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鼻旁窦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及影像特征分析

2021-11-28 16:41吴冠华
医药前沿 2021年4期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鼻腔

吴冠华

(贵港市港北区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西 贵港 537100)

鼻腔鼻旁窦腺样囊性癌在临床上并非一种常见的肿瘤类型患者的鼻腔鼻旁窦腺样囊性癌,以鳞癌最为常见[1],在所有的鼻腔鼻旁窦腺样囊性癌患者中,大约有80%的患者为鳞癌,而腺样囊性癌,在目前临床上的数量最少,患者在发病后肿瘤的生长速度较为缓慢,并且患者的病情早期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肿瘤呈现浸润性增长,患者有神经浸润和沿神经扩散[2]。在对患者进行病情检查时,现代临床医务人员发现CT 检查在临床上均有一定的特点,医务人员建议在患者治疗前接受详细的影像学检查,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建立完善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更为顺利[3]。本次研究将2018 年9 月—2020 年9 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中收入的21 名鼻腔鼻旁窦腺样囊性癌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鼻腔鼻旁窦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和肿瘤特征,对患者后续治疗的工作提供参考,现将结果与方法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 年9 月—2020 年9 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内将我院中确诊的鼻腔鼻旁窦腺样囊性癌患者21 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采用CT 检查,可确认患者的病情,本次研究中患者的年龄为51 ~83 岁,平均(70.35±4.16)岁,在本次研究中,男性患者共13 例,女性患者共8 例。纳入标准:患者不合并全身性疾病或器质性疾病;患者符合相关临床标准,并可耐受手术治疗;患者具有正常认知功能;患者个体状况稳定,可接受后续随访。排除标准:在三个月内患者未接受过临床实验或相关治疗;患者对于治疗或者实验步骤存在主观耐受性差的状况;患者缺乏良好的实验配合认知,或患者家属不同意本次实验开展。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由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CT 检查,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合理的参数调整,在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查时,与患者静脉内注射60%离子型或非离子型碘对比剂。

2.结果

在实验结果中发现所有患者的肿瘤状况依旧较为明显,其中有6 例患者的肿瘤发生于患者的鼻腔部位,上颌窦肿瘤发病例数为16 例,其中包含9 例左侧上颌窦患者与7 例右侧上颌窦患者,在16 例上颌窦发病的患者中,共有14 例患者的软组织并未充满整个窦腔类似于窦腔有息肉样粘膜或者肿块。

患者在临床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骨吸收以及破坏情况。未占满上颌窦的14 例患者中,患者的上颌窦窦腔骨壁浸润性吸收破坏,而充满豆浆的患者中,豆浆有明显的扩大状况,并且伴随浸润性的骨破坏,对患者的机体功能影响较为明显。

在本次研究中,大部分患者的肿瘤呈现圆形或类圆形患者的肿瘤大小为3 ~7 cm,而患者的肿瘤组织表现为窦腔内不规则软组织影及病情特征类似于息肉或者肿块。

经CT 检查,所有患者中有18 例患者的肿块出现密度不均的情况,在图像内部多有大小不等的斑点或斑片状囊状低密度区。在16 例患者接受增强扫查后,14 例患者的亮性区域,有明显的透亮区域患者的软组织经平扫确认密度较为均匀。经检查6 例患者中,有两例患者出现软组织肿块的情况及信号为中信号和高信号为主进行,增强后肿块有明显强化特征。

3.讨论

鼻腔鼻旁窦腺样囊性癌在目前临床上又被称为圆柱瘤形腺癌,鼻腔鼻旁窦腺样囊性癌在目前临床上以呼吸道和鼻腔为多见其次为患者的上颌窦和鼻咽部位,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这种病症的组织学营特点为有多个不同形态的囊性,间隙周围是恶性上皮细胞包绕,患者呈现为假囊性结构,患者的肿块大多为圆形,有时呈现结节状或无包膜的情况[4]。

