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2021-11-22 04:19俞祚祥陈舒慧杨彬森
当代旅游 2021年21期
关键词:旅游者生态旅游旅游业

洪 俊 俞祚祥 陈舒慧 杨彬森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苏苏州 215008

引言

旅游业被誉为无烟产业[1],是实现地区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生态旅游是旅游业中的一类特殊的旅游,是指在生态学原则的指导下,旅游者以自然景观或者生态旅游区中的文化资源为观赏对象,愉悦身心的一种旅游形式[2]。生态旅游模式中,旅游者可以在领略自然风光的过程中放松身心,旅游景区能够在提高服务的过程中获得经济收益,当地居民能够在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获得经济和社会福利,政府部门能够通过生态旅游提高当地知名度,生态环境也将因生态旅游的发展获得保护[3]。因此,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者、旅游景区、当地居民、地方政府、生态环境多方共赢的旅游开发模式[4]。由于生态旅游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具有较高的效益,因而是未来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方向之一。生态旅游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的[5],一方面需要保护自然环境的原始面貌,另一方面要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以满足旅游者求异、求知的需求。要对自然资源做生态旅游开发,就需要树立“非零和”的理念,秉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对景区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促进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

一 生态旅游的特点

相比于其他的旅行形式,生态旅游具有明显的自然属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6]。生态旅游依托于未被人类破坏的自然环境,比如:森林、瀑布、河流等资源,囊括了与自然地理相关的动物、植物等生物。换言之,生态旅游所依托的旅游资源没有经过人为的干扰,保持着自然状态下的物质循环。当受到外部的压力时,能够自发进行调节,恢复其正常功能,能够保持为动植物提供庇护和栖息的场所,维持地区自然循环的功能。自然属性是生态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的显著特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特征是建立在其自然属性基础之上的。生态旅游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保护地区的地理风貌和生态循环。生态旅游保持了自然环境的生态美学价值,能够让旅游者放松身心,感受自然的美好[7]。在与自然对话的过程中,旅游者加深了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参与生态保护的意愿更加积极。与此同时,自然界中的地理风貌、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的观赏价值得到发挥。自然保护区获得的门票等收入,能够不断地被用于生态保护。生态旅游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当下对自然景观新、奇、特的观赏需求,还能满足未来人们对自然环境美的需求。除此以外,生态旅游还能满足旅游者在摄影、绘画等方面的专业需求。自然环境的美学价值也通过摄影、绘画等形式得到传承,从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二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状况

(一)生态旅游资源

生态旅游的发展集中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湖泊风景区”等自然风景名胜区[8]。保护状况良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有长白山风景区、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和喀纳斯风景名胜区等。按照生态旅游资源的地质特点和类别,可以将生态旅游景区分为如下六类:1.山岳风景保护区,包括泰山、华山、峨眉山等;2.湖泊风景保护区,包括太湖、青海湖、赛里木湖等;3.草原生态保护区,包括呼伦贝尔大草原、那拉提大草原等;4.海洋生态保护区,包括昌邑国家海洋生态保护区、文登海洋生态保护区等;5.森林风景保护区,包括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神农架等;6.冰雪生态保护区,包括玉龙雪山、喜马拉雅雪山等。

(二)生态旅游者

生态旅游者是指从事生态旅游的人,随着生态旅游观念的推广,生态旅游者的数量逐渐增长。资料显示,生态旅游者中中青年比重较大,说明生态旅游观念被中青年旅游者接受的程度较高。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使得人们对自然生活更加憧憬,尤其是中青年人,渴望在大自然中发现生活的乐趣,获得身心的释放。旅游者的环保意识受旅游者教育程度的影响。通常来说,旅游者所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对环境的关注越多,环境保护意识越强。旅游者的环保意识还受旅游者物质生活水平的影响。旅游者的物质生活水平越高,对生态旅游的需求越多,环保意识更为强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受教育程度的提升,生态旅游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流。生态旅游者认为发展生态旅游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刻不容缓的事业,但是大多数生态旅游者对生态旅游概念的认识不到位,对环保行为的认识不具体,在生态旅游实践中落实生态保护的措施不到位,导致生态旅游的发展与宗旨偏离[9]。这就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生态旅游者的环保行为的推广。旅游者环保意识的提升才是解决生态旅游环境问题的根本之策。同时要出台生态旅游行为规范,只有加强对旅游者的监督管理,提高破坏生态环境的成本,才能制止不文明旅游行为的发生,从而提升生态旅游的整体形象。

