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日韩FTA 缔结影响因素研究

2021-11-22 01:14霞,季
北方经贸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日韩三国谈判

王 霞,季 雨

(新疆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乌鲁木齐830012)

中日韩自贸区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东北亚地区经济整合的重要突破点,也是“一带一路”构想的核心环节之一。

一、“一带一路”落地推动中日韩FTA 发展进程

(一)并辔齐驱:“一带一路”与中日韩FTA

自2013 年中国首倡全球共建“一带一路”至2019 年这六年多来,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1100 亿美元,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7.8 万亿美元,成绩斐然,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塑建也极大助益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东北亚地区,这一倡议也从提出伊始备受争议与质疑,转为得到了日韩在内各国的广泛认可及支持,为中日韩FTA 的缔结提供了空间。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自2012 年11 月启动,三方于2013 年3 月在韩国首尔举行了第一轮谈判,伴随着2014 年起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邻国的推进,截至2019 年,于六年间共进行了16 轮谈判。期间中日、韩日关系风云变幻,纵使三国官方与民间普遍就其经济效益持积极态度,但迄今三国仍未达成框架协议。2018 年12 月开始,接连举行了有关中日韩自贸区的第14 轮、15 轮谈判,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重申了要加速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谈判进入了攻坚深水期。联合国安理会于2017 年发出了介由“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的呼吁,“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不仅对中日韩顶层就经贸合作深化共识多有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中一批批已逐步落实的重大项目及产业园区,更为推行中日韩自贸区提供了充分区域合作的经验借鉴。

(二)倍道而进:“一带一路”发展下中日韩FTA缔结现状

中韩双边FTA 已先于2015 年签署生效,受限于历史因素等,长久以来中日韩三边FTA 却尚未能达成框架协议。但多次谈判下三方业已建立了成型的谈判制度。第五轮谈判后,谈判被划分为首席代表谈判和工作谈判两大模块。当前中日韩已就在后续自贸协定谈判中,针对将货物和服务市场开放、投资等主要议题达成较RCEP 更高水平的自由化程度,加快推进原产地、通关、竞争、电子商务等问题的全面讨论达成了共识,中日韩谈判意愿大幅增强,三方FTA 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2018 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 周年,中日关系持续回暖升温,时隔8 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来华访问,两国领导人就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达成了重要共识。2019 年4 月举办的第五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中,双方在经贸领域达成了多项协议。安倍政府多次在公开场合就中日“一带一路”区域合作作出积极表态。韩国方面,2019 年6 月文在寅总统在G20 峰会期间同习近平主席会见时,表达了韩方愿与中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的意愿。文在寅随后在来华出席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期间,再次重申其希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韩国“新北方新南方政策”的合作对接。三国对“一带一路”倡议认可度的提升及积极参与的意愿,为推动区域贸易合作、推进中日韩FTA 谈判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面对波澜动荡的国际形势,三国已就缔结高水平FTA 达成共识意愿,“一带一路”背景下东北亚区域通商合作的加强,更令中日韩FTA 处于重要缔结机遇期。但就一些核心议题,三国尚需继续磋商。

二、中日韩FTA 缔结的主要阻碍因素

(一)不同行业开放程度的分歧、贸易规则主导权的博弈

在市场准入方面,三国产业结构的差异让谈判复杂程度加剧。日韩在高端制造业、重化工业、服务业等优势领域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日本的电子产品、机械、工业制成品、化工产品等已基本实现零关税。较之日韩,中国的尖端化产业大多竞争力有限,市场开放压力较大,与日韩对大幅开放该类市场以获取更高收益的需求有所矛盾。反之,日韩对农产品、纺织品与少数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等敏感领域保护力度极大,为保护本国敏感脆弱的市场,对在三国中占绝对优势的中国农产品采取了严格的检疫措施、规定进口限制等手段。此外,日韩希望中国加速推动金融等服务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而中方则希望阶段性逐步开放。三国对自贸协定下的不同行业开放程度存在严重分歧,致使关税及市场准入相关谈判迟滞。

在贸易规制协调问题上,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自由化水平有限,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劳工待遇、环境与争端解决方式等问题的处理机制不成熟,三国在知识产权、数字贸易等议题方面利益分歧突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将处于比较优势转换的关键期,力图脱离价值链低端,对高端产业链的争取,使三国面临着竞争趋势加剧的未来。为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注定了三国自贸协定的规则制定是场“拉锯战”。

