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排毒汤结合西医对症治疗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例

2021-12-02 08:04王栋庭周利刚李双全李廷荃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散寒清肺病案

刘 宁,王栋庭,周利刚,李双全,李廷荃*

(1.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4;2.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8)

2019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爆发,山西受疫情影响,患者已逾百例。根据我国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1],截至2020年2月11日,在全国累计确诊的44 672例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年龄为30~69岁(77.8%),其中男性占51.4%。目前发现的发病年龄中,最小的是刚出生30 h的新生儿,最大的为91岁的老人。而截至2020年2月29日[2],山西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累计确诊133例,累计治愈114例。

疫情发生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紧急启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有效方剂筛选研究”专项,在全国包括山西省在内的四省市(山西、河北、黑龙江、陕西)试点开展“清肺排毒汤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重点观察确诊患者乏力、发热、咳嗽、咽痛、纳差等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情况,旨在迅速找到针对此次疫病有良好疗效、甚至是特效的核心方药。

在中医药干预治疗新冠肺炎的病例研究中,小儿应用中药治疗新冠肺炎鲜有报道。在山西省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患儿7例中,包括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12岁,平均年龄为10.14岁。其中有5例患儿服用了清肺排毒汤,最早出院的2例患儿,年龄分别是7岁和9岁,采用清肺排毒汤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已经痊愈出院。经临床证实,中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使用安全,疗效确切,故将此次治疗的2例典型病案进行如下分析,以供同道参考。

1 病案举隅

病案一:患儿付某,女,7岁,因咳嗽、咳痰5天,于2020年1月30日就诊。该患儿于2020年1月24日随母亲从武汉返回大同,于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观察,1月29日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1月30日晚22时转入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当地定点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均正常,肺CT检查未见异常。刻下:咳嗽、咳痰,咳嗽呈间断性,以白天为主,咳吐白痰,偶有咯黄色痰液,无发热、乏力等证,精神、食欲可,二便调,体重无明显减轻,舌质红,苔白腻,脉濡滑。流行病学史:患儿一直在武汉居住,其母亲已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既往史:既往体健,无基础疾病史。个人史:患儿长期居住武汉,有疫区接触史,无有害及放射物接触史,无其他不良嗜好。家族史:其母已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住院隔离治疗。西医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诊断为寒湿疫,寒湿郁肺证。

诊疗方案:西医治疗给予α-干扰素100万U,2次/d,高压泵雾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200 mg,1次/12 h,连服2 d,改为300 mg,1次/12 h,连服2天d。在此治疗基础上结合清肺排毒汤治以宣肺散寒、清热利湿;处方组成(成人计量减半):麻黄4.5 g,炙甘草3 g,杏仁4.5 g,生石膏6 g(先煎),桂枝4.5 g,泽泻4.5 g,猪苓4.5 g,白术4.5 g,茯苓7.5 g,柴胡8 g,黄芩3 g,姜半夏4.5 g,生姜4.5 g,紫苑4.5 g,冬花4.5 g,射干4.5 g,细辛3 g,山药6 g,枳实3 g,陈皮3 g,藿香4.5 g。

服用方法:水煎服,1剂/d,早晚2次温服(饭后40 min),服药后饮用大米粥半碗。服用3剂为1个疗程。

入院次日即予抗病毒药物和口服中药清肺排毒汤治疗,服清肺排毒汤半剂后饮用半碗(150 mL)热大米粥,约半小时,微汗,身体感觉轻快。服用1剂后,咳嗽明显减轻,黄痰也渐减少,服3剂后咳嗽、咯痰消失,遂停服中药,仍继续给予抗病毒治疗。入院第6天复查病毒核酸提示阴性,之后又连续2天检测核酸均为阴性,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的通知》[3]符合出院标准。患儿共住院8天,出院时精神、饮食、睡眠良好,无发热、乏力、咳嗽、腹痛等不适。

