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景区文化旅游资源经济价值分析

2021-11-22 04:19
当代旅游 2021年21期
关键词:刻石泰山景区

王 嫣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山东日照 276800

引言

东岳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为一体,在中华文化形成之初,就被崇拜为神山、圣山,就开始形成泰山文化[1]。泰山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的游客,为泰山周边带来了经济发展。长期的经济发展中,形成了泰山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之间的矛盾。为了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为了更好地认识泰山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本文在遗产旅游的价值认知基础上,定性分析其文化资源经济价值。

一 泰山景区文化资源概况

1987年,泰山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以下从自然地理特征和人类历史文化两个方面阐述泰山景区文化资源的形成。

泰山,又称岱宗,居五岳之首,位于东经117°6′,北纬36°16′,在山东省东部占地2.42万公顷。最高主峰是玉皇顶,其海拔1532.7米[2]。泰山在海拔高度上比不上恒山、华山,位居五岳第三,但是屹立于齐鲁平原的泰山,西是华北平原和滚滚东去的黄河,东沿浩瀚无边的大海,南临汶、泗、淮,其与平原丘陵地带竖直高度相差1300多米,形成强烈的落差,看上去显得泰山格外高大,正如杜甫的描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就形成了人类文化历史中“稳如泰山”“重如泰山”的形象。泰山自然风光雄伟壮丽,具有雄、奇、险、秀、幽、奥、旷等自然特征,有十二座著名的山峰,七十八座崖岭,十八处岩洞,五十八块奇石,十二条溪谷,五十六处潭池瀑布,六十四处山泉,有黑龙潭、扇子崖、天烛峰、桃花峪等十大自然景观,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等十大自然奇观。

至今,泰山保留较好的古建筑群20余处,总建筑面积14多万平方米,其中石坊有十二处,石桥有六座,石亭有七座,铜亭有一座,铁塔有一座。泰山有2200多处石刻,有中国最早的秦刻石,有“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北齐经石峪刻石,有唐玄宗《纪泰山铭》等,故被誉为“中国摩崖刻石博物馆”。泰山有3万多株历经百年沧桑的古树名木,有2100多年的汉柏,有500多年的望人松,有600多年的国宝级的盆景松树“小六朝松”等,故被称为“活着的世界自然遗产”。泰山屹立于中华大地,被誉为“五岳独尊”,除了自然形象的影响,还有其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精神形象的影响。

据现代考古学论证,泰山周围在五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其人类文明早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就已经出现。距今五千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泰山南麓形成的大汶口文化、北麓形成的龙山文化,既对山东的文化有影响,又对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产生影响。齐鲁大地,逐渐成为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地区之一,培育了孔子、孟子等历史文化名人。因此,泰山地区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3]。

泰山文化和泰山精神,深深植根于人类历史文化中,震撼着人类的心灵。《报任少卿书》中,司马迁写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主席引用成“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泰山精神文化形象已经深入到人生观的培养过程中,这种教育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方在古人看来,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是生命起源,蕴含希望的象征。古人常常将东岳视为神灵,常常向泰山祈求风调雨顺、卜测福缘。历代天子更是把泰山看作是权利、地位的象征,都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时期,在泰山脚下,商王建立东都,周天子以泰山为天然屏障建立齐鲁;传说到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七十二代君王到泰山封神,历史有详细记载的封神祭祀、刻石纪功,是从秦始皇开始,随后有秦二世、汉武帝、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帝王封禅泰山,巩固自己的统治。

在封禅祭祀中,泰山也形成了各种流派的宗教文化。战国时,黄伯阳在泰山修道,自此历代道家名人都曾在泰山传经布道,建立道观。直到东晋,高僧郎公在泰山建立佛教寺庙郎公寺,佛教文化开始在泰山发展。

泰山也吸引了一众文人墨客纷至沓来,比如孔子、管仲、司马迁、张衡、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刘禹锡、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王世贞、姚奈、郭沫若等,他们登泰山感叹大自然的妙笔神功,他们赋诗撰文颂扬泰山的自然美和文化美。他们留下的诗文引导游人登山不只是祭拜山神,更是从观赏的角度,探求知识,欣赏美丽,形成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崇高精神的见证[4]。

泰山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中,经过历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系列辉煌的人文景观,与巍巍泰山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泰山的崇高文化形象,构成了泰山独特的景区文化资源。景区文化景观是在封禅、游览、观赏活动过程中,借助泰山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渐入仙境的天然地势创作出来,与地理环境和谐共生。泰山景区文化资源中最具代表的路线是泰山中路,是帝王封禅、百姓朝山进香的路线,是从帝王驻驿的岱庙开始,经岱宗坊、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到达玉皇顶。

二 遗产旅游的价值认知

1972年11月16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17届会议上,通过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公约》。这公约的通过,标志着全球保护世界遗产行动的开始,是一个里程碑。它规定了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基本定义,也是各国申报和管理遗产的基本依据[5]。

世界文化遗产方面,公约第一条规定了文物,它是指具有突出或普遍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的建筑物、雕塑、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结构、铭文、窟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其中从建筑形式、景观地位上都具有文物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构成了建筑群。其中人造的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及考古遗址等被称作遗址。

世界自然遗产方面,公约第一条同时也规定了自然遗产的定义。具有突出、普遍的审美或科学价值的物质或生物结构构成了自然面貌;具有突出、普遍的科学价值和保护意义的地质、自然地理结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构成了自然生态区;具有科学、审美价值和保护意义的天然名胜区构成的自然地带。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融合,形成了文化与自然遗产。但不是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简单的组合,而是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与自然的杰作。

