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个思维能力”探析新冠肺炎疫情后如何坚持人民立场的问题

2021-11-22 12:57李丽李婷
就业与保障 2021年4期
关键词:疫后党员干部群众

文/李丽 李婷

党中央为了做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新冠肺炎疫后重振中坚持人民立场不动摇,提出了一系列举措。笔者认为,可以从“五个思维”的创新角度来认识。具体为:一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抓住关键;二要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把握疫后重振的发展趋势;三要统筹全局,打好疫后重振总体战;四要加强底线思维,守好人民群众这条底线;五要破旧立新,因时制宜,有针对创造性地做好疫后重振工作。

一、加强辩证思维能力——抓住疫后重振的关键

辩证思维指面临某一个或是某一系列问题时,具有找准问题关键点,并能从难点疑点中找出问题规律的能力。疫情发展至今,我国取得了稳定控制,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疫后重振成为首要任务。其中,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是疫后重振的关键问题。党员干部作为疫后的指挥者,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各司其职,认真落实好上层下达的命令和任务,担起自身的责任,针对各省大、中、小城市的疫后恢复状况进行调研落实,并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恢复状况“对症下药”。其次,由于农村地区是疫后重振的难点地区,因此需要运用好人民群众的力量,带领人民群众做好农村地区重振工作。目前,农村经济来源多依赖于农产品销售,疫情隔离直接造成了农产品滞销和商业链的断裂。为此,党员干部要深入农村,依据相关政策对其进行农业扶持,促进农业生产、扩大有效投资,激励农民积极投入到农村农业复兴发展中。同时,要做好人民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当其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后,会产生不安心理,可能会导致社会矛盾激化问题的产生。因此党要抓好人民群众这个群体,安抚民众在疫情影响下产生的不良情绪,保障人民生活质量不受损害。只有做好群众工作,疫后重振才能稳步进行。由此可见,找准问题的关键点,是疫后重建的重中之重,为使疫情影响效果降低,疫后重建工作效率最大化,需要党员干部提高自身的辩证思维能力。

二、加强历史思维能力——把握疫后重振的发展趋势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中所说的话[1]。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让我国在灾后、疫后重振工作中总结出相关经验。如:2003年的非典病毒,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挑战的困难,在病原不明、物资缺乏、技术落后的劣势下,中国人民凭借自身之力打赢了这场战役,并大力开展重振工作。因此,针对此次的疫后重振工作,党员干部可以学以致用,结合国家之前针对类似的疫后重振方法,分析比较异同点,从而快速找到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重振方法。例如:通过两次疫情,总结出掌握不同形态下经济形势的重要性,两次疫情都呈现出线下经济大幅跌落,线上经济整体上涨的趋势;第三产业中具有出行和聚集属性的行业,呈季度下滑趋势进入空窗期,而批发零售行业呈现逆增长趋势。因此,针对此次疫后重振,可以借鉴非典疫后重振的部分可行性措施,重点扶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同时适当调控行业市场,以免出现供过于求、通货膨胀等现象。此次疫情也增强了人们的健康意识和卫生环保意识,从而带动了保险、食品百货、医疗等行业的市场需求,也为疫后重振提供了可行的方向。此外,由于国外疫情还未明朗,为防止疫情卷土重来,党员干部还需借鉴以往防疫工作中的经验,并结合疫情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运用到疫后重建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完善指导工作,避免人民群众陷入恐慌,造成内乱,进一步防止国外反动势力趁乱渗入国内,影响国家的和平稳定发展。党要深刻总结历年来国内外面对突发重大事件的发展规律,提高自身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为疫后重建工作做出正确的导向。

三、加强战略思维能力——统筹疫后重振的全局

战略思维是指在面对事物时,具备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方向的能力,具有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特征。战略思维能力的强弱与国家发展和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培养战略思维能力有益于社会发展的远程选择和宏观谋划,从而谋求国家长远生存和社会的整体进步。对于疫后重振同样需要加强战略思维能力,党员干部需要做到放眼全局,从整体大局出发,全面地看待问题,剖析疫后社会主流发展趋势,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站在人民的立场和角度去进行疫后重建工作,对疫后国内发展的实际状况做出相应的统筹部署。具备一定的前瞻性,从疫后整体的发展局势出发,要意识到重振的重点在城市,难点在农村,基于这两点去谋求重振的长远发展。在重点城市重振方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逐步恢复聚集性行业的营业,并依据其受损情况进行产业帮扶和税收减免,或与其他相关行业形成产业链,使其最快速度恢复发展。难点农村重振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助力疫后扶贫行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投身疫后脱贫攻坚主战场,深入走访群众,收集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总结群众的现实需要和未来需求,阶段性地制定农村农业发展的策略和计划。同时,要意识到我国疫后重振建设不仅是关乎我国的发展前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世界的发展前途,因此党员干部在坚定人民立场不动摇,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的基础上,既须立足当前疫情提出可行措施,又须放眼长远出台相关政策以应对突发性危机;既要熟悉国家的疫后状况,又要把握世界其他国家乃至地区的疫情发展状况,冷静抉择、谨慎从事、谋定而后动。