(三)生态旅游业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广袤,自然资源丰富,奠定了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良好基础。在国内的生态旅游业发展历程中,湖北神农架的发展经验尤其值得关注。神农架生态风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了景区周围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由于生态旅游的发展,当地居民生活日渐富裕。在原居民和景区企业、政府部门的努力下,神农架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神农架生态风景区先后获得“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等称号。神农架生态风景区属于林业生态系统,原始的密林成为众多动植物和鸟类栖息的场所,承担着生态循环和物种基因多样性保护的功能。生态旅游景区往往处在生态循环的关键位置,对于珍稀物种的生存和保护尤其重要[10]。林业生态景区、湿地生态景区和湖泊生态景区起着固碳释氧的作用,绿色植物和湖泊中的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支撑着人类的生存,其中湿地更是被称为地球之肾。随着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国内的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和管理逐步完善。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中,不再片面追求旅游者的享受,更加强调自然的反馈,强调旅游者对自然的贡献。生态旅游的概念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要求旅游景区的开发行为和旅游者的观赏行为能够促进旅游景区的生态可持续。尽管生态旅游要求保护自然,但是并不意味着要完全保持景观的自然状态,适当的人工建设与改造是挖掘旅游资源价值的必要条件。一方面,生态风景区往往存在着交通、住宿、餐饮不方便等问题,制约了旅游者对自然美的享受,需要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来提升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在合理范围内的人工景观的建设,能够提升自然景观的审美效果。探险、垂钓、采摘等游客与自然互动模式的出现,增强了生态旅游的趣味性[11]。因而,在生态旅游风景区的开发过程中,既要注重保护,也要注重开发,关键是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相协调的问题。

三 生态旅游的优势

(一)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旅游对自然环境的需求,要求地方加强对原生环境的保护,保持水体的纯净、大气的清新和自然景观的审美形态。景区管理机构的成立、景区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旅游者行为规范的出台将强化对生态旅游区的保护和景区生态环境的更新与恢复。景区的投入和公众的参与,将给环境修复和动植物保护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人力、物力等支持。生态旅游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效路径,改变了以往人类一味地从自然索取资源的现状,提供了人类社会反馈自然的途径。

(二)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生态旅游对经济社会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态旅游的开展为旅游地带来了就业等机会,促进了旅游地的经济收入;旅游地获得了旅游企业的财税贡献,能够用于地方的民生项目的改善;旅游景区的建设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也带动了地区生活设施的改善;旅游活动的开展使得地区的商业繁荣,便利了居民的生活。因此,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地区产业结构的完善、民生福祉的提升和乡村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四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困境

尽管生态旅游具有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中国的生态旅游已经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12]。生态旅游资源集中的地区生态环境往往较为脆弱,在没有有效的景区管理措施的情况下,游客的观赏和旅游活动所带来的垃圾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将对当地的动植物生命活动和自然生态循环带来负面影响。目前,中国的生态旅游发展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从生态旅游开发来看,存在以下问题:生态旅游项目建设缺少科学的规划,盲目性的开发不仅没有增加自然景观的观赏价值,而且还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生态旅游项目缺乏资金,导致项目开发的程度不高,设施不完善,没有能够取得预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产品形式单一,开发程度不足,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不强。

从旅游者的角度看,旅游环保教育缺乏,对生态旅游的认知程度较低。从旅游管理角度来看,存在以下问题:生态旅游领域的法律缺失,导致旅游者破坏环境的成本较低;生态旅游区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人员的责、权、利不清晰,难以调动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积极性;景区开发和管理人才不足,导致景区开发和管理偏离最优状态。当前,生态旅游的脆弱性较高,受到疫情、气象因素、地质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影响较大,需要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管理制度的优化来提升生态旅游业的弹性。

五 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生态旅游管理

生态旅游法规的完善是实现生态旅游有效管理的基础。生态旅游法规为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监督办法和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制度提供了制定依据。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制度的完善是实现生态旅游景区长期有效管理的保障,只有管理制度得到完善,才能保障居民、企业和环境的利益。

(二)加强生态旅游领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动力。技术性人才能够提升生态旅游区的保护的效果,促进生态景观价值的提升。管理性人才是景区实现高效管理和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石。因此,需要加强生态旅游领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三)发挥信息技术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是实现生态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技术手段。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发挥信息技术在景区设计与规划、景区监测、景区险情救援、景区财务管理和景区人员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提高景区的管理水平。

六 结语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的旅游模式,生态环境也将因生态旅游的发展获得保护。在生态旅游中,旅游者能够在与大自然的互动中放松自己的身心。旅游景区能够获得门票收入用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维护。居民能够从生态旅游中获得就业机会、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政府能够通过生态旅游提高当地知名度,为当地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生态旅游是一种多方受益的合作模式。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名山大川众多,生态旅游业发展良好。当前,中国的生态旅游发展集中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者的数量逐渐增长,生态旅游观念正被广泛接受。

生态旅游具有显著的自然属性特征和可持续特征。生态旅游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变了以往人类一味地从自然索取资源的现状,提供了人类社会反馈自然的途径,也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完善生态旅游管理,实现生态旅游景区长期有效管理。要加强生态旅游领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升生态旅游区的保护的效果,促进生态景观价值的提升。要发挥信息技术在景区管理中的作用。

总的来说,就是要对景区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而促进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旅游者生态旅游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等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