病案二:患儿纪某,女,9岁,学生。因筛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1天,于2020年2月1日入院隔离治疗。患儿父亲在武汉工作,1月20日乘坐火车回到大同,回大同后第5天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在大同市第四人民医院隔离治疗,因患儿与其父共同居住多日,故亦隔离观察,行血常规、D-二聚体、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均正常,肺部CT未见异常,2月1日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转入传染病区隔离治疗。刻下:无发热、咳嗽、咳痰、咽痛、胸憋、乏力、气短等不适症状,精神、食欲可,二便调,体重无明显减轻,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滑。流行病学史:患儿与其父母居住,其父已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既往史:既往体健,无基础疾病史。个人史:患儿长期居住大同,无有害及放射物接触史,无其他不良嗜好。家族史:其父已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并住院隔离治疗。西医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诊断为寒湿疫,寒湿郁肺证。

诊疗方案:西医治疗给予α-干扰素100万U,2次/d,高压泵雾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200 mg,1次/12 h,连服2天,改为300 mg,1次/12 h,连服6天。在此治疗基础上结合清肺排毒汤治以宣肺散寒、清热利湿。处方组成剂量与服用方法同“病案1”,服用3剂为1个疗程。

患者遵医嘱服用清肺排毒汤3剂后,舌红苔白腻渐转为薄白苔。中西医治疗3日后(入院第4天)复查病毒核酸为阳性,第5天为阴性,第6天为阳性,第7、8、9、11天连续4次复查病毒均为阴性,按照相关标准,准予出院。患儿住院共11天,出院时精神、饮食、睡眠良好,无发热、乏力、咳嗽、腹痛等不适。

2 讨论

新冠肺炎中医称为寒湿疫,认为是由感染寒湿“疫疠”之气而发病。该病起病隐匿,发展迅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危害性,其病位在肺,具有顺传阳明、逆传心包之势,其临床表现有“湿邪”致病之特点。目前西医对此病尚无特效药物。

清肺排毒汤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处方,是据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数方加减化裁而成。其中麻杏石甘汤具有散寒清热、宣降肺气之功效,以“宣上”;陈皮、枳实、藿香、山药等数药健脾、和胃、理气以“畅中”。五苓散通阳利水以“渗下”,实有治湿邪为病之“宣上、畅中、渗下”之妙用。更用小柴胡汤疏理三焦,斡旋气机,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另外,为防寒湿化热、痰饮闭肺,又合用射干麻黄汤以泄肺逐饮、祛痰下气。全方共21味药,构思精妙,主次分明,配伍得当,共奏宣肺散寒、疏利三焦、利水除湿、清热解毒、下气祛痰及健脾和胃之效。故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第七版)的通知》推荐为治疗新冠肺炎首选通用方[4-5]。

本研究2例患儿染疫于南,病发在北。山西与武汉相比,气候干燥,室外温度虽然较低,但室内温度高,地域与气候环境的不同可能会影响疾病的临床表现。两患儿处幼稚之龄,纯阳之体,感邪很容易从阳化热,“病案1”患儿见咳嗽咯痰,舌苔白腻,是初为寒湿郁肺,而寒湿迅捷化热故见舌质红咯痰带黄。“病案2”患儿无明显临床不适,虽仅舌苔白腻,实为有湿之征。两例患儿均为新冠肺炎轻症,服用具有宣肺散寒、清热解毒、利水除湿功效之清肺排毒汤后,症状减轻,消失,舌苔恢复正常,核酸检测转阴,邪祛正复,也说明小儿体质属稚阴稚阳,脏腑娇嫩,受邪传变快,发病后若治疗不当,易转为重症;若治疗得当,得时得法,康复亦快。

3 结语

清肺排毒汤应用体会:一是应注重服药时机,在疾病早期,邪正交争正气尚盛时,及时服用清肺排毒汤,可鼓舞正气、祛邪外出;二是要重视药后调护,中药温服后迅速饮用热大米粥以助药力,若得微汗最佳,一则助正,二则护胃。本研究采用清肺排毒汤联合抗病毒西药治疗小儿新冠肺炎,疗效肯定,核酸转阴迅速,使用安全,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散寒清肺病案
质量控制在病案管理工作中的实施
病案数字化质量控制研究
健脾暖胃、散寒止痛 试试桂花三红茶
手足偏凉 艾叶青蒿泡脚
清肺茶
病案信息化在病案服务利用中的应用效率分析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胃泰灵
食物防霾靠谱吗?
有没有“清肺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