(二)域外干涉:美国霸权主义

日韩一贯在经济及军事层面受制于美国,例如TPP 就是美方为强化其在亚太地区经济战略部署的重要一环。任何一个高水平FTA 的缔结不仅预示着该区域内“共同市场”的形成,经贸活动的扩大,同时也无形加剧了第三方市场进入的难度,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制度性经贸联盟的建立是被排除在外的其他贸易体所不乐见的。2019 年世界GDP 前三名分别为:美国21.4 万亿美元;中国大陆14.4 万亿美元;日本约5 万亿美元,世界第三。美、中、日三国GDP 规模的比值是4.3∶2.9∶1。中日韩FTA 的建立势必会影响全球性贸易中美国的利益分配,乃至对美国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带来一定冲击,因此美国不会袖手旁观。2019 年特朗普政府要求日本、韩国将驻日、驻韩美军基地分摊费用分别提高4 倍和5 倍至80 亿美元、50 亿美元,并动员其亚洲盟国承担更多海外军事行动,对日韩的施压显现了美国对他国控制欲的增强。探究其深层因素,则是其将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愈大的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象,为迟滞中国崛起脚步、维持自身头号强国地位而采取的多种举措中的一环。一向“横行霸道”的美国给难以整合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增添了更多的潜在阻碍。

(三)缺乏内在利益交融强力驱动器

在经贸基础深厚的情况下,缔结FTA 更进一步的提升合作空间,还需三国进一步达成共识、凝聚更多向心力。尤其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进入实质性阶段后,三方利益分歧凸显,不愿为获取深度一体化带来的经济利益而去拓宽非核心竞争优势领域,承受开放市场对本国产业带来的冲击。经过长足发展,经贸往来依赖紧密的中日韩,已经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较为成熟的合作架构,这为构建FTA 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在缺乏外部压力的情况下,试图通过FTA 的签署寻求进一步加深经贸合作、释放各国经济效率的需求,与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基础上,三国贸易互补性优势减小、产业竞争加剧的现实相对立。就东北亚地区而言,经济效益显然是增加的。然而这其中的成本分担、收益分配、区域供应链的整合问题,是三方难以达成一致的矛盾所在,也是谈判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综上所述,中日韩FTA 的缔结存在以下困难。这个中国仅有的完全与制造业发达国家间的经济一体化协议如何走向高水平,尚需处于不同赛道的三国创新合作架构,争取最大限度的互惠互利。三国深化经贸合作的同时,各自同美国的谈判合作也需并行,对美方就该区域合作认同的争取是难以绕开的,尤其日本属于与美国共持意识形态基本价值观的盟友。就这些难点,当前新时期FTA 缔结也不乏机遇。

三、当前中日韩FTA 发展的驱动因素

(一)外部环境利好

1.区域经济合作前景广阔,RCEP 签署在即

多哈回合谈判停滞,多边合作发展受阻的背景下,自贸区的建设逐渐替代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自由贸易成为各国寻求经济合作的焦点,全球范围内自由贸易协议迅速增长。基于WTO 框架下的自贸协定自由化程度更大,介由构建经济上的密切“联盟”,成员国间减少壁垒以形成“共同市场”,能有效扩大贸易规模。

亚太地区有三个谈成或在谈的主要自贸协议,即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中日韩FTA。就亚太国家经济规模和相对竞争实力来说,中日韩自贸区规模最小也最核心。RCEP 与正在谈判中的中日韩自贸区等存在地域上的重叠,与之具有的良性互动关系。2019 年11 月4 日,RCEP 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宣布了共计20 个章节的文本谈判、所有实质上的市场准入问题谈判业已结束。其成功实践可为成员国经济合作发展提供支撑。为满足发展水平多元化的15 个成员国迥异的需求,RCEP 注定更具包容性和灵活性,为中日韩预计最终达成的自由化程度更高的协议提供了合作大框架。中日韩FTA 可充分利用其谈判基础,借鉴服务业市场准入及相互投资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中日韩FTA 的建设符合当前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浪潮的大势,有利于三国把握参与国际合作新格局建设的先机,共同应对外部风险冲击。

