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校园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研究

2021-11-23 06:57尚大海
武术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德育校园

尚大海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1 前言

中国“土生土长”的体育活动相当丰富多样,如马球、摔跤、围棋、武术、拔河、踢毽子等等,古来有之,至今风行。这些传统体育有着鲜明的东方文化特征,流露出先民的聪明才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也充分体现了体育运动所包含的哲学内涵、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古往今来,这些传统体育蕴含的文化具有很好的德育功能。高校校园体育虽然多以西方竞技体育项目为主,但中国传统体育一直以来是高校校园体育建设的重要资源。尤其是在回归传统,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传统体育文化是高校体育发展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在文化的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传统体育文化不应只是浮光掠影,更应该深植于众多高校校园,在高校校园传承下去。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高校校园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数据库等检索方式,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等关键词,检索出相关文献,并查阅有关体育、德育、学校体育学的书籍、期刊等相关资料,对所有文献进行分析整理,深入了解本研究现状,为论述提供理论依据。

2.2.2 访谈法

实地到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比赛现场,走访河南各高校代表队领队以及各高校的体育学院专家,深入征求对高校校园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现状研究的意见和建议。对高校体育教师、大学生等进行访谈,了解当前高校校园传统体育文化开展现状。

2.2.3 逻辑分析法

采用归纳、演绎、类比、综合等分析方法,对调查过程中的资料收集、研究成果进行整理,结合实际情况逻辑分析处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传统体育文化注重德育,是良好的课程思政元素

德育是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而狭义上的德育则专指道德教育。“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古代六艺中“射御”要求一切行为合乎礼仪,体现了鲜明的德育特征。近代民国时期的“军国民学校体育”推行兵士体操,尚武崇德,被作为一种救亡图存、振奋民族精神的思想教育手段。传统体育文化中的道德意识、规则意识、爱国精神等符合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可以说,依托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德育是作为实现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以及个性心理建设而进行的教育,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切实要求,也是思政教育全面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内在要求。为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充分发挥传统体育文化德育的实效性,有效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引领高校大学生为社会主义事业砥砺前行。

3.2 高校校园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机遇、挑战

3.2.1 高校校园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机遇

第一,当下大学生伴随着新世纪新时代的光辉奋发成长,在小学、中学体育课堂中,就已经接触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和游戏。从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和兴趣需求出发,丰富高校体育课堂内容,开展多彩的传统体育项目,营造校园传统体育文化氛围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神往古代传统是人们试图摆脱现代社会俗气所做的一种努力。”在信息、文娱、体育健身等大爆炸的时代,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西方体育,开始从传统体育中寻找兴趣和乐趣。崇尚和谐自然的传统体育文化,凝结着先民的生活智慧和经验,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也具备西方体育培养学生的勇气、坚持、自信心、竞技性、决心、公平意识、规则意识、合作意识、牺牲精神等。走访发现校园大学生们开展多种多样的社团中不乏关于传统体育的社团,大学生主体主动转变为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人,参与到传统体育活动中去。

第二,传统体育文化是体育课堂的补充。不知何时,“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这句话成为网络和生活中的调侃。一是人们对体育的认知不全面,二是体育老师要反省自己:多年的体育课是否都是千篇一律?学生没有从体育课堂学到技能,没有从体育中感受成长和顿悟。体育课堂沿袭多年的教学模式,是否可以大胆创新和实践,在各项体育课堂中穿插入传统体育游戏,尤其是孩童时代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改良设计传统体育项目,增加课堂的新颖性,使课堂有深度和厚度,学生能真正体会到体育的力量。

3.2.2 高校校园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挑战

校园文化是广泛的、多元的,学生主体各有各感兴趣的文化。缺乏学生主体的参与,校园传统体育文化空有外壳,传统体育文化的德育价值也将很难实现。受西方现代竞技体育文化的冲击,大多数学生更易于接受便捷、简易的现代体育活动。学生主体在思想观念上主动成为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少之又少。高校校园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按照西方体育竞技项目而建造,很多传统体育项目需要器械,校园只有一小部分传统体育项目可以借助已有的场地或场馆进行。教师队伍偏西方竞技体育,缺少专业方向的师资力量。师资队伍多数也对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解不够透彻。在体育课程改革上,更是实践创新的太少,彰显不出传统体育文化的实效性。

