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苗医“毒”“乱”致病理论的膝骨性关节炎病机变化研究

2021-12-02 08:04贾徐徐陈盼碧卢凤微汪少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筋脉热毒病机

贾徐徐,陈 静,陈盼碧*,杨 娟,卢凤微,汪少华,田 超

(1.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f osteoarthritis,KOA)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退行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及关节活动障碍[1]。据调查显示,中国KOA 患病率高达18%[2],且具有非常高的复发率[3]。KOA使患者身体遭受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且长期的治疗费用让患者难以承受。目前针对KOA的治疗,西医主要包括口服西药和手术治疗,西药治疗只能缓解症状,副作用明显,手术治疗风险高、创伤大且费用高昂,远期疗效不佳;中医主要包括针刺、艾灸等疗法,其中以针刺优势明显,针刺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少炎性因子表达,艾灸可以起到抗炎作用,减轻关节肿胀[4]。苗医学根据KOA的致病特点和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风湿类疾病”范畴,又称“冷骨风”“猫头风”“冷肉风”等。苗医学对于KOA的治疗方法有多种,目前临床上有苗医弩药针疗法、熏蒸疗法、纸火疗法、抹酒火疗法等被用于KOA的治疗[5]。由于苗族人民长期迁徙、流动,故而苗族人民宝贵的医学经验、经典理论等不能得到完整记载。迄今为止,苗医学基础研究较少,临床推广证据不足,对KOA发病机制认识尚有欠缺,故本文从苗医“毒”和“乱”理论,对KOA的病因病机进行剖析,为KOA的苗医学理论奠定基础,也为今后临床运用苗医学提供更多思路。

1 苗医理论对KOA的认识

苗医认为,筋、脉是气、血输送至全身的两大系统,筋、脉既是独立体系,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故常合称为筋脉[6]。人体的筋脉有主干和分支之别,就像枝繁叶茂的大树,从树干、树根、树枝、树叶,从主干到分支,从大到小,从粗到细,直至分布到躯体的每一个部位,形成一个严密而又遍布全身的网络。以“树干”为主体,起到支撑全体的作用,人体有四大条筋脉“树干”,是人体与四肢联系的主要通路,正所谓苗医中的“四大筋脉”。苗医有“筋通气、脉运血”之说,脉起始于心,行于各脏,分走四肢,其主要功能是将血、水及精微物质输送到大脑、四肢、全身,是保证机体营养输送的重要纽带,筋是人体中惠气运行的载体,筋保证了气的顺利推进,并且很好地调节血液在血脉中的正常运行,以此来保证机体各部位营养物质和水分供应,促进污浊之气及有毒之物的排出,是人体机能得以正常发挥和主司关节运动的桥梁。

苗医将人体构造归纳为“六大关节”,分别包括肩、肘、髋、髂、膝、踝关节,认为关节是人体骨架的重要环节,是运动的关键点、旋转之重要轴轮,四大筋脉之间各司其职,而又相互联系,把人体内外联系为一个有机整体,发挥其正常功能。屈伸、运动功能正是依赖于关节,而关节又与筋脉密切联系,筋脉有骨,则得以舒展、附着,以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骨有筋脉,顾护关节,减少摩损,二者之间相得益彰,使关节得到较好保护,发挥其支撑、运动功能。相对来说,关节是一个比较容易受到侵蚀的脆弱部位,四大筋脉紊乱,引起因“毒”的流注进而导致相应的疾病表现[7]。外来的风毒、寒毒、湿毒、热毒等几大毒素侵犯筋、脉以及关节,若筋受损,则气行必受阻,无法保证血液顺利运行,不能发挥其润养作用,从而导致血行无力、瘀滞不行;筋不受养责之于血脉受损,以致筋枯萎不能舒展,气行不畅,筋枯不舒,脉道不畅,内毒、外毒相互作用,关节进一步受到侵蚀,由于毒、乱影响人体,必然会导致惠气和血液的生成以及运行障碍,“气、血、水”机能失常,故而表现出疼痛、冷热、麻木等不适,而苗医又根据其性质特点,将其归属于风湿类疾病,称之“冷骨风” “猫头风”“湿热风”,也就是我们所述的KOA。

