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疗法》中经筋刺法治疗视频终端视疲劳临床应用探析

2021-12-02 08:04白丰淇林梦园冯国湘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经筋眼部病灶

白丰淇,周 男,林梦园,冯国湘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5)

《经筋疗法》[1]由黄艺、黄敬伟两位教授所著,壮医黄敬伟教授通过发掘中医经筋理论,结合壮族民间传统经筋医术创立了经筋疗法,该书对经筋疗法做了系统总结,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针灸学专著,书中论述的经筋疗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对扩宽针灸治疗范围、推动非药物疗法实践发展意义深远。笔者通过整理该书中有关经筋刺法治疗视频终端视疲劳的文献记载,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其针刺方法及治病规律,以期为现代针灸医师治疗视频终端视疲劳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及理论依据,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1 经筋刺法的定义

经筋疗法[1]是以《灵枢·经筋》中的经筋学说为理论基础,本着“经筋查灶、经筋固灶、经筋消灶、多维解锁”的诊疗法则,应用手势手法、针刺法松解人体的肌筋,消融机体的“筋结病灶”,利于肌筋、血管、神经病变的修复,以达到疏经通络,调和气血,解痉止痛,提高临床疗效的新型非药物综合治疗手段。“筋结病灶”是人体经筋组织病理状态下发生聚结与挛缩的产物,可导致人体发生结构性畸形及功能性障碍。

经筋刺法是沿着经筋图线应用经筋疗法的“经筋查灶法”寻找“筋结”病灶,通过“固灶行针法”针刺解结不留针,以解除病症的治病方法。

2 视频终端视疲劳

2.1 视频终端视疲劳的定义

视疲劳[2]是由于各种原因使人眼超过其视觉功能所能承载的负荷,导致用眼后出现视觉障碍、眼部不适或伴有全身症状等,以至不能正常进行视作业的一组证候群。视频终端视疲劳[3]是长时间在视频终端前操作后出现的一组眼部症状,如眼干、眼痒、异物感、视物模糊、眼眶疼痛、畏光、流泪等。

2.2 视频终端视疲劳的诊断标准[2]

参照2014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对视疲劳的诊断标准:患者久视后出现眼干、眼痒、眼眶疼痛、视物模糊、异物感、流泪、畏光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头晕头痛、恶心欲呕、烦躁焦虑、记忆力下降,出现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症状者,并排除青光眼、糖尿病、弱视、斜视、结膜炎等器质性疾病即可确诊。

3 临床应用

3.1 经筋刺法治疗视频终端视疲劳的作用机制

“筋”是指附着于骨面上的筋蒂,属性从肉、从力、从竹。《类经·十二经筋支别》:“经筋联缀百骸,故维络周身,各有定位……筋会于节也。筋属木,其华在爪。故十二经筋皆起于四肢指爪之间……终于头面……”,筋膜、肌腱、韧带、关节囊等都属于人体的筋肉系统结构,在人体的静态稳定结构及人体的动态活动过程中,人体的经筋组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经筋疗法》认为,经筋是纵行于人体的经筋图线,是人体筋肉系统物质组织结构的精华,是人体筋肉系统物质组织结构产生病证的表述载体。人体的筋肉系统结构是经筋疗法的人体物质组织结构基础,与现代医学的人体解剖学融会贯通。筋与骨骼、神经、肌肉、皮肤等人体组织相互渗透融合。神经穿行于筋膜间隙中,在生理状态下,经筋组织可以维护神经的通行调达,病理状态下,即使神经本身并无病理改变,但其沿途的筋性组织如发生病变、出现痉挛变形等,就会改变神经的走行路线,对神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同理,经筋组织发生病理学改变时,穿行于经筋组织间隙中的血管也容易被挤压牵拉变形,影响血管的血流量及走行方向,进而对局部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经筋疗法在血管病变、骨关节疾病、肌筋膜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的治疗过程中都可以发挥作用[4-5]。

人体进行动态活动时,由于体位不当或超出阈限劳作,经筋容易产生劳伤而形成“筋结病灶”,对机体或“筋外性”其他组织产生影响,出现压迫性反应、牵涉性反应等。当触及筋结病灶时,患者会感到明显的异常触压感,经筋组织结构异常,医者可有触及异物感。

眼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组织器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电脑、LED屏幕等视频终端日益融入日常生活,人的用眼需求不断增大,眼睛长期处于超负荷使用状态,视疲劳症状愈加普遍[6]。研究[7]显示,约50% 的视频终端操作者出现眼干、眼痛、视物模糊、流泪等症状,即视频终端视疲劳。白领已成为视频终端视疲劳的高发人群[8],约有70%~80%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出现使用视频终端后视疲劳的症状,医护工作者也是视频终端视疲劳的高风险人群[9]。根据眼的局部解剖,眼周肌群众多,神经血管分布密集,经筋组织数量巨大,过度用眼及错误用眼均会使眼部肌群处于疲劳紧张状态,发生挛缩变形,久之眼周的经筋组织容易纠结聚集,从而导致经筋病变,形成“筋结”病灶体,病灶体作为有形病理产物,极易卡压眼部供血血管,以及支配眼球功能的神经,影响人眼健康[10]。