四、加强底线思维——坚守疫后重振的群众底线

底线是不可逾越的界线。在疫后重振中,党仍需坚守人民群众这条底线,尽最大可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原则,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到明确认识。目前仍有个别城市存在疫情患者,疫情防控不能放松警惕。疫后重振不仅是国家政府的责任,也是人民群众的责任,需要联合一起行动。因此各省市党员干部仍要建立好疫情防护所,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也要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为避免疫情二次暴发影响扩大,党要解决好二次暴发疫情城市人民在防疫期间的衣食住行问题,加大物资储备,防止个别人趁机哄抢物资、抬高物价的问题,保障人民利益不受侵害。疫情为我国各行各业带来困境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尤其在遭受长达半年之久的封城闭门不出的情况,刺激人民消费,带动了疫后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服务行业、餐饮业、影视娱乐行业等获得了“起死回生”的机会,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商贩以此谋取利益的情况,因此党员干部要做好市场调控,适当调节经济活动,保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行。此外,由于疫情具有不可控性,党要做好防范准备,避免再次因突发状况陷入两难境地。党要根据当前疫后中人民的现实情况做出预警,尽力化解潜在的风险。做好疫情长期战的准备和疫情常态化的准备,加快医学界对疫情病毒的分析和疫苗的研制,争取为人民群众谋划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的赠予者,只有始终坚持和运用人民群众这个底线,才能有效化解风险,确保国家稳步发展,共同战胜疫情。

五、加强创新思维——开拓疫后重振创新能力

创新是指具有新思想新创意,从常规中另辟蹊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2]。”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党要因时制宜,根据疫后的现实状况展开适宜的部署,制定疫后重振阶段所需要的方针政策,确保将疫情对人民群众的影响最小化。同时也不能一味照搬照抄传统应对灾害疫情的老套路。要打破以往的思维套路,不能一味依赖于政府党员干部做好重振工作,党员干部只是作为重振工作的指挥者,最终还是要具体落实在人民群众的身上,政府、企业和群众应形成一个循环链,由政府下达相关文件政策,企业进行招商引资吸纳人才,群众做好具体事情的落实,形成政府出谋划策,企业出纳资金、群众出人出力的合力的联合模式,共同重振遭受疫情影响的家园。也要做好重振区域划分,根据受疫情影响程度的大小,将疫情重振工作进行难度等级划分。例如湖北地区的城市,应作为重振的重点,加大对当地产业及人们生产生活的帮扶和助力,其他受影响程度较小的地区根据实际受损情况进行相应的补贴和帮扶。但也要注意避免部分企业或群众因社会救济而产生消极怠工心理,群众不要过于依赖帮扶政策,帮扶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产业和人民生活发展寻求适合自己的长期发展的方式方法。目前我国国内疫情趋于好转,国外疫情形势严峻,我国一方面,要本着和平外交的原则,在不触动双方利益的情况下,与国外人员做好疫情防护准备,必要时切断与国外人员的直接接触联系;另一方面,做好与国际界限之间的防控,尤其是国与国交界的三不管地带,建筑好隔离带、疫情监测和人员出入境管控,防止偷渡等非法入境行为,以免国内边界城市疫情的复发。面对未知的疫情状况,党必须在求新和求变中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发散思维,破除以往的惯性思维和思想禁锢,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的局面,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从而领导和团结人民群众共同打好这场疫后重振之战。

六、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严重考验和挑战,在此次疫后重振当中,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从人民立场出发,联合群众共同打赢这场疫后重振的民生保卫战、经济发展战。疫后重振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对我国社会制度的肯定,是对党一直以来所贯彻的思想的肯定,起到促进我国社会稳步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猜你喜欢
疫后党员干部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类命运共同体助推全球抗疫与疫后重建
汇聚起加快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湖北人大关于奋力夺取“双胜利”的决定出台前前后后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疫期财政的应对 疫后财政的支持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