文化景观遗产是在1992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上提出的,它的设立是根据公约中第一条“自然与人类的共同结晶”的规定,它与文化遗产、双重遗产的区分规范是《执行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准则》第36条规定的。文化景观遗产是在客观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类在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的制约和推动下发生的人类与自然的共同结晶。文化景观遗产必须具有突出、普遍价值和明确的地理区域,并能反映该区域独特的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泰山景区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其景区景观具有文化和自然深度融合的特征,构成了泰山景区独有的文化资源。其产生的经济价值,不仅体现在科学价值方面、历史文化方面,还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方面。

三 泰山景区文化旅游资源经济价值定性分析

(一)教育价值

泰山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有丰富的文明史迹,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精神的标识。巍峨雄伟的泰山上,悠久的文化长河中,有一群挑山工,不畏风雨、不畏寒暑、不畏艰难,脚踏实地、坚韧不拔、勇于担当、奋力攀登、勇往直前,常年为泰山搬运物资。现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泰山上的职业挑山工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即使如此,挑山工精神仍然存在,人民大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更要学习和传承挑山工一步一个脚印、咬定青山一往无前的精神。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对泰山挑山工精神给予肯定[6],提倡永不懈怠、一往无前的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以挑山工精神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挑山工精神推动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二)科学研究价值

考古学挖掘鉴定的远古文化遗存表明:四五万年前,泰山自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即泰山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传说,伏羲、黄帝、舜、颛顼依泰山而生。秦始皇大一统之前,已经有七十二位君王登泰山刻石记号。秦、汉、唐、宋、清等各帝王封禅泰山,建筑庙宇,塑造雕像,刻石题字。伴随佛、道教入住泰山,庙宇、道观遍布泰山。至今保护较好的泰山古建筑群占地十四万多平方米,有二十余处,此外还有石坊、石桥、石亭、铜亭、铁塔。泰山的刻石更具有研究价值,最早有秦刻石,至清,历代都有,时间跨度大,特别是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设计无与伦比,被称为中国摩崖刻石博物馆,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书法等的重要实物资料。历代文化名人朝山揽胜,挥毫泼墨写就了浩如烟海的赞誉泰山的诗文。在历史文明的长河中,人类建造的古迹、设计的刻石、诗歌美文,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是珍贵的研究史料,这就是丰富的、珍贵的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泰山文物古迹。

(三)历史文化价值

泰山的文化价值体现在泰山历史、泰山祭祀、泰山宗教、泰山文学、泰山民俗文化、泰山风水文化等方面[7]。因为东岳泰山是大汶口文化、龙山原始文化、上周文化的发祥地,所以泰山被神化,古时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都将泰山看作神的象征。自先秦至清王朝,记载有十二位帝王先后封禅泰山,以维护、巩固政治统治,前后延续数千年,形成世界历史上特有的文化现象。

魏晋时期,道教、佛教、儒家三教共存于泰山,泰山从帝王封禅到宗教活动的盛行,被进一步神化。泰山上大多宗教建筑都是道观,而且道观经常建在登山的必经路段,道教成了泰山宗教的主流。这就是泰山的宗教文化现象。

唐、宋、金、元时期,泰山文学创作发展到了高峰,形成了泰山学派。自古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历代学者留下近两千首诗歌盛赞泰山的美、泰山的灵,描述泰山自然景观、文物遗迹、古建筑等。泰山刻石,以及描写泰山的小说、游记、散文、戏剧等都展现了泰山的历史文化底蕴。

民间信仰和登山祭祀形成了泰山民俗文化,有民间信仰碧霞元君、东岳大帝、泰山石敢当等。到明清时期,百姓登山进香发展到了高潮。而民间信仰的范围扩大,南至福建沿海等地。这就是具有泰山文化独特风格的泰山民俗。

(四)经济价值

泰山景区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最终导致了泰山景区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升级,第三产业旅游业兴盛起来。一带一路的建设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保障。经过城镇化发展和精准扶贫工程的实施,百姓大众的生活物资需求种类和数量上得到满足。此时,当人们在工作劳动之余会自发地追求精神上的给养,会选择有文化价值追求的活动项目。更多的人走出家门,感受城市文化,甚至走出生活的城市,探寻其他有文化涵养的地方,泰山景区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泰山景区文化资源不仅能为游客提供在自然风光中享受历史文化古迹的盛宴,而且通过游客到泰山景区旅游消费,带动泰安及泰山附近城市的经济发展,发挥泰山景区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

四 结语

世界双重遗产的泰山文化的产生伴随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整个过程,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缩影。泰山景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旅行,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但是景区的旅游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多有损景区的问题,比如游客数量过载,对文物造成了或轻或重的损坏;城市化的建设对景区文化遗产的完整性造成了破坏。如何在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寻求平衡,成了景区发展的关键问题。

上述问题的产生是因为人们对景区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不清楚,从未进行过价值评估。在本文定性分析景区文化资源经济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定量分析,评估出泰山景区文化资源经济价值。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形式阐述其经济价值,既能让游客从感性上认识泰山景区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又能从理性上认识景区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从而引导人们既能自发自觉的保护泰山景区文化资源,又能激发人们提出和实施更好的保护措施,更好地保障泰山景区文化资源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猜你喜欢
刻石泰山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玉出泰山 国泰民安
『摘牌』
“摘牌”
谈秦七刻石
某景区留念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海中刻石 拙中取意
秦始皇刻石还剩多少
重建祖屋之刻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