2 “毒”学说与KOA病机

苗医学蕴含丰富而神秘内涵,民间常流传苗族“蛊毒”之说,让听者“谈毒色变”,阐释了苗族先民认识“毒”的时期较早,且擅长用毒。苗医学认为人体由光、气、水、土、石等物质构成,而“毒”就含括在这些自然物质之中,诸毒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机体紊乱,导致疾病产生。苗族人民还认为[8]:“毒为百病之源,百病由毒而生”,由于各种各样的毒侵犯人体,毒是疾病起始的根源,且“毒”无处不在,若机体内外之毒保持平衡,则疾病无处生,若是内外之毒不能保持稳定,在接触、摄入、调控等过程中失衡,疾病由此而生,乃因“毒”“乱”裹缠所致[6]。“毒”学说不仅是苗医学病因病机的理论基础,还是指导临床应用苗医辨证施治的重要学说之一,属苗医诊疗学的一大精髓[9]。百病始生于“毒”,“毒”为非常重要的致病因素,但苗医中所论述的“毒”,内容非常广泛,认为毒的形式有各式各样,到处可见,寻常皆有。各类不同的“毒”腐蚀关节,留滞于筋脉,引起各个关节疼痛,并且因毒的不同,还会将毒引入其他各个关节,其害不浅。毒分为六大类,分别为:水毒、火毒、冷(寒)毒、热毒、风毒、湿毒,苗医学认为关节容易受到“毒”的侵犯,认为KOA的产生主要与“冷、热、风、湿”这四种毒密切相关,因“四大毒”侵入人体而引起相应的关节病变。在致病“四大毒”中,冷毒主寒冷凝滞,易阻滞筋脉,致使筋脉流通不畅;热毒易损伤筋脉,耗精水;风毒携诸毒易留筋脉,故作为“筋脉之要冲”的膝关节变为受损之首;湿毒则易趋下、重着,致使疾病迁延难愈[10]。

2.1 冷(寒)毒

冷毒,又称寒毒,冷毒属阴邪,性凝滞,在伤肾的同时又极易损伤阳气,冷(寒)毒会导致腠理、经络、筋脉急剧收缩而出现疼痛,故有云:“寒气客于脉外则血少,脉寒则蜷缩……故猝然而痛。”寒毒还可伤及五脏六腑之阳,因而出现脏腑失于温煦而发生各类疾病。寒毒致病,会极度畏寒、发冷,添衣加被、近火也难以解决,寒毒侵犯,汗不得出,经脉拘急,致关节疼痛难耐,手足不温,四肢逆冷,呕吐下利,舌色紫黯,行走疼痛加重,甚则难以行走。

2.2 热毒

热毒,与火毒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火毒不一定含热,但热毒是在火毒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火毒久积生热,一时之间难以清除,致使热毒留滞。热毒属阳邪,性炎上,易耗气伤津、生风动血、肿疡、扰乱心神,出现热毒会致使关节热象弥漫发热而疼痛。热毒致病,还会出现咽干舌燥、胸中发热、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四肢肿胀暗红无光泽,出现絮状物、颗粒物夹杂其中,引致病情进一步发展。

2.3 风毒

风毒,风分为外风及内风,风毒属阳毒,性开泻,容易夹杂他毒伤人,致腠理不密。风毒在几大毒中最为活跃,外风可见颜面、肌肤肿,恶风发热,皮肤瘙痒,疼痛为主不固定;内风可见眩晕、抽搐、肢体震颤、角弓反张等;风毒还易损人肝、肺,致筋脉、关节疼痛游走加重,并且关节之间还会再次相互侵犯,引起其他关节病变,此外风毒还可游走于血气之中,腠理之间,日久损及气血,捍动人体之根,身体之本,肢体形骸,皆受其害。除此之外,风毒还常与其他五毒合而致病,使关节疼痛加重,病情反复。

2.4 湿毒

湿毒,湿毒多与脾脏相关,湿毒属阴邪,性黏腻阻滞,易损及人体之阳气,阻滞机体,气留滞不行,湿性重浊趋下,侵袭阴部。湿毒可见头身困重,四肢酸痛,口渴而不欲饮水,湿毒积于关节,可出现关节重着、酸楚,积于胸腹可致呕恶胸闷,积于大肠可见溏泻。湿毒容易阻滞中焦,致脾脏运化失常,行水失职,长久积于机体可使经络阻滞、关节不通、气血失运,因而关节肿胀畸形[8]。

