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价值、问题与实施方法

2021-11-27 23:00欧惠中
幸福家庭 2021年13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生活化幼儿园

欧惠中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既是保证幼儿良好发展的关键措施,又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目前,幼儿园教学工作普遍存在思想认知误区、课程内容单一等问题。幼儿园要想科学合理地实现课程生活化,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丰富课程内容,完善教学手段。本文概括了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误区,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以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一、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价值

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园实现课程生活化,要将幼儿生活与教育内容相融合,在教学中渗透生活化理念,从生活角度解读教育内容,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培养幼儿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凸显幼儿园教育的人文价值,开展特色化教学活动(如图1)。

图1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儿园在安排教学课程及设计教学内容时应结合幼儿的具体特征及其生活环境,科学规划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让幼儿能学习到更多的生活常识,实现知识与生活的有效转化,让幼儿在实践感悟中提高自身素养,从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幼儿园生活化的课程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第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有助于推动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幼儿形成品德、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为了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教师在规划课程时应融入更多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帮助幼儿理解学习内容。

二、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知误区

现阶段,在幼儿园教育中,部分教师不能合理安排幼儿课程,对幼儿生活习惯的认知较为片面。部分教师只是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并没有在实际生活中挖掘教育内容和教学元素,只是以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强制性要求、约束幼儿,忽视了幼儿的天性,不利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二)课程内容单一

部分教师虽然将幼儿园主题活动与幼儿生活紧密结合,尝试通过融入生活化资源引导幼儿认知生活,但由于幼儿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幼儿无法体验生活细节,因此难以达到生活化教育的目的。此外,部分教师设计和安排的课程内容与生活化的课程内容处于彼此独立的状态,无法将教学素材与生活素材加以整合,这同样不利于幼儿园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实施方法

(一)转变思想观念,深化思想认知

幼儿园要深化对生活化课程的认知,才能推动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教育的发展。幼儿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选择直观的、幼儿易于理解的教学内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循序渐进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不能只注重幼儿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等特点,制订完善的教学方案,以满足幼儿自主探索的需求。

(二)将生活化渗入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

第一,设置生活化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设置往往会直接影响整个幼儿园课程活动的开展。为此,设置生活化的课程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幼儿的年龄较小,身心发育尚未成熟,教师在设置课程目标时,应客观考量目标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例如,教师在组织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比比谁找得快”时,可以选择一系列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幼儿快速找出椭圆形的物品,通过设置一定的难度,激发幼儿的兴趣,以調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此外,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目标还要保教结合,要让幼儿明白什么时间段应做什么事情,如活动后要收拾玩具、吃饭时不能打闹、如厕后要清洗双手等。

第二,设计生活化课程内容。幼儿园将课程内容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对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教师要善于总结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科学、合理地选择课程内容。例如,在中班开展主题科学活动“比比谁爬得快”中,教师需预先准备不同材质的纸张,包括硬卡片、作业纸、卫生纸等,让幼儿通过触摸纸张等方式,感受纸张的厚度、软硬度和细腻度。随后教师将不同材质的纸张同时浸泡在颜料水中,让幼儿观察哪种材质的纸张最先被浸透。此类活动使用的道具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材料,幼儿用肉眼轻松观察到实验结果,这种方式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幼儿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时,既要注重课程内容的趣味性,又要充分考虑幼儿对课程内容的接受能力。

第三,创新生活化课程实施方式。课程实施的方式直接影响幼儿接受知识的快慢。教师与幼儿的对话是生活化课程活动最基本的形式。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利用生活化的语言与幼儿进行沟通,为幼儿提供人性化的指导和必要的帮助,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教师在讲解《爱丽丝梦游仙境奇遇记》这个绘本故事时,可以引导幼儿学习主人公爱丽丝的坚强、勇敢、善良。教师可以利用“做梦”一词贴近幼儿的生活,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共同参与生活化主题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和家长根据自己家里的装修风格,共同绘制一幅家庭画像,挂在客厅中;或者让幼儿和家长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共同制作一道菜肴(如图2与图3)。这些丰富多彩的亲子主题活动,不仅可以将课堂教学与生活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还可以增近亲子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图2 幼儿和家长共同制作菜肴

图3 幼儿和家长共同制作菜肴

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四,注重生活化课程的课后拓展。理论是实践活动的基础,而实践活动是检验理论的重要途径。生活化课程的课后拓展,是指教师要引导幼儿将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这样既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又可以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例如,在幼儿园举行的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小兔”中,教师可以邀请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活动任务。教师可先出示一张简陋的房间图,介绍活动内容:小兔搬家了,这个房子里都有什么,小兔在新房子里生活得很不方便,你们可以帮助它吗?随后教师可设置一系列生活化的问题,如洗碗的时候要用什么才能洗干净、衣服和袜子需要分开清洗吗等。生活化活动的课后拓展既可以让幼儿在生活实践中检验知识,引导幼儿感受学习的乐趣,又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总而言之,在实现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幼儿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以及行为习惯等,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用平和友善的语言,拉近师生距离,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广西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生活化幼儿园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我爱幼儿园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欢乐的幼儿园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爱“上”幼儿园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