2.三国协力抵御出口下降风险

中日韩FTA 可以介由贸易创造效应,作为抵御贸易保护主义威胁的一个减损机制。美国在全球的经济影响力不断下降,亚太地区的经济地位则稳步提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三国唯有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浪潮,给予更具活力的周边地区更多关注,借助区位优势通过建立中日韩FTA 进行贸易转移,缓解中日韩经济上对占据主导霸权的美国的过度依赖。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深化经济合作形成贸易创造效应,是三国抵御由美方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出口下降风险的有效方式。 力同心,才能维护三国各自及东北亚区域整体收益。

(二)内部需求:维护区域一体化收益,顺应三国企业发展需要

学术界普遍认同以中日韩为主导的东亚经济体可媲美北美和欧洲地区,与二者共同构成世界经济的三大中心。虽然英国“脱欧”,但欧盟仍是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最高的成功典范。欧洲一体化发展成熟、对外贸易政策步调一致;在2019 年12 月10日的墨西哥首都,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官员正式签署了新版地区贸易协定—较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一体化程度更高的《美墨加协定》,为参与国获取更多收益提供了保障;中日韩三国为代表的亚洲主要经济体虽具有较为悠久坚实的经贸合作基础,但较之欧美,其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明显落后。就三国占全球的经济体量而言,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发展程度来看,该经济圈凝聚力尚待提高,区域一体化潜力仍需进一步挖掘。

(三)一带一路倡议对东亚地区经济发展影响

1.“一带一路”下中国广阔的市场前景给日韩缔结三方FTA 以更强吸引力

“一带一路”涉及地域广阔,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众多机遇。根据一带一路官网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共计签署了197 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合作成果惠及全球137 个国家、30 个国际组织。这些都加强了中日韩FTA 合作中中国的博弈筹码,多元化市场也提高了各方对中日韩FTA 的收益预期。2019 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GDP 增速均普遍下降。发达经济体GDP 增速从2018 年的2.2%下降至2019 年的1.7%;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GDP 增速从2018 年的4.5%下降至2019 年的3.7%。根据海关统计,疫情之下的2020 年第一季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达到2.07 万亿元,同比增长3.2%,比中国外贸增速高了9.6 个百分点。依托“一带一路”带来的贸易逆势增长令各国瞩目。中日、中韩都就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达成了重要共识。这将促进中日韩加强经济合作,通过FTA 谈判进一步增强各国贸易收益及社会福利。

2.政策支持促进竞合效应的发挥、价值链的融合、区域内产业结构的优化

利用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一带一路”平台,能加强发展中国与日本“自由与繁荣之弧”与韩国“新北方政策”“新南方政策”“欧亚倡议”等战略的对接,共同推进政策沟通、实现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在2019 年G20 大阪峰会期间,中日领导人达成十点共识,日方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联结多样化地区的富有潜力的构想。”日韩纷纷就三国政策对接态度积极,顶层政策的有效对接有利于三国共同制定市场运行规则以减少贸易阻碍;推动原有生产网络格局的有序改进;高效集聚,优化配置三国生产要素,提高市场运行效率。通过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方案、路径的共同推进,能更好协调产业链分工,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促进区域价值链重构。中、日、韩三国经济已经发展成竞争性的合作关系,在顶层指导下有序的竞合效应能令三国市场自由竞争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在促进资源共享,要素整合的同时,优化区域整体产业结构。从长期上看能增强区域国际竞争力,拓展“国际经济空间”。区域合作的潜在效益是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局部利益的让渡和受损就长远的整体利益来看只是“阵痛”。

四、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区域合作带来了机遇。当前中日、中韩关系改善向好,中国宜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发挥谈判灵活性,加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应对日韩在规则领域的诉求,借助“一带一路”平台众多项目积极推进中日韩深度协作。秉持“一带一路”共建共享的理念,坚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立场,不断夯实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合作基础能更有效地推动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

猜你喜欢
中日韩三国谈判
俄乌第五轮谈判
哲理漫画
“蛰伏”后,再启程——记中日韩对接合作发展山东行
在潍坊,共话中日韩合作
如何在双赢谈判中赢得更多?——读《哈佛双赢谈判课》给人的启示
“中日韩+X”模式,打造三国合作新平台
三国乱谈(1)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
第十三轮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在北京举行
版三国之回到过去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