一步深化

调查显示,58.3%-76.09%的企业对国家出台的政策和“放管服”知晓率并不高。视察中了解到,政务(便民)服务中心(站)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一些职能部门进驻不全,审批事项流程不够优化,部分服务事项、授权事项还没有完全进入,已进入事项涉及咨询类业务较多、办结类业务较少,“人进事不进、事进权不进”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受机构改革和人员编制制约,一些职能部门在设置上上下不对应、权责不统一,加之相关专业人才匮乏,一些中央、省、市下放的职能权限,因基层无机构设置、无编制人员,无力承接,“放管服”改革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如兰州市城关区永昌路办税服务厅,办税面积太小无法配置更多的窗口和人员,纳税人排队等候时间长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进一步优化G 省政务环境的建议

(一)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力度,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在优化政务环境相关政策文件出台之后,各级政府要成立监管部门,各级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相关单位在政策执行、文件落实等方面是否存在越位、错位和不到位问题,不定期的抽检,对发现存在问题的部门进行通报惩戒,对表现优秀的部门进行表扬奖励,调动政府部门的积极性,杜绝懒政现象的出现。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在涉企行政许可等重要事项上,按照只进“一扇门”,只递“一张单”的要求由各行政部门按时限、标准联动完成。凡政府的审批事项,除法律法规明确之外,做到“只服务不收费”。

(二)加强对政府人员的培训,实行严格的奖惩考核机制

根据前面发现的问题,很多企业反映相关部门业务人员遇事能推就推,能拖就拖,严重地降低了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针对这样的现象要坚持“有一个,处理一个”,重树政府公信力。同时,不断加大对政府业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业务人员水平,避免因业务流程不熟悉而使企业重复无效的工作,实现相同信息“一次采集、一档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三)设立省政府大数据管理中心

统一全省各政府都门同数据采集、交换、汇总、使用等工作。如借鉴浙江省采取自上而下通过立法促使政务信息共建共享,自下而上以热门政务事项重点突破的方法举措,倒逼政府机构改革,下功夫解决好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领域存在的基础设施条块割裂,网络互联互通不畅,业务系统缺乏协同等堵点问题,加快实现各部门、各层级、各业务系统公共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并逐步拓宽网上政务服务覆盖范围延伸至县(区)。

(四)加强社会中介组织改革与监管

限期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与行政执法机构、公共事业单位脱钩,审批部门不得向企业指定特定的中介服务机构,由审批部门负责办理的事项,不得向企业收取费用。理顺行业协会、各类商会的管理和运行体制,赋予其应有的权责,将政府原有的适合由商协会提供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商协会承担,充分发挥他们在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作用。

猜你喜欢
事项营商政务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重大事项决定权探究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中国政务舆情监测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潼关:优化营商环境
靖边政务中心:“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一周重大重组事项一览
濮阳: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落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