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中发现[5]女性患者相较于男性患者来说可能略多患者在发病初期其症状较为隐匿。虽然鼻腔鼻旁窦腺样囊性癌主要以浸润性生长为主,患者肿瘤组织间隙向周围扩散,与周围的组织缺乏清晰的界限,这种病症在早期就会对患者的神经造成侵犯,这也是这种病情表现的特点。这种病情无论大小和分化程度,均具有浸润和侵袭的特点,这种特点与患者的肿瘤组织病理学上肿瘤无包块或包块不完整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当患者的肿瘤组织局限于窦腔的某个骨壁尚未在患者的整个窦腔内充满时,患者的影像学显示窦腔的骨壁出现局部吸收破坏,而当肿块生长,直至充满整个窦腔,实在CT 检查结果中,患者呈现膨胀型扩大以及骨壁吸收破坏的情况,并且还会对周围的组织结构造成侵犯[6]。

鼻旁窦感觉神经由三叉神经眼支和上颌支所支配。上颌支的分支牙槽后神经分布于患者的上颌窦粘膜,在对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分析后,发现患者肿瘤组织的侵袭以及浸润神经主要以跳跃性不规则生长蔓延为主,患者主要表现为引力扩散类型,在对患者进行影像学分析时[7],可见其神经有明显的增粗和强化或表现为异常信号,在CT 检查中可见神经通过管孔扩大的骨破坏,并且可见患者有明显的软组织浸润状况,检查患者的框下列脂肪组织完全消失,并且有条索状软组织增生的情况,在对患者进行病情分析时,发现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神经增粗和强化表现,提示患者的肿瘤已经对神经造成侵袭

在对患者进行病情分析时,发现患者的鼻窦并不会出现明显的损伤,但患者的鼻窦骨壁呈现广泛性的溶骨性破坏,有时也会对患者的神经造成侵犯,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采用病理组织活检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而患者如果病情为肉瘤,则以恶性淋巴瘤较为多见,患者在临床发病时有发热和血象异常的情况,患者的颈淋巴结肿大,并且肿块侵犯窦腔外结构不如癌肿迅速和严重,所以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侵犯部位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基础诊断,这对于患者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来说有一定的促进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21 例患者中经CT 检查,有18 例患者的肿块有明显的密度不均情况CT 增强扫描,这种症状表现,主要是由于患者的病灶部位有多个形态,不同的男性间隙周围为恶性上皮细胞包绕过而形成假囊性结构,在对患者进行CT 检查时,可见其中存在明显的低密度区情况。

CT 检查是现代临床上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检查方式,这种检查方案能够快速且准确的对患者的机体状况进行采集,确认患者的病变是否存在囊变,而CT 平扫应用于患者的病情诊断中,能够准确的显示患者的病变与血管之间的关联,通过三维+增强影像来进行诊断,能够对患者的胰腺进行任意角度的旋转,并且还能帮助医务人员建立任意层面的图像,能够根据患者的组织改变进行相应的分级,对于有良好的诊断和鉴别效果。

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医务人员认为CT 检查的最终效果有助于显示患者的肿瘤密度和骨破坏范围,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无论患者选择何种影像学方案,医务人员都需要将其与其他的腺体癌症相区分,避免出现误诊的情况而影响患者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鼻腔鼻旁窦腺样囊性癌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以圆形和类圆形肿块为主而肿块内部有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囊性区囊腔呈现膨胀性扩大或骨壁呈现侵蚀性吸收破坏患者的病情疼痛感有沿三叉神经蔓延的特性,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是应用CT 和MRI 检查,可以基本判断患者的病情和患者的血流状况,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腺样囊性癌鼻腔
鼻腔需要冲洗吗?
乳腺腺样囊性癌1例
SRSF2、HMGA2和Caspase-3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及其前驱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外阴腺样囊性癌复发超声表现1例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清洗鼻腔治感冒
294例老年人腺样囊性癌的统计学分析
宫颈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ITX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
鼻腔泪囊吻合术后鼻腔吻合口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