现代医学研究[11]表明,视频终端导致的视疲劳,其病因可归纳为眼外病因、眼部病因及眼调节功能异常三方面。对于本病,现代医学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目前主要以局部使用人工泪液及抗疲劳滴眼液为主,如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维生素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等。大部分滴眼液中含有防腐剂成分,长期使用会对眼表造成一定伤害,影响眼的健康,在临床治疗时要注意滴眼液的使用时限。滴眼液针对性较差,仅能短暂缓解局部症状,并不能增强抵抗视疲劳能力。滴眼液虽使用方便,但临床毒副作用较多,且疗效不稳定,复发率高[12],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视频终端视疲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筋刺法沿着眼部的经筋图线查找病灶,简便易行,病灶明确,医者及患者可同时确认筋结病灶的数量、大小、位置,治疗后这些信息都会发生变化,医者与患者可以根据这些变化直观感受到疗效。通过经筋刺法消除病灶后,经筋的病理改变得以恢复,眼周肌肉紧张状态逐渐解除,眼周神经、血管受到的压迫减轻,神经受压的疼痛症状可以消除,眼部血管血流量改善,双眼供血充足,加速眼部代谢物转运,营养物质输入增加,视疲劳症状得到改善[13-14]。视频终端视疲劳虽有众多眼部不适症状,但临床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未见眼部组织器质性病变,这属于眼部筋性疲劳综合征,消除眶隔筋区的筋结病灶后可缓解。视频终端视疲劳患者会出现头晕,一般无旋转性眩感,属于筋性眩晕症范畴,通过经筋刺法消除颞筋区筋结病灶可缓解。视频终端视疲劳患者出现视力下降及阵发性矇视,眼科相关检查除视力降低外,无特殊发现,在眶隔及颞筋区理筋消灶,可明显缓解。

经筋与经络也有密切联系,《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可见十二经脉“着藏”于“经筋”中。经络的功能有赖于经筋组织提供宽松的通行环境,即筋舒才能络活。经络行走于筋肉之间,若筋肉发生病变,必然影响经络的畅通,经筋是经络的物质载体,经筋无病态才可充分表达经络功能。《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眦后。其支者:别锐眦……”“小肠手太阳之脉……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三焦手少阳之脉……其支者……至目锐眦”“肝足厥阴之脉……连目系……其支者……从目系……”“心手少阴之脉……其支者……系目系……”“手少阴之别……属目系……”,足三阳经之本经均源于眼或眼周边,而手三阳经有两条支脉停止于眼或眼周边。此外,以本经或支脉、别出之经系连于目系者,有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眼周“筋结”病灶体的形成,会阻碍众多经络运行,局部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因而视频终端视疲劳患者常有眼眶疼痛、目珠胀痛等症状。通过经筋刺法消融“筋结”病灶,疏通局部经络运行路线,可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对于经筋病的治疗原则《灵枢·经筋篇》:“治疗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由此可知,经筋病的治疗应以局部取穴为主,即“在筋收筋”“病在筋,调之筋”。笔者遵循“以灶为腧”的取穴原则,参照前期研究[1],选定眶膈筋区、颞筋区、额筋区、颈后筋区、耳前筋区及百会筋区的肌肉起止附着点,以及局部压痛点、条索、硬结等,运用经筋刺法消除病灶体治疗视频终端视疲劳。除患者眼周“筋结”病灶体数量明显减少外,患者视频终端视疲劳症候积分也会降低。治疗前后分别完善患者双眼彩超[15-16],治疗后患者眼底供血血管血流阻力下降、血液循环速度加快、血运峰值明显改善。蓝倩倩等[17]研究发现,人眼角膜表面最外层覆盖着泪膜层,其厚度为7~10 μm。泪膜层在瞬目后最厚,之后逐渐变薄并破裂,泪膜不稳定是引起眼干的一个重要原因。经筋刺法可使双眼泪膜破裂时间延长,有助于预防眼干等视疲劳症状。

3.2 经筋刺法治疗视频终端视疲劳的相关研究

临床医者使用经筋疗法治疗眼部相关疾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盛国滨[18]针刺眼部经筋治疗外展神经麻痹疗效显著。覃峰[19]用经筋疗法治疗视频终端视疲劳,能促使眼球及周围组织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加速代谢产物排出及营养物质输入,促进睫状肌细胞、视网膜细胞修复,增强其再生能力,有效减轻或消除眼部不适症状。朱林平等[20]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视屏终端视疲劳,患者眼部不适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睫状前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明显提高。朱林平[15]认为,经筋刺法治疗视屏终端视疲劳简便易行、无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眼部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判断眼部组织血流量,实时成像、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临床工作者通过实践总结得出,在视频终端视疲劳的治疗中,经筋刺法是一种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治疗方法。

4 结语

随着视频终端的不断普及,人们的用眼频率显著增加,人眼长期处于超负荷运作状态,视频终端视疲劳的发病率日益增高,视疲劳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不论是给成年患者解除视疲劳,预防眼部器质性病变,还是为了未成年患者的良好视力发育,预防视疲劳症状经久不治而诱发近视,熟练掌握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治疗视频终端视疲劳,是临床医者的职责所在。经筋刺法源于传统中医,结合民族医学的智慧,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等优势。患者的证候积分、双眼泪膜破裂时间、双眼血流动力学参数等相关的疗效观察指标均采用无创性诊查手段获得,简单易查、经济实惠,患者的依从性、接受度较高。在筋区沿着经筋图线寻找“筋结”病灶体的过程,是中医经筋理论和现代医学的局部解剖理论的融会贯通,是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具体体现。经筋刺法相较于现代医学的眼药水等药物治疗,不存在药物残留、副作用、依赖性等弊端,既有利于扩大针刺的治疗范围又推动了临床非药物疗法的实践发展,值得临床积极研究与运用。

猜你喜欢
经筋眼部病灶
探讨经筋理论对推拿理筋手法治疗伤科疾病的指导意义*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能谱CT 在肺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颈项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经筋辨证与推拿治疗探析
捋顺生命通道的保护神
窥见眼部瑜伽
经筋理论在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美目莫忘眉