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单元教学模式,感知数学整体之美

2021-12-02 07:15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实验小学杨碧娟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3期
关键词:小数整体知识点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实验小学 杨碧娟

著名的教育家叶澜教授曾经提出,在课堂教学研究时,教师要注意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多重关系,以求整体效应;二是学生生命活动诸多方面的内在联系、相互协调和整体发展。单元整体教学就是单元模块教学的核心部分,与单纯的一节新课教学相比,单元模块教学更能总揽全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此教师要积极构建单元模块教学模式,提升教材解读能力和数学素养,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感知数学的整体之美!

一、通读教材,对比阅读

首先,教师要带着问题通读教材。教材是课程资源当中的核心资源,而单元是教材中最重要的组成单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数学课程标准》,带着问题认真钻研教材,在通读教材之后,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对教材的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顺序方面等进行合理的调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教师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每单元为整体来制订单元教学目标及教学计划,将局部教材和整体教材综合起来进行备课,不孤立地去看待教材中的某一个教学内容,注重把每个单元、每个课时、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串联起来。

其次,学生要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数学需不需要进行阅读?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各章节之间跨度较大,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简易方程》,第六单元是《多边形的面积》,属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在进行具体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整册教材,对整册的教学内容先有个基本的认知。还是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为例,学生在通读教材时,对教材的编排感到很惊奇:第二单元《位置》和第四单元《可能性》在二年级、四年级都学了,为什么五年级还要学?是否增加了什么新知识点?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是不是和整数乘除法有联系?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应该不难吧?因为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了。只有第五单元《简易方程》从来没学过……无论学生给出了怎样的阅读反馈,教师都对学生发掘信息的过程予以充分的肯定,这样学生就会克服畏难情绪,能够对分析理解较难的数学逻辑产生自信心,体验到探索信息的快乐和成就感!

二、优化结构,有机整合

数学教材是由一个个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的单元构成的,数学知识体系的呈现遵循“由易到难,从低到高,螺旋上升”的原则。根据学生客观的认知规律以及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将单元某些学习内容有机整合,进行适当调整,优化教材结构。以《小数乘法》的教材编排为例,学生在二年级开始学习掌握了整数乘法,三年级的时候初步接触小数,会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但是在四年级整整一学年没有接触到小数知识,大部分学生知识遗忘多,特别是在暑假之后,教材编排把较难掌握的大单元知识呈现出来,学生在心理上、知识储备应用上还不够丰富,对于知识的掌握就会存在较大的缺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本册“位置”“可能性”编排在第二、四单元,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接触,很容易掌握,特别是可能性的知识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可以把这两部分的知识调整到前面教学。小数乘除法这两个单元目标接近、结构相似,可以整合,教师可边布置学生预习教材,边复习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计算速度和计算能力,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除了对单元进行整合以外,也可以对单元内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例如,学习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第一课时,教师与学生准备了许多教具、学具及多媒体课件,通过辩一辩、想一想、选一选、填一填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旋转的特征。教材编排戛然而止,要到第二课时才准备让学生动手画图,这就像教孩子骑自行车或游泳,理论知识已经传授了很多,却不让动手实践。经过对教材、学生的学情分析,教研组一致认为,把两课时整合为一课时,避免教学情境、内容、形式的浪费,又能节省教学组织时间。通过有机整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更能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类推转化的能力!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在确定单元模块课时调整、制订教学目标、确定重难点及教学方法等之后,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课型的教学活动,以自主、探究、合作为首要原则,引导学生先从整体入手,学会把握整体,之后再结合单元练习题目,把相关知识连为一条脉络清晰的学习线索。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例如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本单元知识分为三大部分:棱长总和、表面积和体积。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一条暗线,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串联起来。要抓住这一主线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设计有价值、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猜想一下,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和什么有关?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验证,看你能否在活动中发现体积的计算方法?”把问题隐含在具体的学习任务中,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为可能。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猜测,小组合作,通过操作活动来验证猜想,再归纳出这两个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活跃起来,提高空间与几何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整体回顾,总结提升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平常学习非常认真,每一节课的当堂练习也能基本掌握,但往往在单元测试或期末测试时成绩并不理想,原因就在于遗忘率高,不善于及时补全整理单元知识。整理知识是一项重要的学习方法,自主整理知识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过程的再现。教师教给学生整理知识的基本方法,如写整理日记、做整理小结、画单元知识图等,之后就要大胆放手,组织学生独立整理单元知识,再小组共同交流,全班交流汇报。学生从每小节零散的知识点中,先尝试梳理成条理清晰的知识脉络,这样本单元知识的重难点会更加清晰,对自己遗漏的点知识会及时补全,在内化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基本技能,进一步提升整体综合素质。我校省级数学课题《小学数学单元模块教学策略理论与实践探析》还在研究之中,下一阶段,将依托课题继续致力于单元模块教学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小数整体知识点
第十二页 知识点 静候“18”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第九页 知识点 QSZ92式半自动手枪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