3 “乱”学说与KOA的病机

苗医有“无毒不致病,无乱不成疾”的说法,“乱”总体归纳为外来伤害、饮食失宜、劳逸失节、情绪不遂、房劳不拘等。其中外来伤害如金刃、虫兽,过劳过逸可伤及筋脉;饮食失常会伤及脾胃,惠气无以生血,血液无以输送精微,造成营养物质匮乏,不能正常濡养各脏腑;情志不遂可使肝气过旺,肺气失调,肾气受损,使人体处于紊乱状态,房劳过度容易耗损精、肾气,因而致病。苗医理论认为(惠)气、血液、水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相互制约,三者是人体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的基本载体,气、血、水导致的“乱”的状态主要为引起人体内外组织的物质基础产生及生理功能的紊乱。

3.1 气乱

气,在苗医学中称之为“惠气”,是由外界吸入的精粹之气与内在的精微之气相互结合,形成维持生命的重要之气。惠气是人体内运化不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机体内生生不息,运化周身,其活力很强,具有运化输送、防御病邪、增强机体抗病等能力,气在机体之外还表现为富有饱满的精气神,具有源源不断的活力。惠气不仅主司人体内外通路,贯通三焦,滋养周身,捍卫机体,防御病邪,更重要的是,惠气能够化生血液,濡养脏腑,并能与脉中血液共同运行,推动血液运化,因而《灵枢·决气篇》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惠气还能保证血液固摄,防止血液溢于脉外,防止出血。气与血为生命的起始根源,两者互为根本,紧密相连,气的正常运行能够保证以上种种正常生理表现,当气出现功能失常时,也会导致相应的病理表现,由于气虚,机体无力推动,精微物质不能及时输送到筋、脉、肉、皮、骨,故而出现皮肉萎缩、筋脉沮弛、骨节疼痛等。

3.2 血乱

血,何谓血?血是流动于人体中的赤色黏稠性质的液体,又称血液,属于惠气、血、水中的一大精微,是构成和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成分。血液源于水谷之气,《灵枢·决气篇》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人体通过摄入外界具有生血的物质,与体内之气相结合,布散周身,在心的作用下形成红色流动性血液,血液运行至骨髓及五脏六腑,通过骨髓的衍生、心脏的化赤、脾脏的统摄、肝脏的储存,再由心脏的运动推动其进入血脉,到达机体各个部位,人体所需的各种精微,富含在血液之中,濡养了脏腑、关节、皮毛等,并将各脏腑循环产生的有害物质清除。血液与惠气相辅相成,构成和维持了骨关节的形成,当血发生了“乱”,如阴虚火旺致血液黏稠,或是血液妄行,亦或是外伤成瘀,阻碍气机,气道不通,形成关节部位的肿胀、疼痛,使维持骨关节功能的物质减少,导致关节结构发生异常,继而发生KOA。

3.3 水乱

水,又指津,津在苗医中隶属于“水”的一部分,水在机体中循环往复,环流不休,水不是单独存在,而是通过外界的摄入、脾脏生津、血液中包含津等,这些都是水的来源。水不仅是血的源头,又包含在血液之中,二者皆为中焦脾胃运化,水谷化生,血中之“液”渗出脉外则为水,水渗出皮毛则为汗,故苗医有:“水生血,血带水,血水相容。水没有血液则无法供养机体,血没有水不能化生”之说,因而又讲“津血同源、血汗同源”,只是其化生的方式略有差异而已。水(津液)的匮乏,导致与之关联的血液、惠气发生内在之“乱”,共同为病,导致骨骼关节不能濡润,摩擦增多,进而影响关节,出现疼痛、难以行走等表现,最终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

4 结语

“毒”“乱”理论在KOA的发病过程中尤为重要,因“毒”“乱”导致的人体关节变化,久之则出现疼痛、肿胀、行走困难等临床表现,“毒”“乱”理论是苗医学理论基础,对疾病的病因病机剖析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后世探索疾病产生了深远影响。K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迁延性疾病,由于“毒”“乱”的影响,各致病因素促使KOA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毒”“乱”是KOA发生的基本病机。本文通过剖析“毒”“乱”理论的内涵及观点,探讨了“毒”“乱”失常与KOA之间发病的病机,有利于今后更好地运用于临床辨证论治。

猜你喜欢
筋脉热毒病机
知足常乐
以病机为主导的中医临床个体化评价方法初探
益气活血解毒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验案浅析
丁书文教授辨治老年高血压特色
一统天下(龙首)
热毒宁合阿齐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45例临床观察
我的神奇药丸等
燥邪致泻说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
对病机十九条中“心”与“火”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