3.2.3 高校校园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现状

笔者走访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比赛的河南参赛的各高校代表队领队和教练,了解到目前有着学校特色传统体育的有:河南大学的石锁、秋千、太极拳项目;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的射艺、武术和毽球项目;河南城建学院的蹴球项目;黄淮学院的陀螺;平顶山学院的柔力球和舞龙项目;洛阳理工学院的抖空竹、跳绳项目;南阳师范学院的板鞋竞速和高脚竞速项目;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的龙舟项目;郑州大学西亚斯学院的民族健身操等等。这些学校领导重视传统体育文化,尤其是亲眼目睹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精彩的传统体育项目比赛后,纷纷表示将向学校申报增加一些传统体育项目的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校园传统体育文化建设。这些高校自身也有着优质的师资力量,开展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学生群体中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在这些特色传统体育的引领下,校园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较好,传统体育文化的文化价值正在重新回归到当代大学生们的视野中。学生受传统体育文化的熏陶,更加注重在身育锻炼过程中的道德修养,为人处事多体现中庸之道、和谐、自然。就高校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现状和传统体育文化建设情况而言:其中95%的高校非常注重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90%的高校希望开展更多可行的传统体育项目来增添校园传统体育文化;所有高校都认可体育本身就是一种思政教育,传统体育文化是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

4 高校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路径

4.1 打造特色传统体育项目,彰显特色校园传统体育影响力

当今大学生已不在满足校园固有的西方体育项目,传统的武术和健身气功有一定的群体练习,而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项目并没有走进校园,很多大学生甚至闻所未闻,结合学校自身条件,推广几项传统体育项目,像平顶山学院的舞龙、河南大学的石锁、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的毽球等,引领校园传统体育风,打造其特色。

4.2 优化师资,优化课堂,创新体育课程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自身传统文化水平,发挥教师一专多能,打造强有力的师资。大学体育课堂按照两个课时100分钟的时间进行,学生在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掌握一项基本体育技能的同时,可以从准备活动时间、放松环节时间,利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编创些新颖有趣的游戏来丰富课堂内容;或将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课堂,创新课堂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乐趣和精神力量,点燃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中西体育文化共进。整合校园体育文化资源,大力协同发展,如:组织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制作墙报专刊等。

4.3 社团、协会、俱乐部、大师工作室的形式,为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注入活力

鼓励有传统体育特长的学生组织建设社团、协会,以社团或协会的形式扩大影响力,传播传承传统体育项目,制定社团活动学期学年计划。比如:学会学精一套拳。既锻炼身体,又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让学生从中收获颇丰。借鉴社会俱乐部,例如射艺,联合社会上的古典射艺俱乐部,走进高校校园,校企合作,让大学生们切身体会到古典射艺技术和文化礼仪。引进大师工作室,例如: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张东武太极大师工作室,通过大师影响力,带动了校园传统体育的快速发展,学校教职工和广大学子切身感受到了太极传统文化带来的修心养性,学校春季田径运动会上千人太极展演震撼人心;秋冬季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月中的千人八段锦更是让人精气神充盈;学校工作日每天10:00-10:30的工间操选用 了健身气功,教职工踊跃参与,得到了河南电视台的报道与宣传。

4.4 利用多种文化传播媒介,在校园广泛传播

加快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促进传统体育文化与当下社会主流相融合,创新传统体育文化价值的表达方式。利用微信公众号、直播平台等信息网络传播平台,广泛宣传传统体育,包括其具有特色的运动方式、对个体生命健康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本质等,提升大学生们对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度和对传统体育文化现代性的价值认同。

4.5 充分利用体育“第二课堂”

除了利用体育课教学、开展社团协会、合理分配利用场地外,课余体育锻炼也是有力传承的途径。某高职院校体育部教授就表示:本校下午四点半以后是不排课的,合理分配体育部教师按项目有组织的指导大学生进行锻炼,督促学生逐渐养成锻炼习惯,不间断的组织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组建各项目体育代表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实现自我价值,塑造自我。

5 结语

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对现代高校校园文化的补充,应该积极地进行传承和保护。挖掘传统体育文化的德育价值,有效发挥于课堂思政;优化师资,优化课堂,创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校园体育文化课程建设;打造特色传统体育项目,彰显特色校园传统体育文化影响力;以社团协会、俱乐部、大师工作室的形式,为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注入活力;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相关竞赛活动;利用多种文化传播媒介,在校园广泛传播。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德育校园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